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過,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鎮館之寶

,其更是被顧景舟先生譽為紫砂神品,它就是『聖思桃杯』

景舟先生曾盛讚此杯:『製作技巧之精細,形象之完美,結構之纖密,在古今陶瓷工藝技巧中,視為觀止』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此杯為明代晚期作品,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歷史,原為侑酒之具,為江蘇宜興儲南強先生珍藏,20世紀50年代初,儲先生將其慷慨奉獻給國家,後藏於南京博物院。

1959年,南京博物院與紫砂工藝廠達成一致,同意借出此桃杯,由紫砂工藝廠仿製,這個任務交給了花器高手朱可心先生,作為徒弟的汪寅仙在從旁觀摩學習。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整整四個月後,朱可心完美仿製,幾可亂真,這也使得在旁學習的汪寅仙受益匪淺,這件桃杯也在她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並在之後的數十年不斷給予她著藝術養分。

這也就是汪寅仙的聖桃花器系列。

汪寅仙 桃杯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其杯身似剖開得半桃,又以蒼勁的桃枝作把,桃葉婀娜支起杯身,葉片紋絡清晰,精妙絕倫。以蒼勁的桃枝作把手,一枝三葉、長在枝端的三棵小桃子為基座,整個杯體上塑有老嫩桃葉數枚、大小不一的桃子、綻放及半開含蓄的桃花、花蕾,參差扶疏,形體各異,葉脈清晰。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花蕊精細,婀娜多姿,技藝卓絕。伸展彎曲的葉片、桃枝末端及三個小桃構成了三個支撐點,令桃杯穩立桌面。杯口若桃,桃嘴作流,口沿及內壁光潔明潤,整杯色呈深紫,泥質溫潤細膩

汪寅仙 桃聖壺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以壽桃為壺體,婀娜壯碩的桃枝為壺把,散出若干枝條,攀爬、蔓延至壺身、壺底,將整器托起,渾然一起。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枝條盡處輔以桃葉、桃花及果實裝飾,以一小壽桃為鈕,起畫龍點睛之用。整器製作精細、佈局合理、生動自然。此件是桃杯變形而來最為接近、最為明顯的一款。

汪寅仙 小玉桃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此件清水泥小玉桃,也是從聖思桃杯中獲取的藝術靈感,壺身以桃為形,一道陰線貫穿壺身,通氣得韻,勾勒桃形之體。流順壺身而出,小巧秀氣,壺把以桃枝為形,蓋鈕更是以桃、桃葉鋪滿,生動逸趣,可見桃杯之藝術變化。

汪寅仙 聖桃提樑壺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此件可看出乃是在小玉桃之上改動,加以提樑把設計而成,壺體為一碩大的仙桃,一株老枝彎成三叉似有韌勁提起碩桃,在視覺上給人以輕盈利落之感。壺體腰部一側塑一弧線,仿生鮮桃之紋,使人觀之有微笑意趣。壺蓋裝飾較為繁複,巧塑一大一小桃兩枚,桃葉八片,在看似繁複之中完美展現了大師嫻熟的手工技藝。提樑塑造十分用心,在老枝上錯落有致地排布枝孔、枝芽、初生小桃等等,有老枝抽新芽、生機無限之趣味。

汪寅仙 五代同堂提樑


仿製了紫砂神品之後,她又將紫砂玩出新高度!



作品壺身呈一隻碩大豐滿的仙桃造型,桃子的尖端處理成壺嘴,壺腹塑一弧線,擬鮮桃之紋,別具生機。提樑化作一株蒼勁的枝幹,紋理清晰,蛀孔自然,力道十足。提樑與壺身連接處,飾以別緻小巧的桃花,三隻可愛的小桃頷首欲滴,桃葉從旁舒展開來。一顆熟桃襯於翻卷的桃葉之上,形成壺蓋,與壺融為一體。此件作品中,大桃小桃匯聚一堂,蘊含著“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雖這幾件佳器造型有別,但溯其本源,皆來此聖思桃杯,而汪寅仙老師由此設計製作,一開桃形紫砂新氣象,為後人開路登山,一生躬耕,實在令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