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教育的隱藏真相是底層家長正放棄教育 你認可嗎?

對這個觀點,同硯四驅小英雄總體是表示認可的。

首先,所謂的底層階層,並不見得是大家所認為的普通工薪階層,不管你承認與否,社會的階層分化和階層固化,已然在進行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分工的細化、財富的持續集中、物價的上漲、生活成本的上升、競爭的加劇,必然導致階層分化的產生。

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不管是公務員、企業老闆、管理層、白領、工人、自由職業者還是農民,大多數都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並且知道知識和受教育程度對於個人命運影響的重要性,因此,在對待教育的問題上,總體是保持積極和大力投入的態度。

有人說,中國教育的隱藏真相是底層家長正放棄教育 你認可嗎?


但是,同硯四驅小英雄覺得,總有一些情況是不能無視的,泛泛之談沒有意義,同硯四驅小英雄舉一些親眼看到的例子吧。

案例一:收廢品的家庭

小區門口有一家人是專門收廢品的,因為跟物業溝通的比較熟,在這裡做了很多年了,常年在門口路邊佔了一塊地方,方便收廢品和堆積清理,小編在進出小區的時候,經常看到他們家的三個孩子跟他們在一起,無所事事的嬉鬧,自顧自的玩,他們的父母除了忙著手頭的活以外,就是相互聊天、無聊的發呆、看手機,幾乎很少和孩子有溝通。

這幾個孩子,目測從3、4歲到8、9歲不等,到了正常就讀幼兒園、小學的年齡,同硯四驅小英雄印象中從來沒有看到孩子揹著書包或拿著書本寫作業、看書,雖然看到的情況不能下定論說孩子處於輟學的狀態,但是從他們父母的表現來看,沒有感覺到他們對孩子教育方面有一點點的重視和關注。

或許,他們收廢品的生活不錯,據說他們一年能有十幾萬的收入,買了車,老家蓋了房,或許,他們已經想好了子承父業?而收廢品這種事業,跟教育、跟學問知識,有關係嗎?

案例二:拉麵館的女孩

小區對面有一家遍佈全國的拉麵館,一家人開的,很多人經常光顧他們的小店,他們家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小兒子,大女兒已經20出頭了,剛認識他們家的時候,小女兒才3、4歲的樣子,8、9年過去了,到了上初中的年紀。

小女兒小的時候,沒有看到送去幼兒園,天天在小店裡面玩,跟著媽媽和姐姐看手機、電視劇,稍大一點後,會幫助開始收錢,後來幾年,小編會看到小姑娘揹著書包去上小學,至於去哪個學校,真不知道,不是本地戶口,肯定不是上的地段內的學校,多半隻能去打工子弟學校了。這兩年,再沒看見小姑娘揹著書包出門或回家的畫面了,變成了麵館裡端菜上桌、收錢結賬的主力。

在幾年前,這是姐姐的主要工作,現在,姐姐去了後廚幫忙。

案例三:親戚家的孩子

親戚是同硯四驅小英雄的長輩,60後,在2000年前後,兩口子先後下崗了,打過雜工,開過麻將館,跑過長途大貨車,開過黑出租,還要照顧年邁的老母親,成天為了謀生而奔忙、焦慮著。

家裡有個兒子,90後,自小不愛學習,在父母親抽菸、喝酒、打麻將、出口成髒的環境下長大,父母根本不過問他的學習,因為,既不懂,也沒時間,更沒有意願。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成長都被濃縮成了趕緊拉扯大,找份工作養家餬口,分擔家庭的壓力。

孩子中學畢業以後,讀了一個交錢就能上的大專(實際上就是以前的技校),畢業後家裡人給找了一份工作,幹了三個月,覺得太辛苦,跑了。後來幹了幾年快遞員,現在又換了工作,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反正,每次見到他,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在看電視,萬幸的是,沒有染上什麼惡習。

類似的案例,還能列出來不少,這一切不正說明底層的家長正在放棄教育嗎?

真正底層的人,整天為了溫飽而奔波、焦慮著,疲憊不堪,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渴望的是能夠吃飽穿暖,把孩子拉扯大,成家立業,不再成為自己的負擔,把自己的一生混下去,活著,是最大的需求!

這樣的心理狀態下,你覺得人家是放棄教育?對不起,你想錯了,他們可能對教育這件事情已經麻木了,送孩子去上學,有時候甚至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畢竟,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

有人說,中國教育的隱藏真相是底層家長正放棄教育 你認可嗎?


不是底層階層,你以為就沒有拉開差距?

現代的教育,不僅僅侷限在學校的文化知識學習,已然對很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對家長的要求

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體系,越來越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陪伴、遊戲、各種手工、智力玩具、英語溝通環境,要求家中有輕鬆的心態、包容心、豐富的學識、育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大量的社會活動和實踐,哪一點都不容易。

對於條件優越、書香門第、資源豐富的家庭來說,要做好尚且不難,但是對於很多忙於工作、事業,疲於應付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和補習費的家庭和家長來說,已經消耗了太多的精力、體力,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去滿足孩子成長對家長的要求,這樣的狀態下,差距不是自然就拉開了?

二、對學校的要求

為什麼現在所有的地方,都強調地段、學區?因為不同地段的學校,師資力量有天壤之別,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往往逐步的往大城市、大城市的核心區的學校集中, 教育資源的投入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傾斜,導致好學校越來越好,和普通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大。

從上幼兒園開始,差距就依然產生了,公立幼兒園的師資力量總體來說顯著高於普通私立幼兒園,但是學位非常有限,而且往往會更多的面向公務單位招生。而高價的貴族幼兒園和國際幼兒園,又讓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孩子從小接受的啟蒙教育就已經形成了差異,教師素質的差異、同校學生素質的差異,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同的影響。

好的地段和學區,意味著更高的房價,更高的生活成本,對於買不起這些好地段的家庭來說,不好意思,好學校你進不來了了。

三、對教育機構的要求

現在的孩子,如果沒有去上個興趣班、補習班,家長都不好意思說出去,孩子參加的培訓班的多少,檔次的高低,對孩子的學習質量的幫助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就拿英語來說,你是買的100元一節課的小班制課程?還是遠程教學的方式?亦或是500、600元一個小時的專業外語私教上門一對一授課?同樣的時間,效果是不同的。

四、對經濟實力的要求

所有的投入,最後都歸結到錢上面,也最終體現在以經濟實力、家庭文化素養、背景、綜合競爭力的差異上。

這些,難道不正在拉大教育投入的差距嗎?拼教育,不只是拼孩子,更是拼媽拼爹拼家底!


有人說,中國教育的隱藏真相是底層家長正放棄教育 你認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