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看到他才服氣

殿堂級吃貨的境界是什麼?可能是:↓

無論在哪,做什麼,也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對美食的追求,哪怕是頑疾與毒物;

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熱愛美食、分享美食的心。

這個人就是北宋大V蘇軾。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難改的樂天派,這點在熱愛美食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愛吃,所以愛生命、愛生活

正如他在《老饕賦》中說得那樣:‘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將一日三餐吃出了趣味,吃出了滄桑流變,這也是一種境界。

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看到他才服氣

蘇軾(北宋大文豪、書法家、吃貨&美食家)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生性豁達,為人率真。他是北宋書法家中最會畫畫的文學家。他和師傅歐陽修組隊,入選“唐宋八大家”,他和徒弟黃庭堅組隊,並稱“蘇黃”,他和“詞中之龍”辛棄疾組隊,成為豪放派代表人物,並稱“蘇辛”。

蘇軾的一生,可以這樣概括:

如果不是被貶,那就一定是在被貶的路上。

蘇軾當官從政四十年,光是被貶謫就有三十三年,曾寫詩自嘲: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能夠在被貶謫的過程當中,還保持著豪邁之心與愛美食之心,這一份灑脫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學得會的。

聞名遐邇的東坡肉​

第一次被貶起因是烏臺詩案。蘇軾當官之後,一直與王安石是對頭,反對他的“新法”。光是作為一個官員,反對其實也無所謂,可偏偏蘇軾還是一個詞人,他的詩詞總有無數人追捧,要是他在裡面寫一點什麼反對新法的話,可不就成了推行的阻力了。政敵是很可怕的,有人收集了蘇軾的詩詞,一來二去的,就算蘇軾原本無心,但是他那種灑脫的性子,隨便發個牢騷,吐槽幾句,還真就讓人抓住把柄了,於是他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一帶)。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軾《初到黃州》

蘇軾自嘲是個“吃貨”,一生為吃喝忙碌,荒廢了事業;“為口忙”也是一語雙關,既指因言事和寫詩而獲罪,又指為謀生餬口。儘管被貶至湖北一帶,但見好山好水,美食美景,倒也逍遙自在;可惜自己還需要官家的俸祿以安身。

大名鼎鼎的東坡肉,就在他貶謫黃州期間誕生了。蘇東坡愛吃肉,“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於是他自己創了這麼一道糯而不油膩,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的“東坡肉”。那時他曾將燒肉之法寫在《豬肉賦》一詩中:

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看到他才服氣

東坡肉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一邊寫詩一邊吃,餓了寫詩,吃開心了寫詩,一言不合就提筆寫詩,這樣的東坡兄很有愛啊。

避暑作東坡涼粉

據傳蘇東坡在鳳翔府(現陝西寶雞一帶)任籤書判官時,到鳳翔東湖避暑。夏日炎炎,天氣悶熱,蘇東坡想要吃一些清涼爽口之物。於是他讓僕人娶了一些小扁豆,然後將豆子研磨成粉狀,然後細細熬煮成糊狀,盛入石頭器皿中待其冷卻後,切成條狀,配以鹽醋辣椒等佐料涼拌,因其口感爽、滑、並有清涼解暑之功效,此後在鳳翔各地廣為流傳,時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於是將這道菜命名為“東坡涼粉”

蘇軾更是在吃喝中體會到人生哲理。

浣溪沙 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蘇軾貶謫黃州四年後再遷移汝州時寫的,恰時正是冬盡春萌之時,蘇軾和朋友一起去南山遊玩,細雨斜風,淡煙疏柳。

淡雅的風景裡,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再配著早春山野裡的蓼菜、茼蒿、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後自己讚歎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哥吃的不是菜,是境界!

發明烤羊脊骨​

但蘇軾對吃的熱情如滾滾長江水,從未間斷;蘇軾被貶到惠州,吃不起真正的羊肉,發明了烤羊脊。做法是把羊脊椎骨煮熟,蘸上酒灑上鹽烤焦,據他說吃起來有蟹味。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漬酒中,點薄鹽炙微ㄡ食之。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

——《與子由弟四首(之四)》

甚至在蘇軾患紅眼症時,有人說不能吃大魚大肉;他本想聽從,奈何卻管不住嘴,還說道,我得的是眼疾,為何卻要忌口?因眼疾卻要讓我不吃膾,不行。可見蘇東坡有多愛吃肉,其率性直言的性格又是多麼可愛。

《子瞻患赤眼》謂之:餘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餘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

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看到他才服氣

河豚

捨身吃河豚

還記得小學生就耳熟能詳的這首詩嗎,即是蘇軾所寫。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中所提及的河豚,據說是一種烹飪好了是極品美味,沒做好就是毒藥的食材。

蘇軾被貶至常州時,有位擅長烹飪的朋友請他吃河豚,他一聽見河豚,立馬就跑了過去,拿起筷子就夾著菜往嘴裡賽。吃完以後感嘆,為了這樣的人間美味,就算是中毒身亡也是值得的。他當時還覺得自己吃到嘴都發麻,其實已經輕微中毒了。

苦中作樂創東坡羹

即便到了海南儋州那樣的蠻荒之地,愛吃的蘇軾依然苦中作樂自創菜羹,將菜葉子和菜根捲成一團,放入鍋裡煮到滲出汁液,流出香味,將米豆顆粒一同投入拌勻;再用陶盆的蓋子蓋住,不要攪動得太勤;把醬醋花椒桂皮的味道煮進去,到水快收干時,用大火結束。

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看到他才服氣

東坡羹

“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以生油少許塗釜緣及瓷盌在菜湯中,入生米為糝。”

蘇軾還在這找到美味,牡蠣。吃過之後,覺得自己一個人吃實在是不厚道,於是提筆修書,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老爹在這裡發現一個超級美味,你有時間一定要來嘗一嘗,我只告訴你一個人,千萬別讓那些大臣們知道了。

這是一個殿堂級吃貨的人生修養,無論在哪,做什麼,也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對美食的追求,哪怕是頑疾與毒物;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一個吃貨,要有熱愛美食、分享美食的心。

當然,我並非是教你們要多吃,而是要學一學這蘇軾的豁達心態,看淡挫折,用美食來療愈。

沒有什麼是一頓東坡肉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