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超級工程」長沙磁浮快線的「智造」故事

連接京廣、滬昆高鐵交匯“金十字”交叉點的長沙火車南站與客流量排名中國中部前列的長沙黃花機場,紅白相間的長沙磁浮快線在軌道上方約8毫米處“起浮”,如輕風一般“貼地飛行”。

揭秘“超級工程”長沙磁浮快線的“智造”故事

全長18.55公里的長沙磁浮快線,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與國防科技大學、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磁浮研究機構研發製造,設計最高運行時速每小時100公里,特點是爬坡能力強、低噪音、零排放、低輻射、轉彎半徑小。

作為中國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範線,這趟國產化率達99%的列車,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智造”故事。

主持磁浮交通系統研製工作的中國中車研製磁浮的首席專家彭奇彪透露,磁浮列車研發之初,沒有任何基礎理論積澱和系統性人才隊伍與產業化成果,國內只有為數不多的高等院校進行過一些前沿性探索。

揭秘“超級工程”長沙磁浮快線的“智造”故事

鑑於日本擁有當時世界唯一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運營經驗,研發團隊曾赴日本考察,探討技術合作的可能性。“日本企業只同意高價轉讓製造技術,且價格堅挺,摺合人民幣1億元以上。”彭奇彪說,從日本受阻回國後,研發團隊決定自主研製。

2011年1月下旬,時近農曆年底,窗外寒風襲人,立志於中國中低速磁浮交通事業的人們圍坐在一起,分解該項目的各個技術難關。

“既激動、又惶恐,但更多的是走中國人自主創新之路的堅毅。”牽頭參與研發的中車株機公司磁浮研究所所長佟來生說,為檢測輻射值,研發團隊把日常用的電磁爐、電吹風、電炒鍋、電冰箱、液晶電腦顯示器、剃鬚刀都拿到了試驗現場,逐一進行對比、測量。

磁浮列車運行最重要的是安全,為吸取國內外軌道交通安全事故教訓,研發團隊開展了嚴苛的試驗。有一次,颱風外圍雲系過境湖南株洲田心試驗基地,這種情況下正常運營的列車是要停駛以確保安全,可為測試出極端條件下的真實數據,研發團隊迎著狂風大雨,在電閃雷鳴中開展列車行進試驗。“冒險是為了使試驗車儘可能適應全天候環境。”佟來生表示。

2012年1月20日,“追風者”磁浮列車下線。2016年5月6日,長沙磁浮快線載客試運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主研製中低速磁浮列車的國家。

截至2018年7月9日,長沙磁浮快線已安全運營795天,累計開行列車99586列次,運行圖兌現率99.95%,列車正點率99.86%,總運營里程187.08萬公里,累計發送旅客616.36萬人次。

湖南磁浮交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曉明說,通過自主創新,長沙磁浮快線填補了中國中低速磁浮車輛工程化和產業化運用領域的空白,形成了中國中低速磁浮的標準體系。

得益於長沙磁浮快線示範效應的日益顯現,中國約30個城市正在實施或計劃上馬磁浮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表示,中國已掌握商用磁浮列車系統集成技術與關鍵核心技術,建立從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試驗驗證到商業運營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商用磁浮體系。(中新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