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死刑犯的感谢信

在辞旧迎新之际,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公安系统上上下下都被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所震撼、所感动,大家争相传阅。这份感谢信来自高墙之内的张明(化名),是一名死刑犯,他要感谢的人就是和县看守所副所长刘志龙。

一、一个与表嫂有孽情的杀人犯

张明,一名90后青年,出生在和县长江岸边的一个农村。本该享受大好青春年华的他,却因为一段与表嫂产生的孽情而毁了两个家庭,自己又锒铛入狱,成为一名杀人犯。

2016年正月初十上午,张明又去表哥家串门。他发现表嫂在房间哭泣,遂进房安慰,恰好被其表哥撞见。早就对他俩有猜疑的表哥,立即将他喊上楼,拿刀逼问他与表嫂是否有奸情。张明自知理亏,却竭力狡辩,接着两人便发生打斗厮杀。表哥最后反被张明失手用剪刀刺破颈动脉而身亡,他便慌忙与表嫂一起将表哥尸体藏于床下。在逃亡十几天后,自知犯下滔天大罪的他,不得不在家人的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二、入监后多次流下热泪的张明

张明进入监所后,第一个接触他的便是刘志龙,他是分管管教工作的副所长,平时对监所内在押的特殊群体比较关注。当时张明的双手缠满了白色绷带,两个手掌刚在南京某医院做了“接筋接腱”手术,正处于恢复期,因而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穿戴洗漱和吃喝拉撒都要人料理。性格内向的他入监后,情绪更加低落,心理障碍严重,从不与他人交流。看到这一情况后,刘志龙特意在同监室选择了两人,当众宣布他俩必须全天候负责照料张明的日常生活。张明听后,立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此,张明有了生活的自信,同监室的人也看到了他的笑容,听到了他和刘所长开心的说话声,他的心门逐渐打开了。通过交流谈心,刘志龙逐渐知晓了张明杀死表哥的真实过程,了解到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以更加同情他。在看到只有20岁的他却头发蓬松杂乱、胡子拉渣的形象时,刘志龙立即安排了两位临时护理人帮他洗发、理发、刮胡须,并挤出时间在现场监督着他们,生怕他们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在张明低下头被久违的热水浸泡着并慢慢清洗头发时,他再也忍不住地淌出了感动的热泪……

刘志龙就是这样细心地用行动践行了公安部“强化人性文明监管”的要求,把犯人当作正常人来看。他说,虽然犯人和正常人穿的衣服不同,但人格依然是平等的。在他的引导和鼓励下,张明最终同意穿上了他起初始终不肯穿的重点犯人识别服。

2016年3月一审判决张明为死刑,他的思想又重新被禁锢起来,整天默默无语,不吃不喝。尤其令刘志龙不安的是,张明的两个大脚趾竟然患了十分严重的甲沟炎,红肿得老大,疼痛难忍,他每晚全靠服用止疼片方能就寝。于是便想给予他人道主义医治。可是他的想法立即遭到同事们的质疑,认为该犯人至多在本所关押个把月就会转监的,无需担当在医治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可刘志龙意志坚定,在征得所领导的同意并做好相关预案后,带领几名民警将他提出监室,带到县医院外科,细心地给他做了局麻、引流、拔出趾甲、敷药生肌等手术。在手术成功后,刘志龙等人又小心翼翼地将张明抬下手术床并合力将他抬上警车送回监室时,张明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两眼止不住地流下一串串晶莹的泪花……

同年8月2日,张明的二审“死缓”判决书下达后,原以为自己若翻供能减轻罪行的张明,此时思想彻底崩溃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志龙立即来到监室,与他促膝谈心,成了他热心的心理医生,刘所长耐心地劝说他:“要正确面对人生,告知他‘死缓’只是死刑缓期,不是立即执行的那种。所以只要安心地接受教育,悔过自新,若立功受奖,就有可能改判为‘无期’,再有无期改判为‘有期’,因为你有年轻的优势哟!”使他逐渐接受事实,看到了希望,调整成敢于面对、敢于担当的健康心态。

在即将离开和县看守所转到合肥监狱的前几天,张明却突然向刘志龙提出一个非分要求,想在和县看守所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一次无障碍地会见,想当面跪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想说出自己为父母和家庭带来莫大的耻辱和严重的经济赔偿之痛,以了却自己今生大逆不孝、来生补缺孝道的强烈心愿。刘志龙听后深受感动,因为他说的话很有人情味,在情在理,但无障碍会见,看守所既无先例,又无会见场所,且审批手续多。咋办呢?刘志龙伤透了脑筋,最终想到了一个妙策,即劝说他,不要连累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年老父母了,只与近在咫尺的姐姐、姐夫和外甥一家人见个面算了。而会见的时间和场面就确定在临上囚车时本所大门口的路边,张明愉快地接受了。

2017年9月29日上午8点10分。和县看守所的室外阳光灿烂,秋意正浓。当戴着沉重的脚镣和手铐的张明一走出监室大门时,看到了早已等候在大门外路边的姐姐一家人。在他们相互叙说并抱头痛哭了一阵后,张明突然要求能否解开手铐抱一下自己的亲外甥,刘志龙当即允许。张明便用那双肌腱功能尚在恢复之中的双手,稳稳地抱起了幼小的外甥,深情地吻着外甥的脸颊,外甥被他那清白的光头和穿着死刑犯的识别服吓得大哭起来,而他因了却了心愿而激动地哭成了泪人……

三、刘志龙其人

刘志龙,1972年12月出生于原和县濮集乡,1990年11月参军入伍,1993年9月考入武汉通信指挥学院,1996年7月毕业后参军入伍,2004年12月转业,2005年被分配到和县公安局石杨派出所工作,2015年7月调入和县看守所工作。因生活朴素、工作扎实、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县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一个死刑犯的感谢信

调入和县看守所工作后,刘志龙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监所“打造成法制文明的窗口”作出了诸多努力,力改一些野蛮粗暴执法的行为,力推人性化管理和文明执法,尤其在全国公安机关强力推进看守所的“五化建设”(勤务模式科学化、执法行为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监管手段信息化、设施保障标准化)中,他主动与和县看守所负责人一起,严管理,做表率,带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怕责任风险大,担当意识强。使得和县看守所工作越来越规范,一年一大步,持续上台阶,因而深受县局领导一致好评。(编辑/亦山 文/钱朝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