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不会开头就不会成功,怎么解决“开头难”呢?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开头对于事情的推进来说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事业成败。

比尔盖茨想过他的事业能做那么大吗?没有。他只是因为对计算机程序有兴趣,并且着手去干而已。干着干着,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就走到了今天。扎克伯格、巴菲特、戴尔等等,他们都是这么成功的。正因为他们开了个好头,往往就顺势成就了大事业。其实这几个人都是第一次创业,一没经验,二没资本,三没能力,但正因为开头做得好,势能积累得高,推向未来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我们可以从开头的原理讲起。

万事开头难,不会开头就不会成功,怎么解决“开头难”呢?

可以借物理学原理来解读一下。物体放在一个平面上,让它动起来需要的静摩擦力,大概是动摩擦力的1.5倍。显然,静摩擦力要比动摩擦力大得多,只要物体滑动起来,静摩擦力变为动摩擦力,后面就容易得多了,不用那么费力了。

而且物体一旦起动,就会具有惯性。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本运动状态的趋势,一旦有了惯性,物体就自然向前运动起来。

从心理学来说,我们都有“损失厌恶”的心理。当你没有起动的时候,你没有任何付出,放弃和退缩是一种很轻松的选择,损失为零。起动就会变得相当不容易,大多数时候会选择放弃和退缩。当你为了起动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后,你就不愿看到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白白浪费,放弃和退缩就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让付出保值增值,不至于损失,人们就会倾向于继续付出。这就像股票市场上,前期投入被套,一般人不会斩仓出局,而是选择低位买进,加大投入,试图解套。

万事开头难,不会开头就不会成功,怎么解决“开头难”呢?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当一个人观念并不成熟时,行为的驱动力就不是很强。这就意味着在一件事还没有开头时,观念还没有成熟,开头的行为就不容易被驱动。一旦一个人为了起动做出了许多心理准备,并付诸实施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固化自己的思维,形成较为成熟的观念。这种观念较为强大和稳定,就会较容易地驱动后面的行为。

前面,我们讲了“开头难”的原理。下面针对这些原理再讲怎么克服“开头难”。

1、增加心理驱动力。行动需要靠心理和思维驱动。开头起动的时候,更需要强大的心理和成熟的观念。下面的问题就是怎么增强正向心理和巩固成熟观念即可。

其一,增强第一驱动力。第一驱动力就是兴趣爱好,因为它就像一辆汽车的发动机。爱会产生最大的心理驱动力,你会因为爱一个女人,下着暴雨出门去接她,在她遇到流氓的时候挺身而出,会为了她接受最苛刻的条件等等。同样的,你会因为爱,让你的事业开头十分容易,做出很多难以想像的决定。所以,要想干一个事业,先不要问能不能做成,而是要问“这个事业,我爱还是不爱”。

万事开头难,不会开头就不会成功,怎么解决“开头难”呢?

其二,不断强化。怎么强化?就是在一个点上反复用力。但我们现代人往往会注意力分散,在一个点上用力不够,起动就变得困难重重。现在这个社会人们每天都很忙,忙啥呢?其实细细想来,也没忙什么。就是忙着去玩抖音、微信、微博、电影、电视剧、QQ、游戏,正事也没干多少。一部《如懿传》68集,每集45分钟,你至少要花在这部电视剧上51个小时。加上片头片尾广告算52个小时。如果每天4个小时空余时间都花在上面,13天时间就这么花掉了。其它社交媒体啥的还不算。

我只想说,你为了事业的开头花了多少时间思考呢?没有思考就没有强化。其实强化很简单,你每天早晚各花十分钟时间专门用于思考你想要做的事情上,你的思想观念就会不断强化。比如,想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能不能做成这件事?”“要分哪几步?”这些问题想想,你做事的观念和欲望会越来越强大。当这个观念强大到一定程度后,你做事就会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其三,寻找证据。写文章要讲论据,法庭上要讲证据,说服要讲言而有据。要去做一件事,就是要完全地说服自己,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而这就是要有充分的证据,而这些证据要靠你去找。比如说,你想去开店创业。那有什么证据呢?“我有当厨师的经验,对餐饮行业比较了解”“我的合伙人有开店创业的经验,轻车熟路”“我的店能解决顾客的痛点”“我的产品很紧俏,是爆品,供不应求”等等,这些都是论据。充分的论据,能充分地说服自己。

万事开头难,不会开头就不会成功,怎么解决“开头难”呢?

其四,理论证实,逻辑通顺。有些事情,如果你能从理论和逻辑上说得通,那说服力就会更强,产生的动力更大了。比如,“我这个店的选址,符合省能原理,在主人流通道边上,非常适合吸引人流量”“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吃饱穿暖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如社交、爱与尊重、自我实现。而我的这个产品正满足了这些消费升级的需求。”

另外,逻辑上要说得通,不能过于理想化,让逻辑撕裂,根本无法实现。比如,一般开个米粉店,每天卖300份已经算不错了,而你也想开个米粉店,却认为自己每天可以卖1000份。如果没有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那从逻辑上就错了。这种逻辑错误,旁观者清,自己看不到,别人却能一眼看穿,从而大力抵制和反对。这就人为地增加了起动的难度。

其五,接受最坏结果。要起动一件事,总是会面对成功与失败。对失败的恐惧越强烈,起动的难度就越大。但如果你能接受最坏的结果,那恐惧感就会大幅度减弱,从而让起动力大增。比如“创业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几十万还不至于让我倾家荡产,但是我不去做,就可能错过一个大机遇,让我后悔一辈子!”这样一想,创业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另外,不要把失败的后果搞得太难以接受,降低失败的痛苦。比如,你要开有限责任公司,失败了,大不了赔了入股的钱,不会附带更多的责任,不致于把老底都赔光了,这种结果完全可以接受。而不要倾其所有去创业,老婆本、父母养老钱、孩子教育金,这些全搭进去创业,一旦失败血本无归,根本无法承受。这样想来,起动的压力太大,往往想着想着就退缩了。比如,参加公务员考试,这很难。但你想“失败了,我也没什么损失啊。就算考不上,明天还可以再考啊,为什么不去试试,拼一下呢?”这样一想,最坏的结果也就能接受了,起动也就容易多了。

其六,多培养积极心态,多看成果,多看好的一面。积极心态的人,他们都是乐观主义者,往往更容易看到成果。一个人如果总是能看到成果,往往就会受到巨大的吸引而增强欲望。一个人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好的发展趋势,就会信心大增。比如,每当想到创业成功后可以让家人享受美好生活,到处旅行,过着财务自由的日子,自己就会兴奋不已,恨不得立马去做。

万事开头难,不会开头就不会成功,怎么解决“开头难”呢?

2、增加损失厌恶。先付出一些再说,让自己舍不得损失。比如说我是搞自媒体的,经常要写文章。但是,大家都知道,写文章是个极其费脑细胞的事,有时候也会感觉没劲。在没有起动的时候,总是容易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什么“今天太累了”“今天没思路”“还有事情要先处理一下”“先刷下抖音放松下”等等。但是,如果我硬着头皮写一段,比如搭个框架,写个十分钟,这时候如果放弃的话,那这些功夫对我来说就是“损失”和“浪费”了。由于我不想就这么浪费,怕损失,于是就会继续写下去。结果发现,没多久一篇文章也搞出来了。

同样的,你确实想要干一件事。你就什么都不用想,就去做,一旦付出了,搞出了个雏形。你就很难放弃了,出于怕损失的心理,你会不断地做下去。说不定就这么成功了。古今中外,那么多成功人士,有多少人是全想明白了才去做的?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有时候甚至是迫不得已,甚至是苦着熬着,最后才看到了曙光。其实,他们为什么这么苦逼地创业?说白了,就是不愿让自己的付出打水漂而已。如果有人告诉他,你放弃,所有的后果我来承担,你看他还会痛苦地坚持不?

3、避免被干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历史证明过的。干什么事情务必要一鼓作气。比如写文章吧,在高考时,在大概十分钟到二十分钟时间里,怎么都能写一篇千字文,这就是一鼓作气。而在我们现实环境下,往往比较宽松,没有压力,还常常找借口,常常被干扰,就很难做到一鼓作气。往往是拖了又拖,有时候一篇文章拖几天。我们干事业也是一样,今天想干这事,明天想干那事,或者经常被干扰,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集中力量干重要而紧急的事,最后“三而竭”,导致重要的事情就这么黄了。

现在干扰我们的因素太多了,微信聊天、抖音小视频、电影电视……当我们想干大事的时候,这些东西总会跳出来干扰我们。要想干大事,就需要有强大的自律能力,集中注意力,远离这些娱乐和无聊的互动交流,避免被干扰。

4、及时做出点成绩。玩游戏为什么能那么吸引人?因为玩游戏有个及时反馈系统。你每打个怪,都能积累有数的经验值。这个经验值就是反馈,其实就是一种鼓励。而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些量化反馈的系统却不是那么全面。开头起动的时候,要给自己及时量化,也就是给自己及时的反馈。比如今天准备了多少?再准备多少步就能开公司了?最好是能做出点成绩,那更是现实的奖励,鼓励自己继续走下去,起步就更容易了。

我是开店咨询师超哥,敬请关注分享!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