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首次招募民企專家 軍民融合成強軍新增長點

港媒稱,據軍事媒體10月12日報道,兩位中國軍方高層領導人呼籲加強解放軍與民營企業在發展防務技術方面的合作。而就在幾天前,中國軍方宣佈火箭軍歷史上首次招募了民企專家。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2日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10月11日在北京參觀一個引人注目的軍事裝備成果展覽期間,強調了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軍方媒體援引兩人的話稱,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路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

報道稱,近年來,隨著解放軍尋求加快其武器系統和相關裝備的現代化,中國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軍事技術的開發。此前,只有軍事機構、主要國有企業和公立大學被允許從事此類敏感項目。

解放軍退役上校嶽剛說:“軍隊的計劃經濟導致了體制僵化,因此,新鮮血液和來自外部的競爭是提高效率所必需的。像信息產業這樣的一些領域最終將對民營企業開放,因為它們的反應速度較快而且國際交流較好。”

官方的軍事媒體本月報道稱,負責中國戰略導彈的解放軍火箭軍首次招募了來自民營企業的13名專家擔任重點項目顧問。

據《解放軍報》報道,此次受聘的13名民營企業科技專家,均來自信譽好、研發能力強、實力雄厚、具有軍隊承研承製資質的民營企業。這些專家,有的專攻新興材料、能源動力,有的長期耕耘於機器人領域,還有的在“智慧陣地”等領域成果豐碩。他們分別擔任火箭軍導彈總體技術、導彈發射技術、網絡信息體系技術等6個專業組的專家,任期5年。

媒體援引火箭軍裝備發展部一名官員的話說:“聘用的是13名民營企業科技專家,其實背後是13支具有高知、高智、高能的民間創新團隊。”

他說,雖然民營企業科技專家目前在火箭軍“智庫”中所佔的比例較小,但他們將成為戰鬥力建設新的增長點。

報道稱,這13名專家被確定為“火箭軍科技專家”,他們將享有與“國家隊”同等的科研待遇和條件,並將作為包括導彈研發和發射技術在內的一系列項目的專門團隊的一員開展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