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敢作敢為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魯迅


01

正如《活著》裡所寫: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

馬敘倫高祖是一位農夫,曾祖從紹興到杭州,學做鞋子,後來自己開起店來了,成為商人,才算入了杭州府仁和縣籍。

祖父“三考出身”,正路功名。可是到了父親,卻只做得一個縣學生員。

馬敘倫還不到四歲的那年春天,杭州西湖水光瀲灩的時節。

有一天,父親在內客堂中間擺了一張四方桌子,桌子上鄭重地擺了香爐燭臺,為著給他“破蒙”,他拜得很認真。

破蒙開始了,撤了香爐燭臺,擺上硃筆硯臺。

一本羅澤南的《小學韻語》,是浙江官書局刻的大板,紙印得雪白,亮堂堂地鋪在桌子左邊。

先生開口:“小學之道,誨爾童蒙”,一句句教下去,不到三遍,馬敘倫就自己會念了。

父親笑開了臉,半生不得志似也得到舒展。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讀書以外,只有寫描朱宇,馬敘倫一寫就很合式,父親更是歡喜。

可是10歲那年12月12日下午,馬敘倫正在大聲朗讀:“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突然家裡人去找他回去。

他當即拿起書包,向先生作了一揖,迎著暗沉的天氣回了家。

走入父親房裡,在父親床前對面坐下,只是看著父親。父親強撐著讓母親拿長生果給他吃。

馬敘倫不覺要滾下淚來,正舉起手來要向眼上揩,父親卻轉頭朝裡睡了。子時,父親便過世了,母親去整理時不經意發現父親的枕巾竟全溼了。

自此家道中落,生計維艱。

母親沒有被災難打倒,一定要他繼續唸書,囑咐說:“你爸爸沒有得志,是他一生的恨事,你要替爸爸爭爭氣。”

從此,這位母親加倍辛勞,以十指所得,供他一人讀書。

可因家境貧困,他離開母親,幾易其師,後來母親實在想他,便在13歲那年喚他回了杭州。

模範文馬敘倫都不喜歡,偏愛上了俞曲園先生《課孫草》裡一篇,“草草杯盤,席上之殘餚未撤,熒熒燈火,室中之舊榻猶存。”

我們喜歡的文字,往往是生命的一種牽引,那些情感早就存在於骨子裡了,唯差遇見一些文字將它表達出來。

02

14歲那年的秋季,一夜,明月在天。

馬敘倫從外面回家,遇到有人慌張得很,擔了泥菩薩搬家。

原來康有為學了外國人,要開學堂,清朝皇帝聽了康有為的話,要廢佛教,拿天下廟宇來辦學堂,所以那些尼姑先著了急,趁夜裡這樣趕來帶菩薩逃難。

碰上戊戌變法,杭州有了新式學堂。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北方出了義和團的事件,歐美日本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皇太后皇帝都向西安逃跑了。

一日,有位陳老師把馬敘倫叫去,告訴他西太后挾著光緒皇帝逃出了北京城。

馬敘倫覺得好像天向他頭上壓下來了,號啕大哭。

陳老卻不響,直待馬敘倫哭得太傷心了,才說:“你不要哭,慢慢對你說。”

馬敘倫內心還是淒涼得很,難道真的就會亡了國嗎 ?

後來,陳老並沒有特別解釋什麼,但是他老講歷史裡六朝五代和宋明亡國的事,馬敘倫在不知不覺瞭解自己所處的時代。

聽了這些,馬敘倫心裡亮堂多了。

翰林出身的陳老師,是他平時所尊敬的歷史學家,善於採用啟發誘導的方法。

接著,陳老師又介紹他閱讀王夫之的《黃書》,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以及《揚州十日記》和《嘉定屠城記》等禁書。

其後,他又讀了法國盧梭的《民約論》。這本書闡述了天賦人權和平等自由的理論。

論證了國家主權屬於人民的觀點,被稱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福音書”。

他如飢似渴地閱讀著、思考著,他好像發現了新大陸,尋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

馬敘倫想到做到,立即發起組織同學,作演講、辯論。

竟用五六十塊錢辦了一個藏書樓!給同學們提供了閱覽場所。

自己刻了圖章,自己定了報紙,不知不覺地非要打倒滿洲政權,建立民主國家不可。

他們還組織各種時事演講會、新知識辯論會,開展各種社交活動。

並向校長上書,開設體操課,增加體育鍛煉。

03

馬敘倫學習非常努力,星期考試,一連考上七次第一。

半年之內,連升兩班,一年以後就升為特班生。

他和另外兩名同學被稱為學校“三傑”,與其他五名同學被稱為該校“六君子”。

並對於校方守舊式的一切方式表示不滿。

清明時節,學校私自改了放假的傳統,學生們很不高興,於是請了假,溜到西湖上游山玩水。

半路上竟碰著了學正先生,三名轎伕,一乘快轎,衝到他們馬前,來個照面。彼此來不及招呼就過去了。

此事卻成了馬敘倫人生轉折的埋筆。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1901年養正書塾改為杭州府中學堂,馬敘倫和湯、杜兩人將於翌年暑假畢業。校方已內定派他們三人畢業後赴日本留學。

可是就在畢業前兩個月,校裡發生一次學潮。

那個揚鞭而去的學正在校長處告狀,不久,校長坐著四人大轎,衝進校門。

立即在“君子堂”裡召集全校師生,要把三個肇事學生宣佈開除出校。

馬敘倫和幾位特班生急了,立即邀請總教習陳介石來挽救。

陳老先生一聽要開除學生,便“怒髮衝冠”,一口氣跑進監督辦公室,正碰著監督手拿硃筆要寫開除條子。

陳老迫不及待地向監督說;“不能!不能!”

“本監督自有權衡,該教習毋得干預!”

“那末我也辭職好了!”聽說總教習辭職,滿堂學生都轟動了:“陳老師辭職了,我們都走!”

同學們說到做到,一面湊出錢來租房子,作為暫時安身之所,同時推幾位特班生寫呈文向三大憲(巡撫、布政使、按察使)控訴。

第二天清早,大家向孔夫子牌位行個禮,就陸續離開學校,以示決絕。

事情鬧大了。校方就用分化手法,穩住了大部分學生繼續上學,出頭鳥馬敘倫自然被開除了。

04

開除出校以後,赴日留學的計劃落空了,馬敘倫轉頭就跑到上海從事報刊編輯工作。

那時,上海是維新和革命兩種思潮集中角逐的場所,各種刊物蓬勃興起。

他身臨其境,感到耳目一新。

他和黃晦聞辦《國粹學報》,邀章太炎、柳亞子、陳佩忍、劉師培等人寫文章:這個刊物鼓吹民族民主革命,想在中國文化遺產中尋找反清、反帝的武器。

出版以後,居然風行一時。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1910年,他參加了由柳亞子、陳佩忍、高旭等發起的南社。

辛亥年,盛宣懷做郵傳部尚書,要把商辦鐵路收歸國有。

江浙人為了反對滬杭甬鐵路收歸國有,鬧得“不亦樂乎”。

鐵路局開股東大會,馬敘倫和朋友想把事態擴大來送清朝的終,借得幾個股權,參加了大會。

會場便被他們控制住了,一致主張反對收歸國有。

早預備好了替盛宣懷捧場的人,都不敢吐一吐舌頭。

那時有人這樣說:“這次股東會是為三個小老頭兒開的。”

馬敘倫和朋友都留有鬍髭。

一會兒,武漢起義了,他們三人就借這個因頭,聯合了商會紳土在省城辦民團,預備響應。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1915年,北大請他到文學院任教,後為反對袁世凱圖謀稱帝,憤然辭去北京醫專和北大的教職回上海。

袁世凱失敗後,蔡元培任北大校長,邀請馬敘倫再任教授,他對研究中國的文字興趣很濃,動手寫作《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正當馬敘倫埋頭寫書時,“五四”運動爆發了,北大成立了“教職員會”支援學生運動,推他任主席。

有一日,馬敘倫剛回家,忽然得到電話,叫他去開會。

工友只對他說;“東屋裡開會啦,有人在簽名啦”,長桌上擺了一本簿子,寫著:“北大遷往上海,老師同學願去的請簽名。”

已有教員學生簽上幾個名宇,“五四運動”的“鉅子”北大博斯年、羅家倫也已簽上大名。

馬敘倫退回休息室,他不願意簽字。

一忽兒劉文典到了,去問馬敘倫:“你看怎樣?”

馬敘倫說;“我們不是要奮鬥?奮鬥要在黑暗裡的。”

劉文典轉身便走。

第二日,劉文典告訴馬敘倫:“昨晚我把你說的話告訴了獨秀,他說:‘你的話很對’。”

在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1919年夏季,馬敘倫專程去日本會見章太炎,商討革命策略。


1920年一個傍晚,馬敘倫偶然獲悉軍閥當局要逮捕陳獨秀,情況緊急。

馬敘倫焦急萬分。

當夜,反動軍警出動抓人,卻撲了個空,陳獨秀已離京脫險了。

原來是馬敘倫突然想起了一位北大教授住得離陳獨秀很近,且有電話,就讓這位教授立即通知陳獨秀離開。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1920年,北京大中小學教師發起“索薪”運動,組織“北京小學以上各校教職員會聯合會”,也推舉馬敘倫任主席。

1921年,除索薪外,該會還提出教育基金和教育經費獨立的口號,並以罷課相持。

凡所有披露文字,都出自馬敘倫之手。

同年6月3日,馬敘倫帶領萬餘教職工和學生遊行,為找大總統徐世昌請願,他走在最前列。

他們一到,就遭到徐世昌派出軍隊的槍擊,

馬敘倫受傷所在首善醫院,竟被徐世昌派特務看守住臥室。

幸有徐鴻寶先生設法護送馬敘倫移到東交民巷法國醫院,這才脫了險。

徐世昌還要向法院起訴,各校教職員義憤填膺,齊心表示:“要傳案大家都到!”

法官說:“

無罪可附,只有這樣的一個罪名還可以辦”。

馬敘倫這次受傷血瘀積在腦上,時時發病,神經衰弱的舊病也引發了。

早在上一年,他就因教育經費問題每日開會,有一日,從午前八時起直到午後八時沒有五分鐘停止說話的。

散會後在中央公園裡吃飯,一下子跌倒了,以後就犯了神經衰弱的病。

日夜不得睡眠,醫治了幾個月,不見好轉。

“六·三”事件,事聞中外,得到國內教育界和孫中山的正式援助。北洋軍閥政府威信因此一落千丈,徐世昌也被迫下臺。

前有清皇帝告章炳麟到上海會審公堂,後有馬敘倫被大總統告到法院。

05

1925年,馬敘倫母親病重,急急回了杭州。

到了12月12日消息傳來,蔣介石在西安被張學良扣留。

十六日晨,許寶駒叫馬敘倫去南京,他明白西安事情關係很大,要他去商應變的辦法。

恰母親病情好轉,便告別母親,當晚起程。

到南京後方知朋友希望他走一趟四川,後來事件平息他便回了北京。

卻又得了母親病危的電報,1926年1月26日,母親過世。

馬敘倫痛失母親,又感念家國的險惡,都使他的心上好象裂了一個創口。

除了一個悲字以外,再寫不出什麼。

把母親安葬好了,馬敘倫生無可掛,竟想學“雲遊僧”了。

可是國家危難之時,七尺男兒唯一不能捨棄的便是保家衛國。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同年,“三一八”慘案次日,馬敘倫寫了辭呈。

痛罵段棋瑞而遭通緝,被迫扮成商人,潛回杭州。

後因鼓動反對南方軍閥孫傳芳,又遭通緝。

1935年,日寇更露骨地侵略華北,馬敘倫更坐不住了。

在北大,馬敘倫和許德舫等組織教授,討論抗戰問題。他在會上提出,北大教授應當表態,主張抗戰。

得到許德布的積極附議,胡適則加以反對。

第二次聚會,為反對胡適當所謂的“陳述對日意見”的代表,中途退席。

之後,他和北平大學法商學院院長白鵬飛等約了各校的抗日“同志”,組織了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國會,並被推為主席。

這時,北平各大學、中學的學生也組織起來,每日的講演會、座談會使得馬敘倫因過度勞累病倒了。

胡適乘機開評議會要馬敘倫請假一年,實是迫他離開北大。馬敘倫憤然提出辭職書。

男女學生紛紛挽留,校長蔣夢麟退回辭職書,親自向他道歉,並再三送來聘書。

馬敘倫仍決意離去。


06

1937年8月,馬敘倫遷居上海法租界。

不久上海淪陷,他蓄鬚隱居,更名鄒華蓀,意即中華民族的子孫。

渡盡劫波肝膽存,我以我血薦軒轅。

馬敘倫舊日革命友人竟然當了敵偽華北臨時政府的教育總長,特意派人拿著他的親筆信去上海,請馬先生擔任北大校長。

馬敘倫勃然作色,嚴詞拒絕:“現在國難深重,我豈能到敵人刺刀下去混飯吃?我是絕對不去的。但願湯總長保持晚節。我不寫回信了。”

“不寫回信”乃是決絕的表示。

1940年3月,汪精衛的追隨者陳公博到上海,他想請馬敘倫出任偽立法院院長或上海市市長。

馬敘倫仍斷然拒絕:“我是決不會出來幫日本人忙的,休要痴心夢想。”

馬敘倫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國家民族的獨立自主,併為此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不幸。

他是一個令人欽佩的理想主義者,感想敢做,敢做敢為。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晚年,馬敘倫依舊對新生事物非常支持。

上世紀 50年代提起火化,能接受的人幾乎沒有,但他在上世紀 40 年代就建議過火化。

所以在提倡火化時,馬敘倫立即就簽了名。

馬敘倫非常節約且樂於廢物利用,他將送來文件上的空白紙邊裁下來留作打草稿用,或者讓女兒訂成小本子上學用。

信封也是這樣,翻過來粘起來再用。

給女兒印象最深的是用紙,馬敘倫要求女兒寫字一定要從白紙的左上角開始寫,若是打草稿則先用鉛筆寫,再用鋼筆覆蓋著寫一遍,一張紙當兩張紙用。

老爺子就是不能容忍一張白紙拿來就往中間寫,寫完就扔。

馬敘倫對文物很重視,生前就把他認為有保存意義的書信、聘書等不起眼的東西都送到了博物館,將字畫、扇面、瓷器等送到了故宮博物院。

書籍更是早就送走了。


你嗨翻了的國慶,其實是他提出的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夫人許廣平說:“馬敘倫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

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全國各族人民歡欣鼓舞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