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传统村落(二)|寂寞古村:老田吴

池州传统村落(二)|寂寞古村:老田吴

池州传统村落(二)|寂寞古村:老田吴

由于九华山旅游的大开发,风景区管委会下山和金地藏大铜像及大愿文化园建设,九华乡政府所在地柯村日益兴盛繁华。昔日声名显赫的老田吴村,虽与柯村一河之隔,却在游人如织的河东柯村热闹中,显出几分落寞。站在柯村新街的桥头,顺着大铜像的目光举目西望,河西一箭地之外的老田吴村,依偎在九华山北麓已经2000多年了。

池州传统村落(二)|寂寞古村:老田吴

老田村为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所辖最大行政村,全村共有933户居民,2900余人,总面积5平方公里。村落位于九华山北麓,在九华河和五溪至九华山旅游公路的西侧,村落主体坐北朝南,四周群山环绕却不显压迫,地势开阔平坦宛如平原,源于牛公尖的玉带河蜿蜒穿村而过,周边良田数千亩,得九华河、玉带河灌溉,乃老田之得名缘由。村庄枕山襟水,处良田之中,村内街巷纵横,新城里古韵犹存。唐天宝十三年,诗仙李白应陵阳县令韦仲堪之邀往游九华山途径此处时,吟诗曰:“洪荒既已判,江天今以图,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老田吴村自此扬名于世。

据新编《青阳县志》载,汉宣帝元康年间(前65~61),江西吴栋才来九华老田垦荒种田,后又从江西迎来子孙,聚族而居,遂成老田吴家。另有一种说法是,吴栋才,原籍延陵郡(河南南阳)人,西汉宣帝元康年间在朝为官,因所言不合皇帝心意,下派任六安令(今安徽六安市)。他的朋友陵阳尹窦子明谈起了九子山胜境,使吴栋才产生了仰慕之心,遂于公元前65~61年间弃官携家室由河南迁入,隐居松阳之新城里,即老田,垦荒拓田,繁衍生息,世代聚族而居此,成为旺族大姓。《老田吴氏宗谱》记载,自西汉至清末,老田吴氏中举入仕的有73人。其中,吴襄在清雍正朝官至一品,任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署御史。民国至今考学升任教授、专家、学者、研究人员14人。现任部队团以上、地方县以上官员更是为数众多,可谓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如今,随着旅游客流的主干道位于距村3华里的九华河以东,老田村已经繁华不再。耸立于河东柯村的99米地藏大铜像,背东面西,正以慈悲的目光注视着沉寂多年的老田吴村。老田的村民心里正想着什么呢?

池州传统村落(二)|寂寞古村:老田吴

虽然池州俗话说“九华山菩萨照远不照近”,但九华山道场的兴盛与旅游的繁荣给居住在山脚下的村民带来的机会远比别处多。与佛有缘,是九华山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相传,唐至德二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华,云游至老田吴家,乡绅吴用之见其容貌非凡,神采独具,于是将金乔觉接待安排在石壁庙内暂住,互相交流,遂成莫逆之交。金乔觉留居庙中49天后,告别吴用之,上九华山修行,终成正果。宋淳化年间,担任穆州刺史的吴鹏飞回乡省亲,对吴用之与金乔觉的这段交情视为有神灵在左右,于是立祠祭祀。明弘治年间,由义官吴永廉将石壁庙重修后改名为“九华行祠”。该祠位于村水口处,现仅存一间,砖木结构,面积为60平方米。内有《重建九华行祠石壁庙碑记》和《乐输碑记》各一块。现为九华山风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地藏行迹第一处”。

在老田吴家古村落内,有一条小河呈弓形环村而过,在村落的东北向流入九华河。该河为人工开挖,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真实例证。相传金地藏与吴用之莫逆之交后,经常下山来老田讲经说法,广种福田,喜结善缘,认为吴氏族人居住的村庄是块风水宝地,建议引水入村,河以蟒袍上的玉带命名,可使子孙兴旺发达,缨簪蝉联。吴用之信其言,组织族人开掘了一条长1500米,宽3米的人工河,沿河两侧的古石板道至今保存完好,昔日沿河两侧及里弄小巷店铺林立,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手工业也很兴盛,人称新城老街。这条玉带河石板巷道街,是当年九华山北大门善男信女朝山进香,文人墨客游览圣境的必经之路。玉带河上配有玉带桥,又名灵山玉带,为宋宣和年间穆州刺史吴鹏飞归居故里为祝愿族人世代昌盛,官运亨通所建造。老田吴村历经千年,兴旺发达,鼎盛于明清。村中留存有古民居、古石坊、古宗祠、古里弄、古店铺、古井、古碑、古雕刻、古石桥等众多文物古迹,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民俗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现今老田吴村民以旅游服务为业,农家乐、民宿发达。村民姜国华流转村里土地2000亩集中耕作,招徕天下游客认种“福田”,传播“农禅”理念,推广健康养生休闲的农事体验游乐,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径。

池州传统村落(二)|寂寞古村:老田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