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重角色」中品讀鍾揚的「責任觀」

30餘年從教、16年援藏、10年引種紅樹……他的名字總是和植物聯繫在一起,他把自己比作裸子植物,像松柏,在艱苦環境中生長起來的植物才有韌性,生長得慢卻剛直虯勁。2017年9月25日,53歲的他如同一顆種子迴歸大地,而他留下的千萬顆種子終將綻放新生。上述內容中的“他”指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員——鍾揚。鍾揚同志曾經說過:“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而我們採集的種子,也許會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生根發芽,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通過對鍾揚事蹟的瞭解,我真切地被這位“種子選手”的責任觀所感動。

一品他作為生物學家延續人類物種發展的責任觀。對人類社會的責任讓鍾揚數次奔波在世界屋脊上採集各類植物的樣本,為了豐富種子資源做出傑出的貢獻。不怕有多麼危險、多麼困難,只要是人類需要、對人類長遠發展有利的事情,再艱苦的科研他也要去做。這是一位生物學家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責任和擔當,這是一位科研學者在應對未來資源變化的旅途中扛起的責任和擔當,這是心繫蒼生、感懷人類的責任和擔當。

二品他作為援藏幹部紮根邊疆發展西藏的責任觀。對國家的責任讓鍾揚多次入藏,為了記錄高原植物、為了培養西藏人才、為了建設西藏大學紮根高原,即使他身患重疾,他依然步履不停,從事著科考、支扶教育等各項工作。對國家的責任和至誠熱愛,讓他不畏艱險、不懼病痛,使命感和緊迫感讓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援藏工作中,不僅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而是在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所有的力量。

三品他作為人民教師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責任觀。對教育的責任讓鍾揚放棄曾經的領導職務,投身於教書育人之中。不僅僅限定於在高校培養自己的學生,還將寶貴的時間分給科普,把晦澀難懂的科學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展現出來,培養未來小科學家們對科學的興趣。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鍾揚把一個人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之中,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積極培養學生的能力,把小溪匯聚成大河,把星星之火聚集成燎原之勢。

細細瞭解鍾揚教授的點滴先進事蹟,深深感悟到要以鍾揚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使命,努力拼搏進取。作為基層的組工幹部,要把學習鍾揚同志先進事蹟活動積極引向深入,經得起各項工作的挑戰,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自身工作上來,紮紮實實地為群眾做好服務,為轄區的發展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