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化思维践行党员干部的“红海行动”

每一次缉拿海盗,是他们守卫“最美中国海”的坚持;每一次抢救人质,是他们许下“祖国接你回家”的承诺;每一次剑指恐袭,是他们爱国最好的“打开方式”……《红海行动》中扣人心弦情节的背后,彰显的是中国军人放眼四海的国际化思维和自信自强的大国气度,不禁让人“打call”叫好。尽管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不能像他们一样亲临战场,浴血奋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各自岗位上,以国际化思维践行属于我们的“红海行动”。因为,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敢于“纵横四海”,树立国际化思维。十九大报告对当前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对标新时代的要求,反观我们自身开展组织工作的“加速度”仍然不够,结合组织部门职能职责,在创造性破解问题上做得还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以“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坚定信念,树立起“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国际化思维,涵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维,更好地营造出适合海内外创新创业的“最优生态”,才能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放大效应,加快形成“英才汇聚、才尽其能”的生动局面。

勇于“八仙过海”,盘活国际化资源。作为一名湖北省人才工作代表团一员,杨汉军奔赴波兰、以色列、俄罗斯,行程18000公里,成果丰硕。这一切背后,是他对国际人才形势、战略机遇的深刻洞悉。作为一名“千人计划”高级人才,黄大年成功地“让外国航母后退100海里”。这一切背后,是他对国际科研环境、核心技术的深入把握。只有涌现出更多具有国际化素质和本领的专业化干部,才能打造属于我们组织部门的“蛟龙突击队”,一名党员才能更好地盘活海内外资源,为我所用,发展壮大。一个生命才能真正地与祖国的脉搏一起澎湃激荡。

善于“移山造海”,做好中国化文章。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国际化不等同于西方化、美国化。而是指我们要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要积极与国际一流标准相对照。与此同时,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还要善于用“世界形式”讲好“中国内容”,着力打通国内外在体制机制、政策局限、交流平台等方面障碍,健全全球化的人才等项目合作交流机制,引导开展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一支与全球化、国际化、中国化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高层次人才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我们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地守住脚下的“红海”,更好地开辟无限的“蓝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