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道家養生三法,修煉多年頗有成效

今天給大家推薦傳統養生的三種方法,希望能夠大家有所幫助。

氣功呼吸法,疏通肺疾

我的家族有哮喘的遺傳病,這些年漸漸地表現了出來,每到秋末,稍不留神就容易咳嗽,一直斷斷續續地持續到次年的4、5月份。雖然也一直在吃藥,但也只是解一時之急,不能根治。

如今醫學高速發展下的肺病雖然不像過去一樣令人談之色變,但是依然是一件很難根治的麻煩事。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個疏肺的氣功方法,這個方法曾經治癒了不少的肺病患者。

方法:右手握拳,大拇指豎起,放在背後兩肩腫骨下端的高度,脊骨中心點。左手握拳平置肚臍上。這個姿勢調整好之後,便可以用鼻孔大力吸氣,什麼樣算“大力”呢?就是一定要做到聞之有聲,這樣聞氣,一連六次,再通過口將氣呼出。這樣就算一次,一連三十六次,就會渾身通暢,甚至汗出。

如果呼吸不暢通的人,經過三十六次的呼吸練習,鼻孔暢通無礙。如果是有相關肺病的患者,效果更加明顯。

傳統道家養生三法,修煉多年頗有成效

丹田呼吸者,壽命悠長

從面相上來講,鼻孔大是漏財的外相。另外有一句話是說:“鼻孔大見孫,不見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鼻孔大的人長壽,往往活得比兒子還久,所以叫做見孫不見子。

鼻孔大小是與氣有關的,其實也是呼吸方法得當的外在體現。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個人修煉,進行自我調整。

方法:吸氣的時要細、要長、要慢,小腹收縮,這時就會感覺吸入的氣都沉到了丹田部位。呼氣時要快、要急、要猛。可以用手指按住另一鼻孔,上半天作左鼻呼吸,下半天作右鼻呼吸。久而久之,就修煉出用丹田呼吸的狀態。

傳統道家養生三法,修煉多年頗有成效

適當靜修,可治失眠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五臟藏精,精化為氣,氣的運動應答外界環境而產生情志活動。情志活動由臟腑精氣對外在環境因素的應答而產生,因此情志活動與五臟精氣的關係最為密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靈樞·本神》有云:“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一方面,五臟精氣的盛衰及其藏洩運動的協調,氣血運行的通暢,在情志的產生變化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如《素問·調經論》所說:“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另一方面,外在環境的強烈變化,情志過激或持續不解,又會導致臟腑精氣陰陽的功能失常,氣血運行失調。如大喜大驚傷心,大怒鬱怒傷肝,過度思慮傷脾,過度恐懼傷腎等。

傳統道家養生三法,修煉多年頗有成效

那如果一個人思慮太多的話,就會上火,這是因為思慮這種情志影響了心臟,心屬火,所以上火。

如果一個人用腦過度的話,胃就會出毛病,大部分科學家都比較瘦弱,正是因為用腦過度,多有胃疾。胃是土,火太多,後援不繼,消耗了土,所以胃出毛病。

如果一個人太勞累了,就會腎虧,造成心腎不交的狀況,那就是心的能力與腎的能力都在持續衰竭,而不能互通聯繫,發生中斷的現象。

如果一箇中老年人,本身體力差,外加上多憂慮,就容易變成心腎不交的狀態,心腎不交就會失眠。

相反的,如果是年輕人的話,體力本來就充沛之極,又不會過度憂愁,心腎常交,自然就貪睡了。當然,如果年輕人多愁善感也會造成心腎不交。

傳統道家養生三法,修煉多年頗有成效

那心腎不交怎麼去解決呢?那就要用坎水來解,才能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如果能將思想及精神調整為絕對安靜與平穩的狀態,坎水自然而然就會發生,這也是道家靜修的基本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