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寵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終遭太監陷害而死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皇帝龍馭上賓後三天,一位五品諫官廣興率先呈上舉報信,列舉正一品大學士、忠襄公爵和珅所犯重罪若干,正中親政的嘉慶皇帝下懷。舉報信一經披露,滿朝官員立即領悟了新皇帝的意圖,群起攻擊和珅。

十天之內,權傾朝野多年的和珅便被下獄賜死。

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寵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終遭太監陷害而死

廣興以下犯上,看似兇險,實則不然。他家世顯赫,父輩聲望不在和珅之下。他的父親高晉曾任文華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堂姑就是乾隆寵愛的高貴妃(高晞月)。

因高貴妃的緣故,高氏全族改換宗籍,抬入皇帝親任旗主的鑲黃旗,比肩富察、鈕祜祿、葉赫那拉氏,改姓氏為“高佳”。

廣興最初靠“官二代”、外戚餘蔭踏入仕途,儘管並非科舉正途出身,但他天資聰慧,熟諳各項法條律令。在供職禮部時,尚書王傑慧眼識珠,破格提拔廣興擔任給事中。

此次扳倒和珅,他立下首功,嘉慶立馬擢升他為副都御史(監察部副長官),負責核查軍需物資出入。

當時,四川戰事綿延數年,軍需管理人員恣意揮霍,上下其手。廣興上任不久,就把舊賬盤清,改革弊政,杜絕貪腐。經過他的大力整頓,每月節省經費達四十萬兩白銀。

曾以此中飽私囊的大小官蠹對廣興恨之入骨,檢舉他入川沿途鋪張浪費、騷擾驛站。廣興使國庫充裕,嘉慶非常欣喜,收到奏章後不予追究。可是,稍後,四川總督魁倫也開始攻訐廣興,官場大譁。廣興終被降職,召回京城。

五年後,廣興升任刑部侍郎,位置還沒坐熱,他又彈劾定親王綿恩選拔幹部時違反組織程序,徇私買放。嘉慶命令有關部門核實,結果當然是“查無實據”,廣興再度被降職。

廣興兩次被貶,卻依然被嘉慶倚重。因為他向來十分坦誠,無論民間疾苦還是官場積弊,全都毫無隱晦地一一彙報。很多達官貴人銜恨在心,一直尋機報復。

內廷有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監鄂羅裡,自幼入宮服侍乾隆,數十年間攀附后妃、交結大臣,燻灼一時無兩。他和廣興的伯父、父親也算舊識,一次在宮中碰到廣興,便以長輩自居,拉他到便殿喝茶論交。誰知道廣興不領情,冷冷地說:“你們這起閹人,路遇大臣只能恭謹地侍立,哪能同我們攀交情呢?”

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寵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終遭太監陷害而死

鄂羅裡在內廷日久年深,尋常的妃嬪都要讓他三分,一朝遭廣興無情羞辱,不禁惱羞成怒,對廣興恨之入骨。

嘉慶十三年,內務府貢給皇宮的綢緞數量短缺,質量也參差不齊。廣興時任內務府大臣,鄂羅裡便揭發說,廣興監守自盜,暗自調換各地進貢的上好綢緞牟利。嘉慶派遣鄂羅裡出宮傳旨,命令廣興據實回奏。

鄂羅裡到了內務府中也不明言,廣興不知道他是奉旨問話,端坐著厲聲辯駁,犯了大忌。

按清廷禮制,不管當面還是轉述,臣子回答皇帝詢問,必須面向南方跪奏;其次,回奏態度一定要端正,語氣要溫和。

鄂羅裡回宮後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嘉慶勃然大怒,下旨免去廣興所有職務,回家反省。

一直切齒痛恨廣興的人見有了由頭,紛紛上章詆譭廣興,其中不乏河南巡撫、山東巡撫等封疆大吏。嘉慶起初還想從中緩頰,不料廣興覺悟不到,始終不肯低頭,反覆辯訴冤枉。

嘉慶煩不勝煩,將廣興的罪狀下發到王公大臣,公議其罪。最終廣興闔家被抄,自己也被處以絞刑,連兒子蘊秀都被流放到吉林苦寒之地充軍,慘狀更勝被自己扳倒的和珅。

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寵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終遭太監陷害而死

禮親王昭槤(韋小寶的好朋友康親王的曾孫)所撰的《嘯亭雜錄》中記述到,廣興自幼隨父親於兩江總督任上,在南京長大,沾染了很多漢人的脾性,信任文士、喜愛美姬,胸中沒有半點城府。別人視他為仇讎,他卻毫不知情。

昭槤和廣興本是摯友,昭槤屢次勸他不要四面樹敵,廣興難以入耳,兩人日漸疏遠。嘉慶十二年,昭槤預見到廣興再不收斂,必有奇禍臨頭。第二年,世家貴胄廣興果然因權閹身死家敗,可悲可嘆!

參考書目:趙爾巽等《清史稿》 昭槤《嘯亭雜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