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之書籍的精簡與閒置處理

今天的話題是:書籍的斷舍離

最近剛搬完家,以前每次搬家最重的總是書。

很多書只看了一半,屬於那種有價值但不是現在急需讀的書。所以一直拖著沒看,但總想有一天看完,不看完的書總覺得不完整,所以一直不捨得處理掉…

結果就是每次搬家都拖著好幾箱書,最後真正翻開的很少。但這次搬家的時候,真正攜帶的書已經很少了,因為今年在對書的理念上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斷舍離之書籍的精簡與閒置處理


首先,以自我為中心去讀書。

以前看書的習慣是按照作者的思維從頭到尾一直讀下去,然後以仰望的心態拜讀,生怕錯過書中重要的內容,自然讀的很慢,也很辛苦。

後來受到老舍先生讀書方法的啟發:

老舍先生認為讀書是為了獲取一點靈感,所以從不會一字一句,從頭讀到尾。一本書快速閱讀下去,裡面有某一個段落能讓自己印象深刻,就已經感激不盡。

慢慢的,我開始在週末下午的時候,泡在書店裡面一下子拿5-6本書,從目錄開始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的章節直接閱讀。

這樣看完一本書的速度會很快,卻並不會妨礙我對知識的獲取,反而因為真的需要且有趣而變更高效了,而且對於要完整讀完一本書的執念也慢慢消失了。

一定要建立主人思維,是我在讀書,不需要完全按照作者的思維去讀。帶著自己的需求和興趣去讀書,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改變的關鍵在於相信自己,開始的時候需要克服那種錯過知識感覺和長期形成的讀書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讀書真的很快樂。


斷舍離之書籍的精簡與閒置處理

其次,多樣化的讀書方法和方式。

關於讀書方法,網上其實有很多,速讀法、精讀法、主題閱讀法和靈感閱讀法...包括是不是要讀紙質書,iPad和kindle讀書好不好等等…

這些曾讓我很困惑,怎麼讀書最好?經過一番嘗試,最後的結論是:

我們不應該只用一種讀書方法和讀書方式。每種都可以嘗試一下,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然後不同的書籍用不同的讀書方法和方式。

我因為心理學還沒有構建出體系,所以在死磕《心理學導論》和相關的書籍。其他領域的知識,我更多是在用上面說到的靈感閱讀法。

讀書的幾種方式我都會用:

1、我會用kindle閱讀很多明顯只會讀一遍的書,而且是那種比較易於理解的書。

如村上春樹的小說和很多視野類的輕讀物,都會用kindle,購買還非常便宜,攜帶也很方便,作為手邊書隨時拿出來讀。

一開始我以為會不習慣kindle的讀書方式,但後來發現完全不是想的那樣。kindle讀起來會有種比讀紙質書快的感覺,而且做了標註之後,可以一鍵把整本書的筆記導出來,總結複習的時候,非常方便。

2、需要系統思考和反覆閱讀的書,就會買紙質書,因為需要反覆翻看。想起來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拿出來翻到需要的地方重讀,電子書就很難做到這種感覺。

3、對於雜誌一類的書,就會用iPad。圖片畫面很清晰,還可以用圖片標註直接進行塗寫。而且雜誌一般也就只會翻看一遍,買實體雜誌比較難處理,唯一的問題是很多優秀的雜誌都還沒有電子版。

斷舍離之書籍的精簡與閒置處理

在 ZINIO 有我喜歡的《環球科學》


最後,對於不需要的書籍回收處理。

飯飯推薦「多抓魚」這個二手書籍流通平臺。

創辦多抓魚時,貓助曾寫過一段話:

我希望有家循環商店,可以把那些曾經對我很重要的物品通通收下,然後轉交給需要它們的人。像無奈走向人生岔路的舊友,也許再也無法合拍,甚至也許再也不會相遇,但我希望你日後仍有好前程…若人生的一切附屬品只能裝滿一個登機箱,那我將有勇氣去往任何的未來。

通過多抓魚處理書的流程很簡單:

1、關注「多抓魚」公眾號2、掃描書籍背後的二維碼,系統會自動定價,一般是1-5折的回收價格。3、然後順豐免費上門取件,不需要支付運費。4、收到書檢查沒問題之後我們就會收到書款。

可以給自己的書寫上推薦語,書籍被賣出會收到通知,看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重新找到需要它的主人,這種感覺還是非常棒的。

有些書籍多抓魚會顯示暫不回收,我會直接捐給附近的圖書館。


斷舍離之書籍的精簡與閒置處理

我的多抓魚記錄

尾巴

通過書籍的斷舍離,我發現斷與舍是相互的。

當我們

了對某種物品的執念,捨棄就變成非常自然簡單的事情。

而通過適當的主動棄,也會讓自己更輕鬆的斷開對不需要物品的執念。

最終都是達到脫對物品的執念,過一種專注且輕鬆簡單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