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时节该如何保健养生

明天就是白露节气了,不知不觉间炎热的日子已经渐渐离我们而去。古语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讲的就是进入白露节气以后,气温下降的速度也会渐渐加快。

「二十四节气」白露时节该如何保健养生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适宜吃什么

1、白露意味着秋季真正来临,"养肺润燥"为机体调养的重点。

2、中药调补上要多选温而不热、凉而不寒的滋补之物,如百合、沙参、玉竹、桑叶、杏仁、枇杷叶、白果等,以不伤阴不耗阴为主。

3、日常饮食中可多吃蔬菜或宣肺、化痰润燥、滋阴益气的食物,如芋头、山药、莲子等。

白露时节宜喝粥

“秋吃早粥”是养生专家提倡的一种养生方式。尤其在白露时节,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这个时节多吃点温热的粥食,对健康大有裨益。做粥的大米、糯米等主料可以健脾胃、补中气、泻秋凉以及防秋燥。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添加一些豆类辅料,以达到更好的调养效果。

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在早上喝粥。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后,各种谷类中的淀粉会分解,进入人体后会很快会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而这种情况对糖尿病患者非常不利。

养阴精,不容缓

中医讲的“阴”,是指血、精、津,而养阴,则是防秋燥的关键。白露时节,燥主气。燥为阳邪,容易伤到体内阴津,因此,这个时节要养阴精。

阴精是人生命的基础,也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脏腑之精都包括在其中。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主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可见保养阴精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吸收自然中的阴精来保养阴精。比如在一些林荫、水边多做做深呼吸。另外,晚上多欣赏月色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因为夜晚、月亮属阴,所以晚上“晒晒”月亮,对阴亏的人非常好。保养阴精不仅要“外养”,更要“内护”,早睡可收藏阴精,养阴气,早起可以舒展阳气,保护肺脏。另外,性生活要有节制,以免大量消耗肾精,不利于养阴。

不可贪取风凉

《养生论》中说:“初秋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入秋后早晚要及时添衣,以免受凉。事实上,白露时节虽然没有深秋那么寒冷,可早晚的温差也已经十分明显了,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着凉感冒,而且秋主燥气,受凉还容易使肺部感染风寒。此时燥气与风容易结合形成风燥,对肺部以及皮毛、鼻窍等肺所主的部位造成伤害。如果感染到筋骨,则容易出现风湿病、痛风等肢体痹症。

此外,“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的说法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过了白露,天气一天天变凉,如果晚上睡觉不盖好被子,就容易着凉腹泻。所以我们睡觉时要把凉席收起来,关好窗户,换掉短款的睡衣,并把薄被子准备身旁。

润燥除热不矛盾

因为“温燥”是由天气变化和人身体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润燥除热”要从饮食和起居两方面调理。饮食调理上,中医讲“治燥不同治火”,因为“治火可以苦寒,燥证则宜柔润”,即治温燥药多吃一些辛凉甘润的食物。起居调理之上,因为燥症为阳,而夏天的阳气尚未去尽,两股阳气并存,所以应该“凉”一些,添加衣服不要一下子添得太多,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盖得太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