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盈莹一战成名是因为张常宁打不好下场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散兵有勇


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张常宁被换下,并不是打的不好,而是郎平阅读比赛能力非常强,她知道在什么时候换上什么类型的球员。


张常宁打了两局半,得到12分,作为保障性主攻,这是个不错的数据,12分的得分,在前三局当中,也仅次于朱婷的17分,排名第二位。

并且这个数据还是在兼顾接一传,被美国队追发的情况下得到的数据。
中国队拿下第一局以后,第二局和第三局一攻成功率下降,这是输球的原因,郎平及时的阅读了比赛,换上攻击能力更强的李盈莹。

这个就好比足球比赛,比分领先时换人,一般会换上防守球员保住比分,但比分落后时,就必须换上进攻球员,期望扭转败局。
当时是大比分1:1,第三局比赛17:22,
中国队落后5分,所以郎平换上李盈莹,并不是张常宁打的不好,而是场上局势需要中国队加强进攻。

李盈莹也很争气!上来以后就即插即用,在后两局得分是所有球队最高的11分,朱婷后两局才拿下8分。

所以说,李盈莹被换上场,是中国队需要进攻,假如前两局中国队2:0领先,第三局比分也是领先,也许郎平就不会换上李盈莹,而是继续用张常宁,保住胜果。


逸飞岭伯爵


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每场比赛中段都要换下张常宁:这可以从前几天她回答某媒体的一个釆访中得出答案。她肾病16年就查出来了、但为了17年全运会和之后的排超、她答应了省体育局的要求、未及时手术、直至排超结束才住进了医院。手术不大、也很成功,但是作为一个从事三从一大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职业选手来说却面临极大风险、最终她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踏上了世锦赛之旅,但这绝对是权宜之计、所以每场比赛大家都可以看到有队友拿着冰块放在张姑娘头上降温!而冰块一般都是缓解肌肉劳损、疼痛、肿胀之用,可见张姑娘这次参赛绝对是“拼了命的”。我在之前文中曾说过应以人的生命、健康为重、曾劝郞导不要勉强征召张姑娘、但最后时刻她还是登上了战车,这也是郞导无奈之举,但张姑娘绝对令人钦佩,好在另一个李姑娘杀出来了、张姑娘也可以释怀了!


文利先生


这个问题有许多提法上错误的,为了说明问题,需要予以纠正:

(1)李盈莹“一战成名”的说法不对。喜欢排球的人,都知道李盈因为在排超大杀四方,出名很早。球迷喜欢看她的大力扣杀,排协给她颁奖。打排超,打世界联赛,打亚运会,一直打到世界锦标赛。虽然在国家队不是主力,因为年龄小,更能引起球迷的关注。由于一些人故意给她抹黑,夸大她的弱项,许多人道听途说地对李盈莹的技术特点产生怀疑。今天对美国队一战,让全国球迷目赌了她进攻的实力,为自己正了名,所以应该说是“一战正名”。



(2)提出因为张常宁下场了,才让李盈莹一战成名的提法也有不妥之处。排球是集体项目,队员之间是协助与配合的关系,没有谁影响谁的说法。张常宁和李盈莹同时在场上的“常赢组合”威力也不会小。正确的谁法是张常宁的下场给了李盈莹扣球表演的机会。

(3)张常宁下场有美国追她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郎平为求胜利使出了撒手锏。南京总决赛,小组赛,中国被巴西打了个3:0 决赛中国派出朱婷,李盈莹首发出场。结果中国3:0 横扫巴西。朱婷得分比小组赛打巴西增加了,朱婷感觉还不累。



世界锦标赛对美国,郎平这是旧阵新演。我们写评论的人,死抱着李盈莹不能撑起朱婷的对角,李盈莹一上场朱婷就不能进攻的教条。郎平的变阵应该让大家对进攻和防守的辩证法有新的认识。

个人观点,希望听听您的意见。


李冠朝


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完全不懂球的观点。不懂球就根本看不出张常宁在目前女排战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张常宁从15年世界杯成名,目前世界女排各队对她非常熟悉了。针对她的限制会比较多。李盈莹目前在世锦赛是作为一个奇兵的角色,各队还不熟悉她,随着这次世锦赛的亮相,我们不在有秘密可言。我们在给李盈莹今天表现送去掌声的同时,其实她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以后的比赛各队都会研究下她。

张常宁在目前的体系中要主接六轮一传(不懂球的估计都搞不懂什么六轮,三轮的),释放朱婷和龚翔宇的火力。美国队今天坚定不移的一直追发张常宁,张常宁在有伤情况下接了大量的一传,轮到前排时她还要进攻和拦网,第一局我们获胜,她和朱婷的强攻是获胜的主要原因。开赛到现在,赛事的强度和密度让带伤的张常宁很疲倦,她被换下主要是体力不足。如果换作李盈莹接六轮或三轮一传,张常宁主要负责进攻,以张常宁的综合全面,效果不会差。但李盈莹目前不具备六轮或三轮一传的能力。



接下来的比赛,张常宁还将是首发,因为这个全面性和在战术体系中的作用李盈莹暂时替代不了。李盈莹是目前中国女排的秘密武器和战术上的重要变化选择,她要利用好每次机会打出自身特点,增加阅历。庆幸的是她比一些球迷和粉丝冷静的多。


评赛事的熊熊


换李盈莹,主要是加强前排攻击力。张常宁在场上主要还是接六轮一传,为朱婷和接应的二四号位进攻通过火力保障,但张在前排朱婷在后排时,中国队的前排攻击力不足,而换上李盈莹,虽然朱婷要接五轮或者六轮一传,但不管朱婷还是李盈莹在前排,都保障了前排强大的攻击力。但李盈莹轮转到后排时,朱婷还是很累的,不但要下撤接一传,还要回到前排进攻、拦网,所以朱婷的得分都没有李盈莹多,但你能说李盈莹已经强于朱婷了吗?张常宁作为保障性主攻,不但接一传,防守、拦网也不错,而且也得到12分,难道她表现不好吗?中国队落后不是因为某一个人,胜利也不是因为某一个人,郎导只是针对对手和场上形势调整不同的阵型,真正决定了这场球胜利的关键还是教练组。


山里晒太阳


2018年10月14日,女排世锦赛六强战,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的强强对话首先打响。中国女排在1:2落后的情况下,绝地反击,继小组赛3:0战胜美国女排之后,再次3:2战胜了本次世锦赛夺标的大热门美国女排。三局的比分是25:22、19:25、20:25、25:23和15:9。

本次比赛,中国女排取胜的关键人物是年轻的李盈莹。在中国女排第三局21:17落后的时候,李盈莹替换张常宁登场,虽然没能帮助中国女排取胜该局。但在接下来的两局强势发挥,彻底扭转了中国女排的被动局面。本场比赛,李盈莹发、扣、拦全面爆发,第五局局末发球连续破攻,成为美国女排的噩梦。可以肯定地说,成名于排超联赛的李盈莹因此一战会引起国际排坛更多的关注。



赛后央视记者崔嘉采访李盈莹说:“今天你发挥的不错,一战成名。”,谦虚的李盈莹连说:“没有,没有。自己只是发挥了进攻的优势,也有队友的功劳。”,的确如此,排球运动是一个集体竞技项目,中国女排更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昨天的比赛李盈莹的发挥着实惊艳,但张常宁的发挥也很出色,她在承接大量一传防守任务的情况下,还能得到12分,实在难能可贵。张常宁遭到追发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但也分担了队友的责任和压力,保存了全队的战斗力。当张常宁因消耗过大体力不支,一传陷于被动时,中国女排需要改变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李盈莹替补登场加强进攻,此时,朱婷立刻转换成张常宁的保姆角色。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脏苦累的活也要有人干。


正如郎平所说,中国女排即使1:2落后比赛也没有结束。排球比赛谁冲锋在前,谁出奇致胜,谁上谁下,都要审时度势看实战需要。


嶺秀1


这种判断并不全对也不能说不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张常宁下李盈莹上是中美之战的胜负手。郎平在关键时刻的调兵布阵尽显其超人的慧智和胆识,一举扭转颓势确立胜局。无愧于当今世界排坛独一无二的穆桂英。郎平的高妙之处:一是让美国队失去破坏中国队进攻节奏的攻击点,无目标的攻击大大减少了美国队的二次进攻的杀伤力和有效性。二是让李盈莹这个左撇子出奇制胜,在还沒有适应其进攻特点时就败下阵来。只可惜这个制胜宝器用得早了一点,也许郎导一直想雪藏到决战冠亚军时刻再亮剑。

任何球员有其长必有其短。张常宁攻强守弱是显而易见的,在防守中拦网又强于接发。美国队集中追发张常宁就是最好的佐证。对手就是想利用张常宁一传不稳的弱点,打乱中国队一攻和防反的节奏,抑制中国队进攻效率,而且在前三局也做到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郎导超人的比赛嗅觉和洞察力相当敏锐,及时换下张常宁,让美国队无形中失去了进攻的目标,失去了战术方向,充分利用其一时找不北的盲点,中国队连连抢分,乘机起势走强,待其明白过来,己占据了有利的态势,抢回了主动。郎导!神导也。承认弱点才能克服弱点。世界排坛无论那支球队都有弱点,取胜之道在于是会不会抓住对方的弱点,利用其弱点。同样无论那个球员都有其弱点,关键之处是能不能自我或相互弥补弱点。张常宁本埸比赛己竭尽全力,拼搏精神可嘉!其扣球得分率和拦网成功率都是非常客观的。但其一传到位率异常低下,成为美国队反防二次攻的主要突破口。以至美国队连下两局。虽然成因不是张常宁一人所为,但前三局一攻屡屡受挫与其不无关糸。张常宁换下,美国队缓过神来,调转枪口对准朱婷乱轰乱炸,但朱婷顶住了,对手找不到机会,占不了便宜,顿时乱了阵脚,中国队连扳两局,反败为胜!近几年的国外征战,朱婷最大的进步就是防守和接发技术能力的提升,几乎都要成为全能选手。张常宁要加油向朱婷学习,强化接发球技术。

不少人认为排球是个集体运动项目,其比赛个人表现无所谓好差,更没有强弱之分,这是十分外行的话。排球不仅是个集体项目,而且是一个偏重于相互配合的团队运动。在比赛过程中,不仅球队自己身有强项也有软肋,而且其发挥也有好坏之分。在加上排球的比赛规则也让球队的换位出现强轮和弱轮之分,因此,排球的制胜法宝是以其之长击敌之短,球队内部以长补短,依靠整体的力量和优势取得胜利。所以说什么排球是集体项目,比赛中球员表现无好坏、无强弱都是十分外行的话。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何况是6个人的集体运动。发球找人,一攻找弱点,这就是差别。什么为差别?强弱的差别,好坏的选择。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有些球队整体发挥好,有些球队发挥差,这在排球比赛中是常态。球队如此,球员也是如此。各个球队在攻防两端也各有其强有其弱。俄罗斯攻强守弱,日本队守强攻弱。强弱并存,分界线在于谁会以已之长击人之短。这种好差不分,强弱不见是自欺欺人罢了!郎导换下张常宁总是有一定的道理,不是出于整体战术考虑,就是个人表现。美国队盯准了张常宁一传不稳的弱点,死死追发,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机会。由于一传不到位,中国队很难有高质量的一攻,球队的进攻效率大打折扣,换上李盈莹变被动为主动,让美国队无处下手。排球是集体项目,相互影响很大。每个环节,节节相扣,环环相套,因此每个细节都不能让对手抓往弱点。换下张常宁不能说这个队员一无所长,一无是处,而是这个队员的弱点让对手抓住,不得不调整。死爭歪辩不是关爱张常宁的正确态度。希望其进步成长就是不断地以长补短。

至于说李盈莹一战成名就全球排坛范围来说也不为过。这位小将本届比赛两度亮相,可圈可点,谁想跟中国爭夺冠军就必须要记住她的名字。但把李盈莹的成名机会定格在张常宁表现不好被换下,有点不地道,有些含沙射影。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首先是李盈莹准备好了。其次是也并不能说明张常宁表现不好,而主要的是美国队抓住了张常宁的弱点。李盈莹就没有弱点吗?我们承认张常宁的弱点,但不否定其在球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承认李盈莹一战成名,而不能让其成名归纳于张常宁表现不好。这种说道十分诡异!





无言而为


主要是天津队在关键时候具有碾压对手的能力和个人素质,而其他球队具有关键时候掉链子的十几年联赛锻炼下来的心理素质。

到关键环节,中国女排的非天津球员就技术走形而发生技术崩溃,而天津球员,正相反,压力越大,技术越稳定,越具有碾压的个人气质。

非天津球员具有良好的大赛崩盘的传统和深入骨髓的基因,天津球员具有大赛施虐狂的基因,虽然表面看着笑呵呵的,关键时候就一群趴下,而天津这群都叉着腰像看煎饼果子一样看对方,个个都恨不得上去啃2口,越关键感觉越有味道,这就是吃天津煎饼果子时间长了的效果。

她们知道从哪里下嘴,不破坏煎饼果子的形,享受煎饼果子不同材质的味道,这次吃以享受煎饼果比为主,那果比不是乱啃一气的是要分技巧的,多大口,什么角度,什么进展速度,炸果比要炸成什么样。你把对手拦网起跳弄成什么状态是手法。

下次吃以享受皮为主,再下次下嘴感受面酱,在下次辣酱,各种复杂组合要把持好了,都为我服务。无论什么,你都是我的菜。我嚼了你,还让你保持完美的形,你还怎么进的我肚子都不知道。

最有层次的胜利,是你都觉不出来你怎么输的,就输了。因为这说明输的层次太复杂了,你都总结不出来了。

这就是天津队几十年胜利的原因,也是上天津球员胜利的原因,当然光一个李盈莹效果还差点,光她在哪里自己啃煎饼果子,全场11个菜她啃不过来,累点。天津队还一群啃煎饼果子的让人数落,这个这不行,哪个不突出,这群人就不知道啃煎饼果子才是真谛。


枫林沙洲


不赞同这种看法,这种题目有些搬弄是非的嫌疑!

出战两节半,尤其是第一节,张常宁在攻防两端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撑起了朱婷的对角。不过随着比赛的进行,美国队凭借着高质量的发球和强攻连续冲击张常宁,使得她的一传没能顶住,再加上小宇、苹果等人的进攻连连受阻,才被换下,不是表现不好!

郎导选择换人调整比赛战术,朱婷来到后排保证一传,同时发挥李盈莹的进攻的强项!这一招也很险,朱婷需要兼顾攻防两端是对她个人体能的考验,同时要求小将李盈莹出场就能发挥,不然进攻打不开的她会是场上的漏洞。还好中国女排咬下来了,众志成城,展现了极强的韧性,逆境中迎来了爆发。

女排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队伍中人人都是英雄!比赛的获胜不是一个人战斗,是团队的结果!


小哥聊体育


我觉得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中国女排是个整体,整体发挥不好,个人在好也是扯淡。


首先,我想说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女排球员都是好样的。没有张常宁在第一局的一传保障,我们怎么能够赢得首局的胜利呢?

第二局开始,美国人开始改变战术,不在强攻4号位这个点,而是采用打吊结合的模式,攻击我们。


很明显,前两局的比赛中,美国队多次佯攻想要强攻,但是实际在上网的时候,变换手势,采取了吊球的战术,多次得分。我觉得中国队如果不应变的话,是很有可能输球的。

其实这场比赛,张常宁发挥的不算差吧。只是一传确实被美国队冲的确实比较厉害,看到这种情况,郎导干脆在第三局我们落后的情况下上李盈莹,让朱婷在后排接一传,因为确实当时一传被美国人冲的比较厉害。其实郎导当时肯定也有,赌一把的情况在里面。


如果李盈莹打不出来,我觉得我们多半会输球。所以我觉得那些抨击她的球迷可以住嘴了。中国女排能够赢的这场比赛的胜利,我可以说是全队的功劳。没有大家的众志成城,你觉得能赢这么强悍的美国队吗?

好在盈莹顶住了压力,给我带来了一场胜利,不容易啊。所以我想说并非常宁发挥不好,而是出于战术需要,她下场的。这一切的功劳都必须归功于郎导的神机妙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