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今天的清華北大是在「集天下英才而毀之」?

「深度」今天的清華北大是在“集天下英才而毀之”?

【深度】今天的清華北大是在“集天下英才而毀之”?

碧翰烽/文

資中筠先生曾說:“我覺得也不用諱言,‘聚天下之英才而摧毀之’,我說的就是清華。從小學到大學,也不光是清華,好多學校都這樣,培養的是一種趨炎附勢、嫌貧愛富的精神,這是我們最大的失敗。”

聚天下之英才而摧毀之,這樣一句話著實令人振聾發聵。畢竟清華、北大仍然是人才輩出,不論哪個行業哪個領域,恐怕還是這些學校的人才佔據優勢。不過,或許有些言過其實,卻戳中現實教育之至關痛點,這應該才是我們關注的。

1、功利。功利在我們當前的教育之中無處不在。

中小學校的教育,就是為了中考、高考,為了中考、高考考出一個好成績、好高中、好大學,由此淪為應試教育,無論教師、學生、家長,都是苦不堪言,多少年來的學生減負成為一紙空文。

上大學、選專業,為的就是將來找個好工作,拿個高工資,由此淪為實用主義。看看不少學霸們尤其是狀元們所讀的大學專業,可見其中之端倪,幾乎都以經濟、商學、金融學、管理學為主。因為怎麼有錢有利益就怎麼讀。

至於近期高校頻頻曝出的官本位作風,學生會主席的官威,學生會幹部的括號級別,實乃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傳承。讀書就為了做官,做官又是為了什麼?如為天下蒼生,值得讚賞,可惜不少人恐怕就是升官發財也。

「深度」今天的清華北大是在“集天下英才而毀之”?

2、奴化。聽話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受教育義務。

從我們生下來開始,包括我們的父母,教師,以及社會的教育,都是要做一個聽話的孩子、乖孩子,聽誰的話,聽什麼樣的話,講究的是服從,講究的是灌輸。最大的缺失就在於培養一種獨立的精神、獨立的思考,缺乏的是爭論、是奇思妙想。所以我們的考試,永遠只有標準答案。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我們有這樣聽話的教育,照理說應該非常尊重秩序與規則。可是在聽話的同時,我們似乎又學到了更多的“狡猾”,被人稱之為小聰明。所以我們的聽話、我們的奴化,又衍生出更多的不聽話。

因為,聽話有利益,不聽話也有更大的利益。

3、浮躁。獨善其身都是一種奢侈品。

做學問是一種修身養性,是一種人生境界。今天之所以出不了大師,因為做學問的人少了,大家都在做利益;因為做學問需要孤獨,今天有誰能夠承受得了孤獨;因為做學問需要一種情懷,可是今天誰把情懷當回事?

古語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只是可惜今天的我們,無論是窮,還是達,恐怕連基本的獨善其身都比較難。最為可惜的是,面對社會的浮躁,教育也變得浮躁,也做不到獨善其身,總是把不住自己的方向與目標,堅定不了自身的理想與價值,往往隨波逐流,又何以大成,是為痛哉。

「深度」今天的清華北大是在“集天下英才而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