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许多人看待诸葛亮会陷入误区,

要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拼命吹捧诸葛亮,要么惟结果论(诸葛亮北伐无功)拼命的黑诸葛亮,我的看法可能与大家不太一样。那么正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呢?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刘备是怎么发现诸葛亮厉害的?《三国演义》里记载有三顾茅庐之说,正史上也有记载,不过记载的较为简单。其实关于两人的相识还有一个版本,记载于《魏略》上。

当时刘备投靠刘表,刘表安排刘备驻扎在新野。刘备在新野广招贤士,收买人心。在众宾客中就有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并不显眼。后曹操平定北方,诸葛亮知道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荆州,于是主动求见刘备,向他献计。

诸葛亮见到刘备时,刘备正在编制饰物。诸葛亮着急了,于是问刘备:将军难道没有大的志向吗?曹操都要打来了,你还在编东西?怎么想的。刘备无奈的回答:聊以忘忧而已。诸葛亮说:你和刘表能抵抗曹操吗?刘备说:不能。诸葛亮说:新野只有千余士兵,如何拒敌?刘备无奈的笑笑:我也正愁呢?你说怎么办?

于是诸葛亮进言道:

荆州并不是人少,只是登记在册的少罢了。如果公开征调在籍者,大家肯定不会高兴。所以你可以禀报刘表,在新野征集那些游散的百姓,借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刘备采取了诸葛亮的计策,于是有了万余名兵力,从此以后,刘备才开始重视诸葛亮。

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这才是诸葛亮厉害之处,出山第一计,为刘备扩充兵力,壮大实力。也许诸葛亮确实说过《隆重对》,但是《隆重对》的意图其实当时是共识,至少周瑜、庞统这些人都有这些见识,而将这种共识故意安在诸葛亮身上,真的欠妥。

正是由于刘备知道诸葛亮的长处,所以在后来平定荆州南部四郡后,将后方理政大权全部交给诸葛亮,让诸葛亮为自己扩充军资。因此,诸葛亮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后方理政,征调兵员,调集粮草,管理地方。

如果诸葛亮只会这一种才能,那么他就不会被评为千古一相了。除了理政,诸葛亮还有一项才能比较厉害,那就是外交。

刘备被曹操追赶,无奈之下逃往夏口。这时东吴鲁肃前来联合,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去谈判。诸葛亮经过与孙权的接触,确立了双方合作的意图,其前提条件是

刘备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联合,而不是投靠孙权。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以往刘备投靠他人,往往是半独立状态。例如刘备投靠陶谦,陶谦让刘备据守小沛,既有一定独立权,但是又受陶谦指挥,属于半独立状态。刘备投靠袁绍,袁绍可以指挥刘备南下偷袭许都,刘备也属于半独立。等到刘备在诸葛亮的斡旋下与孙权联合,刘备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之联合,换句话说,

如果打败曹操,刘备要平分利益的。所以才有了后来刘备南下袭取荆州南部四郡,孙权不能干预的情况发生。这就是诸葛亮的厉害之处。

诸葛亮外交之才不止只出现在刘备初期,刘备死后,局势震荡,南中四郡叛变,因此孙权对蜀汉是否能够渡过难关持观望态度。这时诸葛亮派邓芝前去和东吴修复关系,此时的孙权脚踏两只船,孙权一面派立信都尉冯熙去蜀地为刘备吊丧,等到冯熙回来后又派他出使曹魏,态度模棱两可,吴蜀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这时邓芝拿出当年诸葛亮那一套,他对孙权说:如果蜀先灭亡,那么魏国顺江而下,东吴也将不复存在。孙权沉默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与魏国断交,继续与蜀国联合。

诸葛亮后期的每一北伐几乎都与东吴联合作战,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出祁山,孙权出合肥。第二次诸葛亮领兵攻击大散关(陈仓)未果,东吴引诱魏兵于石亭,大败曹休。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孙权入巢湖口,又派陆议、孙韶出淮、沔,围攻合肥新城。因此,为什么曹魏怕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亮一出,往往东、西方都有战事,

魏国疲于应对。

这是诸葛亮第二个厉害之处,巧妙的外交手段,后期更是军事、外交相结合,屡次伐魏。那么诸葛亮在为人方面有什么厉害之处吗?有,而且很厉害。说不好听点,诸葛亮也是个权术家。

当时刘备帐下人才甚多,因此诸葛亮的地位不断有人挑战,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处理这些试图挑战自己的人呢?简而言之就是

比自己厉害的避让,和自己地位平等的联合,地位不如自己的就直接打压。为什么这样讲呢?

当时法正主谋,引刘备入蜀,后刘备顺利取得川蜀,这时的法正在刘备心中中红的发紫,许多大臣都对诸葛亮说:法正仗着刘备的信任,作威作福,做了许多不法的事情。诸葛亮采取了避让的态度,他对众人说:当初主公外有曹魏之忧,近有孙权的逼迫,内惧夫人(孙夫人)之叛,处境非常困难。幸亏法正辅助,方才得以舒志,我们不应该说什么。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后法正病死,诸葛亮还是首相。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有俩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李严也是不服诸葛亮的,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李严的呢?

诸葛亮北上伐魏,请李严入汉中督运粮草。而汉中离陇右千里之遥,督运粮草是个苦差事,所以迟早会出事情。果不其然,后来李严督运粮草不力,怕诸葛亮责怪,于是骗诸葛亮退兵,又写信给刘禅说诸葛亮退兵是诱敌深入。后诸葛亮戳穿他的阴谋,然后率领群臣弹劾李严,最终罢了李严的官。

在这件事情上李严固然不对,但诸葛亮故意让李严督运粮草明显是居心叵测,而李严的反应只是过激罢了,诸葛亮以合理理由罢黜李严,这让李严无话可说,而诸葛亮则除去一大政敌。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对待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呢?很简单,直接贬官或者流放。

当时蜀国官吏廖立自视才高,认为自己和诸葛亮才能差不多,更是耻于屈居李严之下。后廖立口出狂言,诽谤刘备,被诸葛亮废为庶民。

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

这就是诸葛亮厉害的第三个地方,权术。因此,综合来说,诸葛亮善于理政,精于外交,更通于权谋,典型的国相之才。那么诸葛亮有什么不厉害的地方吗?有。

诸葛亮拙于军事,这当然是相对而言,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无所获,劳而无功。当初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对峙,向诸葛亮索要兵员及粮草,诸葛亮还在考虑汉中是否值得坚守,杨洪急谏道:汉中是川蜀的门户,即使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也要夺过来。刘备更是喊出了:即使曹操亲来,我也必得汉中!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军事直觉及军事指挥上不如刘备。

诸葛亮声望不如刘备,当时刘备回击刘璋,围困成都不下,呼诸葛亮来援。诸葛亮来援后成都仍然没有攻下。这时刘备邀请马超来援,马超投降了刘备。如果换成诸葛亮,马超不一定会投降诸葛亮。而后期刘备死后,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人物来投靠诸葛亮。因此,从号召力上,诸葛亮不如刘备。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都说诸葛亮是完人,很厉害,其实不是,诸葛亮也有优点和缺点。诸葛亮在外交、理政、权谋方面很精通。但是诸葛亮拙于军事,个人号召力不如刘备,因此诸葛亮只适合做刘备的下属,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诸葛亮。你说呢?

刘备称帝,诸葛亮是第一个带头劝进的。曹操称魏公,荀彧自杀而亡。因此在对汉朝廷的忠贞上,诸葛亮不如荀彧。关于这一点,也算是诸葛亮的污点吧。


每日趣评


正史上的诸葛亮一点都不厉害。打仗不行,治国不行,谋略不行,连写文章也比不上曹操他们。害苦了四川百姓。

我喜欢诸葛亮,是因为他与汉光武帝刘秀、周恩来,称得上中国人品最好的三个人。说人品好,非常重要的衡量点在于,在女人、教子方面无可指摘,私德无亏。

我游武侯祠时,听导游在那里读那副著名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其实,这个对联是对诸葛亮的讽刺,因为他一条都没有做到,把天府之国的四川弄得民穷财尽。三国时期,整个中国只有不到2000万人。而在汉朝的繁荣时期,人口曾高达6000万。那时,魏吴的境况都比蜀汉要好。


个人体验心理学


正史中诸葛亮被誉为千古一相,两千年以下一直是古代读书人的楷模和偶像,尤其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无人不是诸葛粉,苻坚得王猛自比是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但是最近几年,也可能是《三国演义》神化的台厉害了,在很多只是粗略或者没有看过《三国志》的人影响下,大有从诸葛粉向诸葛黑极端转变的趋势。

正史中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军事、谋略等方面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高屋建瓴的东西,本文并不想谈太多。

今天我们只来谈谈诸葛亮会什么,能做什么,做了什么,来看看诸葛亮又多厉害。

制定蜀科

刘备入蜀之后,以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人共同制定律法蜀科,蜀科主要贯彻了诸葛亮“以法治蜀”的方针,以‘先理强,后理弱’的方针来扭转蜀地乱局,法、礼并用,恩、威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将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教化相结合。并制定制定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约束官员的执行条章,使蜀汉吏治清明,效率上升。

东晋桓温灭成汉时,遇到一百岁老人曾在诸葛亮治蜀期间为小吏,桓温问他诸葛亮如何?老人回答道:“当年丞相在的时候没有感觉,但是现在看来,后人比诸葛亮都差远了。”

设立锦官

诸葛亮有感于魏强蜀弱,想要北伐必须要先解决蜀汉内部的经济问题。诸葛亮根据益州当地特点,设立锦官一职,官方正规化、规模化、标准化鼓励蜀锦的生产和销售。当时不仅魏国偷偷购买蜀锦,诸葛亮还将其销售到印度、中东等地,大大解决了蜀汉的经济问题。

诸葛亮恐怕是我过最早开始赚外汇的了吧。后世成都亦被称为锦官城,便是与诸葛亮设立锦官有关。诸葛亮去世时曾说"臣家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这桑八百株就与他鼓励种桑养蚕,发展蜀锦的政策有关。

盐铁官营

汉代之后,盐铁官营是历代财政的主要收入,诸葛亮自然对其非常重视,设立“司盐校尉”专门管理盐务。同时,还设立“司金中郎将”,专门管理兵器和农器的制造。

仅仅将盐铁统一管理是不够的,诸葛亮在不停巡视和了解中,改进和推广了火井煮盐技术,利用地热天然气代替原先的柴火煮盐,大大提高了盐产量,一斛水得五斗盐。

在铁器方面,诸葛亮重用炼铁高手蒲元,集中建立数个较大的冶铁中心,使兵器产量和质量大大提升,在军事科技上大大领先魏吴两国。史料记载:“诸葛亮铜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

设立堰官

都江堰建成后多年来一直缺乏管理,到诸葛亮时期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多处堵塞,失去了很多原先应有的功能。于是诸葛亮设立堰官,并调拨1200人专门负责都江堰的维护,并制定了一些列都江堰的管理维护章程和方法。这一套措施被后来的统治者一直沿用,其中很多方法知道现在还在使用。

诸葛亮对都江堰的管理富有成效,经过治理成都平原上的粮食产量每亩提高了三十斛左右。

种植茶树

诸葛亮在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后深感不能简单依靠武力统治,更要收拢人心。他派遣大量人才教导当地少数民族先进的耕种技术以及汉族文化。诸葛亮更是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教导当地百姓种植茶树,制作茶叶的技术,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喝的普洱茶。

因此在云南地区,诸葛亮被当地人供奉为茶祖。

推广饮茶

在汉代茶叶主要还是当做一种药物来使用,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有感当地疫病横行,于是在军中推广煮茶作为日常的饮品。果然士兵的体质得到改善,得疫病的情况大大改善。

医药成就

我之前学习中医的时候,曾学习过一个经典药方叫做武侯行军散,功效主要用于用于夏伤暑晕,腹痛吐泻,现在我们在药店还能买到。听名字就知道,这味药传说便是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针对士兵水土不服发明的。

浙江兰溪的诸葛村是由诸葛亮的后裔建立而成,以八卦排列,外人进去很容易迷路。而村中诸葛亮后裔一直秉持着其遗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以该村学医者非常多,而且世代出过很多名医。

所以想不到诸葛亮还是一个良医吧。

建筑发明

诸葛亮看到剑门关地方险峻,易守难攻,于是主持建设了剑门关这一天下第一险关。

另外诸葛亮还根据木匠中的卯榫结构,发明出了一种益智玩具孔明锁。

军事影响

和其他成就比起来,诸葛亮的军事成就也变的普通了,但是他的军事发明和理论依然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武庙十哲可不是靠的《三国演义》。

诸葛亮总结完善的八阵图实际是一种军队训练、作战、行进的阵法,后世所有阵法基本上都离不开八阵图。西晋名将马隆根据八阵图建扁厢车大破秃发树机能,后戚继光再辽东针对骑兵的方法实际也借鉴于此。

另外,诸葛亮关于军队指挥、通讯、侦查等一些列的制度和规范在西晋被所有将领广泛学习。

科学发明

列举下诸葛亮的科技发明:孔明灯、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锁、孔明棋、馒头、搭桥抢等。

书法家

诸葛亮能写,篆书、八分、草书等多种书法。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虽然诸葛亮的书法大家知道的不多,但是却是历代书法家眼里的珍品。

东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很多名人喜欢临摹诸葛亮的书法,其中以王羲之为最。

画家

诸葛亮的画比其书法更加出名,张彦远《论画》称:“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音乐家

诸葛琴魔的音乐水平,大家应该是没有质疑的吧?《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时就好为《梁父吟》,而且不光会弹琴,还会制作七弦琴和石琴。甚至有传说曾写过《琴经》,但是已经不可考了。

周易占卜

著名的《马前课》就是诸葛亮所著,这也是为什么在民间演义中,诸葛亮常被描绘成一个能掐会算的道人形象。

只有真正了解正史上的诸葛亮之后才知道他的恐怖,更不要提我们曾经被《前后出师表》支配的恐惧了。央视曾经拍过一部记录片《中国通史》,通过100集来讲述整个华夏历史,其中就有整整一集专门介绍诸葛亮治蜀,想要更详尽了解诸葛丞相厉害之处,安利大家观看。


Rick潘维镛


其实,诸葛亮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缺点。


首先,诸葛亮战略眼光很独到。刘备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经典桥段。刘备采纳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才逐渐站稳脚跟,有了自己一席之地。而曹操南下的时候,诸葛亮主张联吴抗曹,一举击败曹操,才保证不被吃掉,从而三分天下。


其次,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俘虏并杀害,导致蜀汉与东吴刀兵相向,曹魏得渔翁之利,刘备在夷陵之战被东吴击败后,不久去世,受托孤辅政的诸葛亮顶着压力,缓解与东吴的紧张关系,共同对付曹魏,此战略也是正确的,很有魄力。


再次,诸葛亮先平定南方叛乱,稳固后方,然后致力于北伐,而且南征做的可圈可点,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里面讲的那样神乎其神,但是确实很完美,使蜀汉无后顾之忧。这也提现了诸葛亮智慧和能力。


最后,诸葛亮经常联络东吴同时讨打魏国,使魏国两线作战,只是魏国太过强大,名将云集,一个张辽就可以大破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所以诸葛亮北伐屡次失败,也是有可观原因的。


另外,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而自己也勤务政务,忠心耿耿,确实是一位良相。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改良连弩,相传馒头也是他发明的,是一个难得的发明家。


有句话说得好,诸葛亮“虽逢其主,未逢其时”,其对手实力强大,也没有昏君暴君,所以无法扭转局势,即使他打到长安,以魏国的实力,也会把他赶回蜀国的。虽然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人才匮乏,内部矛盾突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但诸葛亮矢志不渝和忠心为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赞扬的。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文采还不错,文章写的贼棒!


一抹忧伤的笑


在正史上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一个是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另一个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政治才能: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六大政治家之一,古人对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评价,从未否定过,就连管仲、萧何治国都比不上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诸葛亮的治国到底有多厉害,既然厉害为何蜀国又第一个灭亡?

诸葛亮的治国才能究竟有多强?我也不知道,从史书来看你,能让百姓生活到夜不关门,道不拾遗,罚者无怨,奖者满意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臣立庙的开创者吧,也是中国历史上百姓主动要求立庙的唯一一个人;在制度方面,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留下的制度,到现代社会主义依然在使用,治蜀制度被延续使用近两千年,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制度,即使现代科技发达,但是在云贵川少数名族地区,依然会发现,很多百姓依然使用三国时期诸葛亮留下的耕种技术、织布技术、炼铁技术、都江堰维护制度等,如果对诸葛亮治蜀感兴趣,可以去看《中国通史之诸葛亮治蜀》,进一步了解。

诸葛亮治蜀如此厉害为何蜀国第一个灭亡?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国力问题,从诸葛亮六次北伐来看,损失程度,魏国远远比蜀国损失的多,姜维十一次北伐,也是魏国损失的多,总得来多,诸葛亮与姜维北伐期间,魏国的损失远远超过蜀国,但是魏国国力强大,即使消耗了部分国力,但是根基没有动摇,谁叫人家君主是明君呢?从曹操、曹丕、曹睿、司马昭、司马炎,哪个不比刘禅强?蜀国的灭亡输的不是国力是君主的无能,曹真举二十万伐蜀,被诸葛亮击退,钟会、邓艾举二十万伐蜀,被姜维以五万挡在剑阁外,谁知刘禅不听姜维劝告,撤走阴平守军,被邓艾偷袭,直接导致蜀国灭亡,如果刘禅听了姜维的话,死在阴平的就是邓艾了。

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不是蜀国国力上面,而是输在君主的无能之上,春秋战国霸主为何屡屡更换?最主要原因在于君主的才能,君主有才能,会用人,会招揽人才,得民心,则国强,反之,亲小人,远贤臣,失民心,失人才,则国网。东吴后主孙浩,荒淫无道,在蜀国灭亡之后,紧跟着快速灭亡,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中,每个朝代灭亡都是君主无能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失天时,这是最主要因素。

军事才能:

军神李靖说过:乐毅、韩信、诸葛亮攻必取,守比固;可见诸葛亮军事才能,确实非常高,而且李靖还是诸葛亮粉丝,李靖精通诸葛亮兵法,研究诸葛亮阵法,使得在战场中百战百胜。但是在现代,很多人说,六次北伐无功而返,军事才能不行,真如陈寿说的,奇谋为短;

但是个人认为这样的理解不正确,第一北伐失败不代表无功而返;第二北伐失败不代表总是吃败仗;第三北伐失败跟评价军事才能没有关系。这些本身是不矛盾,诸葛亮北伐确实是失败了,但是评价一个人的军事才能,不是用北伐的结果来评定的,是用用兵过程来评定,或者说用一场战役的结果来评定的,作为武庙十哲之一,经历不断更替,诸葛亮纹丝不动,诸葛亮难道就没有战绩而言吗?能稳居前十,没有战绩而言,怎么在武庙立足,下面就来看看诸葛亮一生的军事战绩:

未出山定三分天下;联吴败曹;戏耍名将周瑜,巧夺荆州;取益州;定川蜀;平南蛮;七擒七纵;挥师北伐,夺阴武两郡,迁入汉中,曹魏震动;斩杀大将王双;败名将曹真,抑郁而死;败名将张颌;败名将郭淮;败大将费曜;败军事家司马懿,破甲三千甲首;射杀名将张颌;更打出让一个军事家畏蜀如畏虎、千里请战、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十万大军的千古无二战绩;这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存在的事情,从来没有哪位军事家打的另一位军事家,怕到如此地步,而且是在占尽各种优势的情况下。不要觉得魏国军队很弱,魏国军队是非常强势的,魏国拥有精锐的铁骑,魏国有多强,看看东吴几次出兵十万都被魏国打的大败而归,你还说是东吴的统帅无能?还是说魏国军队太强?东吴十万大军都被轻松击败,无功而返,那诸葛亮几万大军又如何更魏国对抗呢?又怎么打胜仗呢?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他的一生战绩已献上,自行参考,毕竟仁者见仁,下面在献上诸葛亮一生摘得的头衔:

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书法家、文学家、发明家等

中国历史上拥有杰出头衔最多者

中国武庙十哲之一

中国历史十大军师之一

中国忠诚的代表

中国历史十大谋士之一

中国战略家的代表

中国历史六大政治家之一

中国儒将的代表

中国历史十大出将入相之一

中国智慧的化身

中国历史十大儒将之一

中国第一贤相

中国历史十大名相之一

中国历史古代名将通史前五

中国名人圣贤之一

中国文庙大儒之一

中国历史同时入选文武庙者之一

中国历史上击败名将最多者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做到一人敌十万大军

中国 “ 智圣 ”

如果需要更深了解诸葛亮政治才能,可以看《中国通史之诸葛亮治蜀》;如果想要更深了解诸葛亮军事才能,可以看《中国古代名将通史》榜诸葛亮在第五;如果全方位了解诸葛亮,可以看《智者孔明》,从诸葛亮的政治、军事、用人、科技等多方面介绍诸葛亮;

最后用钱穆大师一句话来总结诸葛亮一生:一诸葛,足以使三国照耀后世,一诸葛如两汉;


汐水柔情


虽然三国演义里面有点神话诸葛亮,但历史中的诸葛亮也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才能上面,蜀汉政权从无到有诸葛亮是中流砥柱。

一、帮助刘备入主荆州益州

刘皇叔一直都是四处逃亡,很想拥有自己的根据地,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在诸葛亮的建言下,抓住刘表病逝的机会,占领第一根据地荆州,经过赤壁之战后渐渐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后以保护益州的名义,率兵攻打成都,帮助刘备成为汉中王。

二、出色政治才能

汉中的土著大族并不欢迎刘备集团的到来,和刘备集团的矛盾非常多。但是刘备集团作为执照政权,不得不想办法缓和局势。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实行严刑峻法,依法治国,是外来利益集团和本地大族和衷共济,共同治蜀。


诚者恒远


诸葛亮被视作古今完人,他本身所具有的仁德正直,忠心耿耿,智谋过人,处事公平,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以及它对历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使他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敬仰,而最早记录这些的就是陈寿所著的《诸葛亮传》。


名门之后,志向高远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人,他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任泰山郡丞。诸葛亮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暂任为豫章太守,带着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去赴任。正好赶上汉朝廷另选朱皓来接替诸葛玄,诸葛玄素来与荆州牧刘表交情很深,便到荆州去依附于刘表。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亲身在田间耕作,喜欢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那样的人物,但当时没有人认同他的说法,只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相交友好,认为确实是这样。

三顾茅庐,如鱼得水

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去见刘备,刘备非常器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才是一条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见他?”刘备说:“您带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里去求见,不能委屈他自己来,将军应当委屈大驾前去拜访他。”因此刘备便去登门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于是刘备让随从人员退下,说:“汉室衰微,奸臣窃夺皇权,主上流亡在外。我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为天下伸张大义,但由于智谋短浅,因此屡受挫折,到了今天还是这样。然而我的志向仍然没有改变,你认为该如何办呢?”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群雄并起,占有跨州连郡大片区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其中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低微而兵力寡弱,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打败袁绍,使自己由弱变强,不仅仅是因为占了天时之利,恐怕也是因为发挥了自身谋略的长处。现在曹操已经有上百万的人马,挟持天子来向群雄发号施令,这种情况确实没办法与他一决高低了。孙权占据江东地区,已经历了三位君主,拥有长江天险,百姓真心拥护,贤能之士乐于为他效力,像他这样可以作为外援,却不能盘算去吞并他。荆州北面有汉水、沔水可以依据,南面可以直通南海,东面与吴郡、会稽二郡毗邻,西面与巴郡、蜀郡二郡相通,这是一个适于施展武力的地方,而它的主人看起来不能守住他,这或许是上天用来帮助将军的,将军是不是有意呢?益州地形险要,四周有高山阻隔,物野千里,物产丰富,是天府之国,早先汉高祖就是依靠它而成就了帝业。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虎视眈眈,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但他却不知道抚恤百姓,身怀智慧才能的人都想得到明主。将军本身是皇族的后代,信义的名声又著称于四海,广纳天下英雄,思贤若渴,假若同时占有荆、益二州,凭借险阻保住领土,与西面的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对南面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对外与孙权交好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局势一旦出现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县、洛阳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东进,百姓谁不能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么您的霸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于是与诸葛亮的情谊日益深厚,关羽、张飞等人为此不快,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诸葛孔明,就如同鱼儿得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这才不再言语。

联吴抗曹,天下三分

不久刘表去世,刘琮听说曹操前来进攻,派遣使者去向曹操求降。刘备在樊城闻知这个消息,率领手下将士向南撤退,诸葛亮和徐庶二人一同跟随,被曹操追上击溃,曹操俘虏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向刘备辞别说:“本来想与将军共建王霸之业,是因为这个方寸之地可以出力,现在已失去老母亲,我的方寸乱了,对你的大事不会再有帮助,请从此与您告别。”于是去投靠曹操。



刘备退到夏口,诸葛亮说:“事情紧急了,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孙将军求救。”当时孙权统带大军驻扎在柴桑,观望曹操与刘备双方胜败的形式,诸葛亮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占据江东地区,刘豫州也在汉水南岸集聚人马,与曹操一起来争夺天下,现在曹操铲除北方群雄,大体上已经平定,于是进军攻占荆州,威震四海。英雄已经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逃避到这里,将军可以估量自己的力量来作出选择,假如能够依靠吴越地区的将士与中原抗衡,不如早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假如不能与他抗衡,为什么不放下兵器捆束盔甲向曹操俯首称臣呢?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却在犹豫观望情况,情况紧急而不作决断,灾祸马上就要降临了。”


孙权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刘豫州为什么不去臣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坚守大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乃皇族后代,英才盖世,众多人士仰慕他,就像水归大海一样,倘若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罢了,怎么能反向曹操低头呢!”

孙权勃然奋发,说道:“我不能手握整个吴国之地、十万雄兵,去受制于人。我的主意已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人能够抵抗曹操,但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怎么能抗拒如此强敌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板打了败仗,但现在回归的战士及关羽水军还有精兵一万人。刘琦集聚在江夏郡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追击刘豫州时,轻装骑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余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强弩之末,他的力道连鲁缟都不能穿透’那样的情形。所以兵法忌讳这样做,说这样做‘一定会使主帅受挫’。况且北方的人不熟悉水战,而且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因为武力的威胁,不是真心服从。现在将军如果真能命令猛将统帅数万雄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败曹操的军队。曹操军败,必定要退回北方,这样荆州吴地的势力就会强盛起来,三方鼎足之势也就形成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日。”


孙权非常高兴,立即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人率水军三万人,跟随诸葛亮去见刘备,合力抗击曹操。结果曹操大败于赤壁,率军返回邺县,刘备于是攻取荆州下辖江南诸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统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实军用物资。

安定两川,辅佐幼主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到荆州迎接刘备入蜀,让刘备进军攻打张鲁。诸葛亮与关羽留下镇守荆州。刘备从葭萌回军进攻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人率军循江而上,分兵平定沿途各郡县,与刘备会合,一同围攻成都。成都平定,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的事务,刘备外出时,诸葛亮强留下镇守成都,提供给前方补充的兵力和军粮。刘备继皇帝位。策命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以丞相的职位录尚书事,假结。张飞去世以后,诸葛亮又兼任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从成都将诸葛亮招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完成恢复汉室的大业,假若刘禅可以辅佐,您就辅佐他,假如他没有才能,你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甘愿竭尽辅佐大臣之力,报效以忠贞的节操,直至以死来报答!”刘备又修诏书告诫后主说:“你与丞相一起共事,对待他要像父亲一样。”

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又让他设立丞相府处理朝廷政务。不久,诸葛亮又兼任益州牧,国内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南中地区各郡,一同起兵叛乱。诸葛亮因为刚刚遭遇刘备的丧事,所以没有立即出兵征讨,暂且派遣使者出使吴国,建立起友好亲善的关系,于是与吴成为盟国。

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当年秋天将南中地区全部平定。从南中取得许多军用物资,国家因此而富足,于是练兵讲武,准备大举进行北伐。

北伐中原,匡扶汉室

建兴五年,诸葛亮率领众军北上,驻扎在汉中。建兴六年,诸葛亮对外放出要从斜谷道进攻郿县的风声,派遣赵云、邓芝二军为疑兵,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统带全军来抵御。


诸葛亮亲自率领众军进攻祁山,军容齐整,赏罚严明而号令清楚,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大震。魏明帝西至长安亲自坐镇,命令张郃抗击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谡统领众军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开战。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处置不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迁西县人口一千余家,回到汉中,处死马谡以向众人道歉。

诸葛亮又上书,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贬黜三级,以惩罚自己的过失。于是后主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代理丞相职权,总统军政大事同以前一样。

木牛流马,天下奇才

建兴九年,诸葛亮又出兵祁山,用木牛运送军粮,因军粮用尽率军返回,与魏将张郃交战,将张郃射死。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军由斜谷道进兵,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了武功水附近的五丈原,与魏国司马懿在渭水南岸相持。

诸葛亮征战多年,常常担忧军粮供应无法保证,使得自己的志向难以实现,因此分出一部分兵力在当地屯田,作为大军长久驻扎的根基。屯田将士与渭水之滨的百姓混居在一处耕作,而百姓照常安居乐业,军队没有侵扰百姓以谋私利的行为。


魏蜀两双方相持百余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在军中去世,时年五十四岁。等蜀军撤退后,司马懿巡视蜀军的堡垒营寨,称赞诸葛亮说:“天下奇才呀!”

秉公无私,克己奉公

诸葛亮临终前命令将自己埋葬在汉中定军山,借助山势修建坟墓墓穴,只要容下棺材就可以,用与时令相符合的普通衣服装殓,不要用器物陪葬。

当初诸葛亮自己给后主上表说:“臣在成都家中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弟们的衣食,已经富足有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其他的征用收取,随身的衣食用物,全部仰仗公家供给,不另外经营家业,去追求增加财富。到臣死去的那一天,将不让家内有多余的布帛,官任上有富余的钱财,从而辜负陛下。”等到去世时,诸葛亮做的和当初所说的完全一样。

巧思妙想,传承有为

诸葛亮生性擅长巧妙的构思,改造连弩,制造木牛流马,全都是出于他的创意。又推研演练古代兵法,作八阵图,都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诸葛亮的言论教令,书信奏章大多值得一读,另外编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天,后主刘禅诏令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讨蜀国,来到汉川,到庙中祭祀诸葛亮,下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墓地左右放牧牲口、割草打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诸葛全靠《三国演义》杜撰,和自己标榜吹嘘。

对内,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凌驾皇帝。

对外,连年北伐,好战无功,穷兵黩武,百姓涂炭。

凭着出师表,自称忠良,自我粉饰。

其死后,刘禅不予立庙,永废丞相职。

汉献帝是正统,献帝尚在,刘备称帝,如同反叛,诸葛同为反叛。

刘备说匡扶汉室,诸葛亮说兴复汉室。克复中原后,汉献帝和刘禅谁当皇帝?

诸葛自称忠良,是对汉室?还是对刘禅?效忠汉室是对刘禅不忠,效忠刘禅是对汉室不忠。谈何忠良?


柿正红


诸葛亮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化身。历史上诸葛亮当然厉害了,不然,刘备咋会请他出山当军师。总体来说,孔明文韬一流,武略二流;治国一流,治军二流。文韬方面,从出师表就知道,不仅文章写得好,战略思考也异于常人。刘备在前方打仗,孔明于后方提供粮草,治理内政,相当于汉萧何,但孔明比萧何差哪里呢?用人和推荐人才。丞相的职责之一就是发现、使用和推荐人才。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家喻户晓,萧何听到韩信离开汉营,怕来不及没报告就立即骑马追去,以至于刘邦误以为萧何开溜了。追回韩信并向刘邦力荐,用脑袋担保。一个受过胯下之辱、从没带过兵打仗的韩信被授予大将军。没有韩信就不可能有汉朝,刘邦也就是后来他的后代刘备。而孔明呢?有句话说明问题,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还有就是在关键战役的关键地方用人出现颠覆性错误~~街亭用马谡。诸葛一生唯谨慎,作为丞相可以,作为主持军国大事的统帅过于谨慎,事必躬亲,就是对部下不放心不放手,就是胆小的表现,这肯定不行。识人用人,诸葛亮比曹操差几个数量级,曹操身边谋臣如云、猛将如林,而诸葛亮呢?孤苦无依,晨星寥落,还特大错用马谡。所以,有诗云,后来治蜀要深思。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最后,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未捷身死。就蜀与魏实力对比,后者强太多,既然要北伐,就必须出奇才能制胜。稳扎稳打持久战,必然失败。所以司马懿坚壁不出,耗死了诸葛亮。诸葛亮一死,蜀军内乱,这也侧面看出来了诸葛亮治军用人存在严重问题。

总之,诸葛亮长处异域于常人,短处如常人。


李子正传


诸葛亮的功劳被演义无限夸大,诸葛亮中谋划和管理,前期对刘备统一西川有贡献,后期为蜀国建设发挥了管理才能。但是,军事上其实是他弱项,以至于刘备入川和攻吴都不带他一起(这个史实罗先生篡改不了)。刘备死后,诸葛亮偏偏管起了他不拿手的军事,连年征战,以致蜀国国力日渐凋敝。所以说,诸葛亮建蜀有功,亡蜀有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