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託董事長任匯川:適應新形勢,信託業要摒棄「速度情結」

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的歷程,中國平安也迎來了而立之年。作為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安信託也成長為信託行業實力最雄厚的信託公司之一。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信託業進入主動化、標準化、淨值化管理、統一監管的新時代背景下,平安信託的轉型發展備受業界關注。

如何看待平安信託的成長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

平安信托董事长任汇川:适应新形势,信托业要摒弃“速度情结”

平安集團總經理兼平安信託董事長任匯川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作為誕生於深圳的金融企業,平安信託22年來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改革發展環境、深圳特區良好的創新基因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在信託行業亟需轉型的新時代背景下,平安信託希望能夠繼續承擔起率先轉型的角色,通過不斷優化公司發展戰略,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

得益於改革開放

◆◆

“信託公司成為眾多產業發展中重要的直接融資渠道,通過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能源、基礎設施、醫療衛生等領域。”

“平安今年正好滿30週歲,今年也是我加入平安的第26年,見證了大部分平安的成長曆史。”任匯川說,30歲對一家企業來說,不年輕了,以30年的跨度看,可能80%的企業都消失了。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生存並能健康發展,是很不容易的。

“作為親歷信託業快速發展的金融從業人員,我深刻感覺到,近年來信託公司成為眾多產業發展中重要的直接融資渠道,通過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能源、基礎設施、醫療衛生和公益事業等領域,促進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任匯川稱。

中國信託業伴隨著改革開放應運而生,並在最近十年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國民財富管理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成為實體經濟重要的融資工具。

據介紹,平安信託22年來緊跟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在基礎設施建設、股權投資、財富管理、公益慈善等方面走在行業前列,多個業務類型開創行業先河。早在2007年,平安信託即落地了國內首單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山西太長、長晉、晉焦高速公路”,助力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為平安集團保險資金提供低風險、穩定回報的基建投資組合。同年,平安聯合相關保險方出資160億元投資京滬高鐵,成為除中鐵之外最大的投資方,開啟了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投資高速鐵路先河,形成良好示範效應。

從過去5年看,平安信託累計投入實體經濟規模超1.5萬億元,累計向受益人分配信託利潤1965.33億元,累計納稅57.43億元。

其中,在國企混改方面,2015年、2017年,平安信託兩次投資中集車輛累計超19億元,中集車輛在平安增資後,成功完成了混合所有制的改組,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國有資產運營效率;在基建方面,落地崑玉高速、雲南交安交通產業基金、葛洲壩高速公路投資基金、河北高速公路等項目,助力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在響應國家重大戰略方面,2017年,平安信託協助推動平安集團與廣東省政府共同發起成立規模1500億元的“廣東平安發展基金”,用於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的大型基礎設施,包括智慧城市、高快速鐵路、城軌等。

◆◆

信託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適應新形勢,信託業也要更注重發展質量,摒棄‘速度情結’和‘規模意識’,更主動地服務實體經濟與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對於信託行業來說亦是如此。今年4月,《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資管新規”)下發,資管新規對於去通道、去槓桿、破剛兌的規定也表明,監管層正在全力推進金融迴歸本源,更好地振興、服務實體經濟。

“資管新規的出臺將引導信託業進入高質量的發展軌道,也為信託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任匯川坦言,適應新形勢,信託業也要更加註重發展質量,摒棄“速度情結”和“規模意識”,更加主動地服務實體經濟與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任匯川表示,作為中國資管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託行業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需要進一步優化業務模式。在他看來,信託公司可以依託獨特優勢,定位為以直接融資和信託服務為特色的現代資產管理機構。具體來說,作為唯一橫跨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金融機構,信託公司是提供市場化直接融資的重要力量;是傳統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通過提供債權和股權直接融資,滿足傳統銀行業和欠發達的資本市場無法滿足的需求;同時,基於信託制度構建的金融機構,信託服務是信託公司的本源和最大特色;資產證券化等非通道的事物管理類信託則體現了信託本源,展現了信託的制度優勢和技術能力,是信託區別於其他資管機構的顯著標志,是能夠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

“有使命的資本”是任匯川口中的高頻詞彙。那麼,何為“有使命的資本”呢?

任匯川這樣詮釋:“在我看來有三層含義:一是我們希望能夠盡己所能,降低金融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中介成本;二是我們希望引領行業,從簡單的資金驅動轉向資本驅動,參與更多的直接投資;三是我們希望能夠發揮信託制度優勢,支持更多代表著中國經濟未來的新興產業、企業發展。”

具體到業務實踐上,任匯川表示,一方面,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積極創新,採用債權融資、股權投資、投貸聯動、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等特色化、專業化、定製化的金融服務,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綜合金融服務的能力;另一方面,圍繞 “三去一降一補”戰略,根據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做好“加減”法,降低企業槓桿率,培育經濟新引擎,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支持民營經濟與中小創新企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倡議和戰略、重點領域,通過與政府產業基金合作等模式,支持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高科技產業發展。

◆◆

風險管控要擺首要位置

◆◆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不讓‘黑天鵝’飛起來、不讓‘灰犀牛’衝出來。”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由於信託業務的複雜性、創新性,近年來,行業各類風險的出現引起了社會公眾以及監管部門的關注。

“風險沒有免疫地,合規沒有休止符。”任匯川表示,作為金融業的重要支柱,信託業要實現有質量的增長,不能忽視的是風險管控;我們要認清自身的機遇和責任,全面落實監管層“治亂、化險、合規、支實”的總目標,自覺抵制金融亂象,防範金融風險。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不讓‘黑天鵝’飛起來、不讓‘灰犀牛’衝出來。”任匯川如是說。

據任匯川介紹,平安信託一直以來都將風險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了“全員參與、全流程管控、業務全覆蓋”的風險量化管控體系,堅守合規底線,做好實質風控,積極防控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同時,平安信託依託平安集團AI、大數據等領先的科技優勢,打造了行業首個智能風險管理平臺——平安信託智能風控雲。

近年來,監管部門密集出臺監管政策,對金融機構風險防控的要求日趨嚴格。同時,信託業務存在資金端與資產端信息割裂、業務量多且結構複雜、項目覆蓋地域廣等行業痛點。平安信託方面稱,智能風控雲的建設與廣泛運用,將有助於公司提高對信託資產的精細化管理,為公司在資金端和資產端雙雙打造行業翹楚提供切實風控保障,助力資本更低損耗地進入實體經濟。同時,智能風控雲也將為國內信託公司風險管理系統的發展進行有力探索,提升信託行業整體風險管理系統化水平,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樹立行業標杆。

◆◆

中長期戰略規劃成型

◆◆

“伴隨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我國金融市場專業化程度逐漸加深,中國信託業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作為行業龍頭之一,平安信託以銳意改革和創新著稱,發展戰略也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和平安的大戰略不斷調整。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以及金融去槓桿、嚴監管的背景下,平安信託的發展戰略有哪些變化?

任匯川透露:“近期,在平安集團統籌指導下,平安信託核心管理層與集團戰略發展中心就平安信託未來三到五年的中長期戰略規劃進行了深入、充分的研討,提出在‘新經濟、新環境,新未來’背景下,平安信託要朝著‘精品投資投行+機構資產管理’的新業務模式進行全面、徹底的轉型。”

“平安信託新戰略是在資產端發揮信託制度優勢,縮短金融中介鏈條,以多種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資金端做強對公資產管理,讓資本順暢、低損耗地充實到實體經濟中去,打造有使命的資本。”任匯川進一步解釋說。

“平安信託作為行業引領者,在過去14年闖出了一條中國信託行業發展新路,在信託行業亟需轉型的新時代背景下,平安信託希望依託中國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戰略優勢,繼續承擔起率先轉型的角色;通過不斷優化公司發展戰略,把握市場先機,持續引領行業。”對於新戰略的未來,任匯川充滿信心。

記者瞭解到,早在2005年,平安信託就開始構建以“基礎產業”、“房地產投資”、“私人股權投資”三駕馬車為 核心的投資投行業務模式,並在10多年的時間裡,持續強化投資能力,豐富投行業務模式。與此同時,近年來,平安信託抓住大型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打造主動管理能力,減少通道業務,拒絕多層嵌套,為機構客戶提供基於資產負債的綜合金融資產管理服務,這將為其後續在資金端做大做強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奠定基礎。

近年來,隨著信託業保障基金的有效運行、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的正式揭牌,加上之前已經成立的中國信託業協會,信託行業逐步完成了“一體三翼”監管架構,為信託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建立了保障體系。任匯川表示,伴隨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我國金融市場專業化程度逐漸加深,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信託業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優秀的信託公司也將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通過持續的服務提升與產品創新,以良好的職業操守與專業能力贏得投資者的尊重與信賴,成為我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更加重要的力量。

(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