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说起秦叔宝,人们总能想起隋唐演义中对他的赞美之词: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九州三十六府,雄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姓秦名琼,字叔宝。

为何如此忠勇孝义且又在唐朝初建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秦叔宝,却在隋唐十八条好汉排名中倒数第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数第一呢?本文就为大家做个简单分析,以图娱乐。

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两肋插刀的由来:

两肋插刀来源于《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传说。在隋朝末年,秦叔宝还为投军之前,在山东历城县当捕头,时常结交山东绿林好汉,为人仗义,待友厚道。当一众绿林朋友被官府通缉追捕之时,秦叔宝率领众捕快追到城南两肋庄时,一条岔路直通汝南庄,是归家之路,家有老母娇妻,一条岔路通往登州,是绿林朋友隐匿之处。在岔路犹豫片刻之际,最终选择奔向去登州,染面涂须冒充歹人以保友人。两肋庄岔路随着说书人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两肋插刀,可见秦叔宝宁可舍弃家庭也为成全朋友之义的高尚品格。

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但是如此这般忠义的秦叔宝却在隋唐18条好汉中排名倒数第三呢?

在本文看来,一方面隋唐之际能人辈出,论武力值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天下无敌,论资历靠山王杨林、魏文通、来护儿等都是隋朝柱石一般的人物,论出身罗成、丁彦平、尚师徒、伍云召、伍天锡等均是贵胄出身,因而武力值一般,资历较浅,而出身较差的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等排在了最后。

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另一方面,《隋唐演义》中以秦琼为第一人称描写,秦琼是隋唐英雄的代表人物,通过秦琼的视角来经历体悟这个纷乱年代的英雄故事儿女情长,给秦琼较低的排名更容易以一个平凡人的视角来看待时代的变迁,给读者以亲切感。

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最后,《隋唐演义》是一本小说,其中英雄人物多是虚构而成,虚构李元霸的天下第一,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正常历史人物排名放在较低位置也为了衬托虚构人物的传奇故事。

冲阵斩将的故事:

史书记载,秦琼每次战役之时,总能在敌万军之中,冲锋陷阵,取敌将首级。李世民投唐后的两大军事功绩应该是武德三年(620年)美良川大败尉迟恭,唐高祖赐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到:“你不顾妻儿远来投我,如今立下如此大功,即使把我的肉割下来给你吃也是应当的,更何况奖赏一些金银玉帛呢”,并拜秦琼为亲王府右三统军。平灭宋金刚后,加封上柱国。另一件事武德四年(621年)破窦建德之战中,秦琼率数十名精锐首先突破窦营,战后获封翼国公。

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为何建立如此功勋的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数第一呢?

本文看来无非三点原因:第一点,通过查看相关史料发现,秦琼其实并未有真正参加玄武门之变,而凌烟阁排名靠前的功臣,多数是跟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之人,如降唐较晚但是在玄武门之变斩杀李元吉的尉迟恭却排名靠前。

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第二点,秦琼在唐初尤其是贞观初年的时候,经常患病,且早早的就去世了,不能像其他将领一样常年征战在外,而且也没有独统一军的记载。后辈中侯君集、张公瑾、甚至同辈中保持中立,未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李靖等都为唐朝的统一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秦叔宝:隋唐18条好汉倒数第3,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1的三点原因

第三点,凌烟阁只是李世民念及文臣武将功勋的感性而做,本意上也不是给功臣们排排坐次之类。即使是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时,秦琼已经去世多年,但是李世民仍念其功勋,让他榜上有名。另外,秦琼去世之时,李世民命令陪葬昭陵,破例为秦琼墓前造石人马,可见李世民对秦琼之厚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