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幼儿园升小学之前,是学还是玩?

9月开学,又一批小豆包们走出幼儿园,迈进人生新的阶段。

然而,事实上,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经离开了幼儿园,为上小学开始了漫长的准备期,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出现“空巢”现象。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与小学知识和课程的衔接只是表面衔接,深层次衔接的依据应该是孩子的发展规律;过早接触知识,并不一定利于孩子成长。

调查:幼儿园升小学之前,是学还是玩?

01

现象:“我们班上八成孩子去了学前班”

上个月,本市各小学举行了小学现场登记,“学前班”成了家长们聚在一起讨论的主题。“我孙子大班就出来上课,上了快一年了,现在已经学会了100以内加减法,每天能用拼音写日记。”一位奶奶骄傲地向身边家长传授着经验。也有家长有些苦恼,“我儿子也上了学前班,但是现在对数学有点儿厌学;听说要上小学了,心里排斥得不行。”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大班出来上课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班上得有八成孩子没上大班,去上了学前班。”小文妈妈粗略算了算。

“感觉幼儿园大半个班都报了幼小衔接班”,受到身边大环境的驱使,在向身边很多“过来人”咨询之后,小乐妈妈也为孩子报了班,“大部分人选择了暑期衔接班,也有上大班时就退园去上全天衔接班的,我们这个班算比较少的,大概走了五六个。”

小蕊妈妈同样也为孩子选择了暑期衔接班,她一直担心自己给孩子报晚了,班上过半的孩子已经在大班陆陆续续退园,“我们这是最短的了,只有7周。”她给孩子选择的衔接班上,拼音和数学也是标配学科。

02

心态:家长担心“上学跟不上进度”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一张白纸”进了小学之后会跟不上进度。“提前学一学,哪怕只是自己教一教,不能完全一张白纸地去上学”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某小学入学登记现场,家长们在聊天时也表达出了类似的担忧:“学校进度快着呢”“听说还有孩子因为跟不上进度转学的”。有家长向记者“抱怨”幼儿园只带孩子“玩”,虽然也会教一部分简单的知识,但是只教不练,“学了跟没学差不多。”

调查:幼儿园升小学之前,是学还是玩?

专家分析“从众心理在作怪”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观察,不少家长报班时有一定的从众心理。他曾接触过一位爸爸,本来是坚定的“不报班”派;但是当班上30多个孩子中的二十六七个都上了学前班之后,他没法不动摇,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

不学行不行?

建议:差异化入学政策须改变

在储朝晖看来,差异化的入学政策是造成学前班热度不减的根源。比如,目前有的学校在幼升小时还对孩子进行测试,孩子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英语口语等方面满足一定条件后才有机会被录取,这就给了家长们报班的动力。记者注意到,不少幼小衔接的培训机构,确实打着“升学”旗号。比如,某机构的幼小衔接课程就打出了“名校直通车”的招牌,声称拥有“知名民办小学过往6年幼升小真题大数据”,有针对性地挑选“考点主题”放入学习课程中;课程包含的模拟面试围绕近年来的幼升小真题,让孩子掌握面试技巧。

储朝晖介绍,还有一种是入学之后的测试,虽然这个测试成绩对于老师教学、学校管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给了家长和孩子很大的压力,“测试时同样的题目,你的孩子会我的孩子不会,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

调查:幼儿园升小学之前,是学还是玩?

01家长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储朝晖表示,在孩子成长发展方面,家长要把眼光放长远。总的来看,幼儿阶段学习知识的孩子,其发展落后于在幼儿园期间充分游戏的孩子,“游戏玩得很充分,孩子的一些天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的发展;然后进入到小学,他的学习活力、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些方面相对来讲比较良好。”

储朝晖建议,作为家长,在幼儿阶段,就要给孩子一些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孩子做事的方法和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和过渡。

02小学也要向下做好衔接

储朝晖认为,知识上的幼小衔接只是表面;深层次的对接是要遵从幼儿这个年龄段的成长,弄清楚它的特点和规律,然后再进行衔接。这样一来,衔接的依据就不再是教材和课本的要求,而是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成长发展规律。

不过,储朝晖也坦言,不报学前班的家长和孩子,在最初阶段自信心确实有可能受到打击。那么,该如何缓解家长的这种焦虑呢?储朝晖认为,在这一点上,小学方面也应该有所动作,“至少在初低年级阶段,在教学和管理评价上应该淡化考试分数。”储朝晖认为,在小学阶段,一定要留出40%的空间,是让孩子自己去“玩”的,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否则的话,孩子很可能会发展为“被动型”人格。“我觉得,一定要从一个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小学、家庭、幼儿园都要改变观念,最重要的看幼儿是不是得到充分的成长发展,这是衡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而不是简单的看他知识学得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