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之书籍的精简与闲置处理

今天的话题是:书籍的断舍离

最近刚搬完家,以前每次搬家最重的总是书。

很多书只看了一半,属于那种有价值但不是现在急需读的书。所以一直拖着没看,但总想有一天看完,不看完的书总觉得不完整,所以一直不舍得处理掉…

结果就是每次搬家都拖着好几箱书,最后真正翻开的很少。但这次搬家的时候,真正携带的书已经很少了,因为今年在对书的理念上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断舍离之书籍的精简与闲置处理


首先,以自我为中心去读书。

以前看书的习惯是按照作者的思维从头到尾一直读下去,然后以仰望的心态拜读,生怕错过书中重要的内容,自然读的很慢,也很辛苦。

后来受到老舍先生读书方法的启发:

老舍先生认为读书是为了获取一点灵感,所以从不会一字一句,从头读到尾。一本书快速阅读下去,里面有某一个段落能让自己印象深刻,就已经感激不尽。

慢慢的,我开始在周末下午的时候,泡在书店里面一下子拿5-6本书,从目录开始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章节直接阅读。

这样看完一本书的速度会很快,却并不会妨碍我对知识的获取,反而因为真的需要且有趣而变更高效了,而且对于要完整读完一本书的执念也慢慢消失了。

一定要建立主人思维,是我在读书,不需要完全按照作者的思维去读。带着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读书,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改变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开始的时候需要克服那种错过知识感觉和长期形成的读书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读书真的很快乐。


断舍离之书籍的精简与闲置处理

其次,多样化的读书方法和方式。

关于读书方法,网上其实有很多,速读法、精读法、主题阅读法和灵感阅读法...包括是不是要读纸质书,iPad和kindle读书好不好等等…

这些曾让我很困惑,怎么读书最好?经过一番尝试,最后的结论是:

我们不应该只用一种读书方法和读书方式。每种都可以尝试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然后不同的书籍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和方式。

我因为心理学还没有构建出体系,所以在死磕《心理学导论》和相关的书籍。其他领域的知识,我更多是在用上面说到的灵感阅读法。

读书的几种方式我都会用:

1、我会用kindle阅读很多明显只会读一遍的书,而且是那种比较易于理解的书。

如村上春树的小说和很多视野类的轻读物,都会用kindle,购买还非常便宜,携带也很方便,作为手边书随时拿出来读。

一开始我以为会不习惯kindle的读书方式,但后来发现完全不是想的那样。kindle读起来会有种比读纸质书快的感觉,而且做了标注之后,可以一键把整本书的笔记导出来,总结复习的时候,非常方便。

2、需要系统思考和反复阅读的书,就会买纸质书,因为需要反复翻看。想起来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拿出来翻到需要的地方重读,电子书就很难做到这种感觉。

3、对于杂志一类的书,就会用iPad。图片画面很清晰,还可以用图片标注直接进行涂写。而且杂志一般也就只会翻看一遍,买实体杂志比较难处理,唯一的问题是很多优秀的杂志都还没有电子版。

断舍离之书籍的精简与闲置处理

在 ZINIO 有我喜欢的《环球科学》


最后,对于不需要的书籍回收处理。

饭饭推荐「多抓鱼」这个二手书籍流通平台。

创办多抓鱼时,猫助曾写过一段话:

我希望有家循环商店,可以把那些曾经对我很重要的物品通通收下,然后转交给需要它们的人。像无奈走向人生岔路的旧友,也许再也无法合拍,甚至也许再也不会相遇,但我希望你日后仍有好前程…若人生的一切附属品只能装满一个登机箱,那我将有勇气去往任何的未来。

通过多抓鱼处理书的流程很简单:

1、关注「多抓鱼」公众号2、扫描书籍背后的二维码,系统会自动定价,一般是1-5折的回收价格。3、然后顺丰免费上门取件,不需要支付运费。4、收到书检查没问题之后我们就会收到书款。

可以给自己的书写上推荐语,书籍被卖出会收到通知,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籍重新找到需要它的主人,这种感觉还是非常棒的。

有些书籍多抓鱼会显示暂不回收,我会直接捐给附近的图书馆。


断舍离之书籍的精简与闲置处理

我的多抓鱼记录

尾巴

通过书籍的断舍离,我发现断与舍是相互的。

当我们

了对某种物品的执念,舍弃就变成非常自然简单的事情。

而通过适当的主动弃,也会让自己更轻松的断开对不需要物品的执念。

最终都是达到脱对物品的执念,过一种专注且轻松简单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