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期成語故事——朝雲暮雨 曾母投杼 正言厲色

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打磨,變得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達事理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每天更新三個成語故事,下面一起來學習吧!


142期成語故事——朝雲暮雨 曾母投杼 正言厲色




朝雲暮雨

zhāo yún mù yǔ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襄王遊覽高唐地區,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會,在夢中看見一個仙女說:“我是高唐人,聽說你來了,願意給你當枕蓆。”襄王臨幸了她。臨別她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出處】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

【解釋】暮:傍晚。早上是雲,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變化,舊時用以喻指男女的歡會。

【用法】作謂語、賓語;比喻男女的情愛與歡會

【近義詞】巫山雲雨



142期成語故事——朝雲暮雨 曾母投杼 正言厲色


曾母投杼

zēng mǔ tóu zhù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與大思想家曾參同名的人在外殺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參的母親那裡說:“曾參殺了人。”曾母回答說:“我兒不會殺人。”照常織布。沒多久又有人跑來誤傳曾參殺了人,這時曾母害怕,就投杼逾牆而走。

【出處】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戰國策·秦策二》

【解釋】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流言可畏

【相近詞】曾參殺人



142期成語故事——朝雲暮雨 曾母投杼 正言厲色


正言厲色

zhèng yán lì sè

【成語故事】賈寶玉去探訪林黛玉,正趕上她在睡覺,就去推醒她,黛玉故意不去理他。寶玉突然想出一個主意,一本正經地給她講揚州黛山林子洞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黛玉見他正言厲色,以為真有其事,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在取笑她。

【出處】盱衡厲色,振揚武怒。 《漢書·王莽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後漢書·翟酺傳》

【解釋】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人的態度

【近義詞】不苟言笑、冷若冰霜

【相反詞】和顏悅色、和藹可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