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邁向零廢棄:歐洲與東南亞垃圾管理的新趨勢

什麼?垃圾管理可以做到零廢棄

在中國許多地區還受困於“燒燒燒”的焚燒模式

或“埋埋埋”的填埋模式之時

在歐洲,在東南亞

已經有一批人致力於垃圾零廢棄

從源頭和根本上清除垃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菲律賓的經驗,值得我們一看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Froilan Grate:菲律賓地球母親基金會總幹事;協助多個城市和城鄉社區開展垃圾清理和垃圾減量活動;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零廢棄發展模式

菲律賓的國情肯定和中國不同,但垃圾問題應該有相似性,希望通過此次分享能幫助大家找到適用的解決方法。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首先展示一下東南亞的垃圾問題。60%的菲律賓家庭用露天焚燒法處理垃圾。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另有43%家庭把垃圾直接扔到水裡面,比如像這樣住在水邊的家庭,直接把垃圾扔在水邊,眼不見為淨。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農村地區的一種處理辦法是堆肥,但是其中含有大量雜質,比如塑料。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人口密集的城市,有環衛服務,收集走的垃圾投入填埋場或露天堆放。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菲律賓目前有900個這種露天堆放場,但成了很大問題。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比如這樣一個堆放場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垃圾山,滲濾液緩緩流向旁邊的稻田。仔細觀察,垃圾山旁有人居住,以撿拾垃圾為生。17年前,一場颱風造成垃圾山塌方,覆蓋了村莊,造成幾百人喪生。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災難過後,政府通過了《生態廢棄物法》。法律規定第一,垃圾管理要分散化,不僅城市有責任,村莊也有。第二使垃圾分類成為強制要求。第三強制基層社區設置資源回收站,即包含堆肥、儲存可回收物和暫存清運垃圾的設施。第四,它要求所有政府關閉露天堆放廠、禁止露天焚燒。另外,與《生態廢棄物法》配套出臺的《清潔空氣法》也使菲律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禁止垃圾焚燒的國家。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地球母親基金會旨在和各級政府合作發展零廢棄理念和項目。目前菲律賓每人每天的垃圾產生量0.2-0.6公斤,每年200公斤,遠少於歐洲的250公斤的清運垃圾。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以上是垃圾組分情況:52%有機垃圾,其中43%是廚餘垃圾,9%是庭院園林廢棄物;41%可回收物;剩下7%為只能清運處理垃圾。由於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用於回收利用,於是為了解決垃圾問題,地球母親基金會走進社區。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這是大馬尼拉一個有15000居民、3000戶家庭的社區。試想,如果這15000人都將垃圾倒在轉運站會是什麼情況。由於社區居民有強烈的改變的願望,不超過3個月的時間,基金會幫助把垃圾轉運站徹底變成了生態公園和資源回收中心。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改變前,經過的居民會捂住口鼻,而現在居民們樂於在公園裡開派對。我們的秘訣是明確分工、普遍參與。家戶負責分類,社區負責分類回收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則在社區裡堆肥,市政環衛服務負責清運需要填埋的垃圾。在這個社區裡,垃圾被分成了12類。有機垃圾分為可飼餵垃圾和可堆肥。可回收物包括塑料、紙張、金屬等。特殊垃圾包括嬰兒尿布和衛生巾等。社區中90%的人遵守了這一規則,92%的垃圾得到了減少。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那麼究竟如何與社區合作呢?第一點是挨家挨戶地傳遞分類信息,拿出實物告訴他們怎麼做,之後跟各家各戶簽訂協議。那麼他們有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原來是社區的拾荒人員,社區僱傭他們,把他們變成了垃圾收集員。垃圾收集員上門後,如果垃圾是分類的,免費收走,如果不是,貼上條還給這個家庭,第二天這個家庭會被社區罰款。這個收集是一個免費服務。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收集員一週工作六天,只有週日才休息。這是個非常本地化,低成本的方案,不用任何電力,也沒什麼機器,每個月能夠堆肥30噸廚餘。其實這個減量體現在大大減少社區處理垃圾的費用。原來很大的支出就是垃圾的清運費用。原來每天要有5車垃圾,現在減到了1車。而且1車還裝不滿。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宣傳上用了一些手段。製作了卡通片給大家展示了美好圖景,我們要做的資源回收站是這樣的,是一個生態公園, 是可回收垃圾的一個分類站,也是清運垃圾暫存的地方。這樣的項目不僅有利於社區,整體也有利於很多個人。這個社區僱傭了17個人,他們的收入也提高了。收入從原來一個月70美元提高到了一個月187美元,而且對於這樣的工人是一份體面的薪水。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這只是一個例子,我們又來到了有30萬居民的省會城市聖費爾南多市,白天活動人口為100萬。類似的,六個月中,垃圾填埋量減少了55%,目前為止,垃圾填埋量相比最初減少了73%。我們在城市裡建了180個資源回收中心。新創造的就業崗位100多個,且這些垃圾管理員組成了一個合作社,合作社主席也在垃圾回收委員會中任職,他的一票和市長的一票等價。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儘管如此一些問題仍然存在。3年前,該市和垃圾能源轉化企業簽訂了一個合同,但三年後根本沒有足夠的垃圾讓政府履行合同。我們也認識到需要繼續改進我們的項目。於是我們分析了垃圾組分情況,並開始著手解決7%不可回收垃圾,發現其中大部分是塑料。於是就有了該市的禁塑法令。法令的實施分三階段。一開始的三個月,一週中的一天不能使用塑料袋,三個月後所有塑料袋都要有償使用,1年後所有塑料袋都被禁止了。此法的遵守率高達95%,儘管仍有5%的人不遵守,但是我們給他們留有一定時間。

現在我們將項目推廣到省域的範圍,我們建設了300個資源回收中心。當我們遊說市政府進行垃圾分類時,我們不光關注垃圾分類對環境的好處,還提到經濟效益。大馬尼拉的奎松市每年在垃圾管理上的預算為9.2億比索(約合人民幣1.29億元),而聖費爾南多市在實施零廢棄計劃前,每年垃圾管理預算為7000萬比索(約合人民幣978萬元),實施之後,每年只需1200萬比索,省下了5800萬比索。從人均的角度看,奎松市每年人均垃圾管理預算為333比索,而實施零廢棄計劃後的聖費爾南多市僅為25比索。所以從長遠看來,零廢棄讓城市的公共支出減少。現在我們正在遊說更多城市加入零廢棄的行列。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現在我們在東南亞地區交流零廢棄的發展,比如印度尼西亞,已經比較頻繁。儘管印尼有許多需要向菲律賓學習的地方,它自身也有很多優點。比如萬隆市的市長通過了禁止聚苯乙烯發泡餐盒的法律。此法極大地影響了當地一個生產杯麵的企業,企業家表示願意改變包裝,這就會改變整個國家的市場供應。這就說明一個地方政策是能夠對全國起到影響的例子。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萬隆市還利用黑水虻處理垃圾,因為這種昆蟲能夠消化廚餘垃圾中的肉類。萬隆市政府還用財政支持了1000個厭氧制氣的沼氣裝置,用於發電、做飯。還有一種處理方法,就是在地上挖一個洞,將有機垃圾放入其中進行堆肥,此外因為印尼雨水多,水分可以幫助微生物的生長,如發生洪澇災害,還能儲水賑災。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最後,再回到菲律賓。3年前,菲律賓總統規定每年1月份為零廢棄月,各種零廢棄論壇將在此時舉行,零廢棄理念將傳遞到更多的人那裡。我們的信念是,零廢棄的解決方案就在當地人手裡,力量就在社區中,在我們的實踐當中。我們的處理設施從未集中化,而是分散化,為每個社區尋找解決方案。感謝大家!

問答時間(其實我只是個分割線...)


小二:國家立法倡導源頭分散治理,我覺得這個理念對於我國具有巨大的意義。即使在美國,目前也不倡導汙染物末端集中處理,而是源頭分散處理,而我們國家恰恰在末端集中處理的道路上越來越遠。我想問的問題是有沒有基於城市工業化生產有機肥,這樣的話它的市場價格是怎樣的情況?

答:是有工業化的堆肥設施的,原料主要來自一些產業而不是居民,比如公司的殘餘食物。它賣出的產品堆肥的市場價為每50千克50美元。

小三:菲律賓零廢棄成功城市做這個事情的時間不是很長,不像中國做了很長時間,所以我們會歸咎於人民的習慣、素質等,不知道菲律賓人是怎麼看待立刻的轉變,是怎麼處理這些問題的?

答:我有兩個意見。第一點,其實在菲律賓,從國家層面來看,也差不多。其實立法都有17年曆史了,好的案例還是屈指可數。但是由於法律是鼓勵本地化的解決方案,所以在地方出現了快速的變化,你想做的話可以在地方做出來。第二個意見就是教育的水平是重要因素。但他們相信,不管教育水平怎麼樣,如果要改變,你一定要有正確充分的信息才能激發變化,而且還要有完備的服務。如果沒有完備的服務就算讓人家意識到了也不能夠去做。所以好的教育、充分的信息、完備的服務,這些是一體的。

整理:艾梅、谷津;校對:毛達;編輯:小益

經驗:菲律賓的零廢棄之路


主辦方: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綠色環保中心、北京零廢棄

協辦方:環保益起行

本次研討會由#寶潔中國先鋒計劃#支持


無毒先鋒

“無毒先鋒”致力於抗擊“隱形汙染”,消除有毒化學品對中國人群的健康影響。目前工作聚焦於二噁英、鉛、鎘、毒塑料的汙染防治上,並主要通過科普傳播、政策研究、獨立檢測、社區互動、多元協作的方式,努力提升化學品環境管理在環保體系中的重要性。

願“無毒中國”—中國再無有毒化學品汙染受害者。

微 博:@無毒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