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叫外賣會比在家自己做飯更常見嗎?

回顧這幾年,外賣行業和網絡訂餐的的確確發展的非常迅速。並不難理解外賣行業為什麼發展的這樣迅速。

在未來,叫外賣會比在家自己做飯更常見嗎?

“您好!您的外賣到了!”

我打開門,接過餐,說聲“謝謝”,接著就招呼吃飯啦。

拆開包裝,先取出印有餐廳廣告的一次性桌布,平鋪在餐桌上。然後,取出大小不一的紙盒(塑料包裝),每個紙盒裡都靜靜躺著一個由機器密封好的錫箔餐盒。把它們挨個揭開,美味的菜品就顯出原形了。

週末在家這樣痛快的一餐,竟然比直接去餐廳享用還要優惠得多——這個不難理解,一家火爆餐館,往往門前有一大隊人在排號,餐廳最大的瓶頸就在於餐桌和翻檯率。所以,在家點餐的客人,變相是幫老闆省去了一部分的房租和服務,定價自然更低。

可是,相比而言,我的體驗卻大大提升了。假若我開車去餐廳,首先就可能遭遇堵車,接著要為停車位發愁,到達門口還要排號,坐等20-40分鐘……這明顯要比在家點餐折騰得多。這就是為什麼外賣行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總結起來就是,快速、方便、既為餐館老闆省下了大量的成本,也為消費者省去了很多麻煩事,對雙方都是有利益的。

“吃飯”是人最基本需求,往回倒20-30年,那時候家家戶戶要滿足這個需求,基本上都是回家自己做飯。而隨著出現越來越多的飯店、餐館,個人的收入不斷提高,想要滿足這個需求並不一定要自己做飯。

互聯網讓“吃”的方式不斷增加,外賣、私廚、拼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儘管實現方式各有千秋,但最終目的非常一致——節省時間精力,提供更多選擇。這種情況下,自己做飯的動力在逐漸減少。

至少我自己是這樣,每天三頓飯,早飯有時候會不吃,剩下兩頓飯,最起碼有一頓是叫的外賣,未來外賣行業的發展肯定會向統一化,集中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會越來越方便、安全、更低的價格、種類更加的豐富。在這樣優質的服務下,會在家庭或者個人解決吃飯問題上佔主導的地位嗎?

畢竟,吃是人的剛性需求,而做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