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频繁暴雷,如何管好你的钱袋子?


P2P平台频繁暴雷,如何管好你的钱袋子?


P2P平台频繁暴雷,跑路和提现困难占大多数

最近,在朋友圈和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看到P2P网贷平台跑路关停的消息,而且好像也没有消停的趋势。自六月份以来,陆续有P2P平台出现提现困难、甚至跑路的情况。据网贷之家统计,六月份出现问题的P2P网贷平台就达到63家,达到了2017年以来的单月高峰。此外,光是7月的第一周,暴雷的P2P平台就达40家,涉及资金超1200亿,暴雷的P2P公司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7月第一周的P2P暴雷平台的统计表,其中跑路和提现困难占大多数。

P2P平台频繁暴雷,如何管好你的钱袋子?


根据中金报告称,目前大部分P2P网贷平台业务仍不合规,当前1836家运营平台中仍有约60%的平台尚未完成银行存管,即存在资金池和挪用资金的可能。报告表示,预计新一轮对P2P的监管细则及现场检查即将开启,或在2019年6月前完成进一步的整改验收。其后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或进行牌照发放监管,而不仅仅是备案。预计到2021年,国内正常运转的P2P网贷平台将不超过200家。

P2P网贷平台之所以频繁出现关停的现象,无论是跑路、提现困难还是经侦介入,归根结底都是平台运营方的问题。P2P网贷平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但是顾客的减少速度远不及平台关停速度。到2021年,平台的数量肯定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投资者而言,他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P2P平台频繁暴雷,如何管好你的钱袋子?


只看平台知名度,怕是要入坑

一个高曝光率的平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平台比较有钱且敢砸钱。2015、2016年是网贷行业的兴盛时期,很多平台也应运而生,这其中有背景比较牛逼的国资系、上市系、实在不济的也是民营系、早根系。而这些如同春笋般涌现的平台,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无非就是三个方面,一知名度高,二利率高,三福利丰厚。在网贷平台质量参差不齐的环境里,我想一没背景,二没宣传的平台是很难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的,货比三家的道理在这也同样适用。

要想“知名度高”就意味着在有一副好皮囊的同时还要砸大量的钱去打广告做宣传,统称“包装”。一副好皮囊就要求平台的背景越牛逼越好,越稳妥越好,有背景的平台只管做宣传就好了,那没有背景的平台怎么办,花钱硬扯上关系呗。于是就出现很多“背景买卖”的生意。背景花钱都能买到,那宣传就更简单了,没有钱做不了的宣传。花钱请名人代言、大V推荐,各种广告各种渠道发布,宣传的渠道多了,看到的人多了,知名度自然而然就有了。试问一个有背景、有名人、大V背书,在各个渠道宣传的平台,你会怀疑它不合法、不合规吗?答案自然而然是:不会。

所以,背景买卖的平台一旦暴雷,所谓背景会迅速甩锅。如果背景只是金钱维持,那么当危机来临,那层无比脆弱关系将会提前土崩瓦解。

P2P平台频繁暴雷,如何管好你的钱袋子?


“知名度是钱砸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但不能代表这个平台所有资质、运营模式是合乎监管要求,是合法的。知名度高,只能说明这个平台比较有钱,真假背景是后话。

当你还沉浸在平台高收益,丰厚福利的时候,你极有可能已经掉进平台为你精心策划的圈子里了。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收益不仅高,福利还丰厚的原因了。钱是自己人借的,最终都流进自己的口袋,一笔笔巨款任由老板们投资房地产、养老院、开公司等各种投资转化来的收益远远高过所给投资人的百分之十几的收益,有源源不断的人在我的发财之路上助我一臂之力,我给点利息又何妨呢!可是一旦投资出去的项目流产了呢?

以上说的利用投资者的钱去做生意,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操作,最怕的是拿着投资者的钱吃喝玩乐、炫富、为非作歹!

众所周知,P2P只能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投资人的资金是不经过平台的,平台是靠中介费而盈利生存的。所有P2P平台正常运营的时候,他们的客服都会这样告诉投资人,即便是心知肚明,自融嫌疑明显。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平台一暴雷,它的性质就变了,因为它本身就存在自融,只不过看纸能不能包住火,能包多久。

理财经理对客户提出购买P2P理财时进行异议处理?

从产品构成入手,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种类丰富,一般是告诉客户,银行理财配置涉及到数十种乃至更多的产品类型,如现金业务、拆解、基金业务、债券类、信托业务等。而占比、和预期收益则告诉我们,这款产品的资金投放情况,哪一项占多少份额,哪一项的份额预期收益。最为重要的是,这些预期收益的加权收益,远远高于银行理财向投资者承诺的“年化收益”。

而P2P理财结构相对单一,借款人只有一个甚至几个,如果出现借款人逾期现象,或者在某一时间内集中出现“逾期”,不能够在时间内足额“兑付”就变成了逾期风险。

我们之所以在信息完全不透明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银行理财,是因为对其背后的国家信用背书信心十足。而这种背书,对于P2P金融来说,显然是缺失的。但是它也有自身的收益保障方式,包括采取风控审查,成立自身的风控团队对借款企业的品质进行把关,通过长期良好的交易表现来树立社会信用,培植投资人忠诚。

但无论是国家信用背书也好,平台自身的社会信用也罢,终究都会归结到一个信任问题。而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平台当下所做的很多政策性努力,也是在解决这一问题。换言之,哪个平台能够把社会信用做到极致,其行业前途,不可限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