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在广西龙州县城,有一幢墙面黄色涂料的三层小楼,它是广西红色旅游线上的一个闪光点——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又称“红军楼”。在1930年邓小平领导龙州起义之前,这座法式风格的建筑是广西及西南地区赫赫有名的瑞丰祥钱庄。

「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瑞丰祥钱庄外景

瑞丰祥钱庄,还有一个很洋气的外国名字:沙威利洋行,而老板却又不是法国人,而是广东籍的商人梁兆兰先生,有点“借壳”的意思。清末年间,梁先生慧眼识龙州,加上个人与当时两任提督苏元春和陆荣廷的关系十分密切,到龙州来开一家钱庄也成了极其自然的事情。

1885年的中法战争前后,广西边疆一带,处在法国势力的范围之内。边关建筑文化不同程度受到法式建筑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法式建筑,除了龙州瑞丰祥钱庄、龙州“法式火车站”,还有凭祥友谊关关楼后的“法国楼”、北海“法国领事馆”、涠洲岛“城仔教堂”、东兴“法国街”等,都充满了法国式的高贵和浪漫。

瑞丰祥钱庄旧址位于龙州县城新街19号,占地面积4922.5平方米。为正方形的三层楼房,底层为地下室,上两层为楼房。砖墙结构,木板楼层,风格庄重大方,劵廊式风格建筑,宽敞通风。正面及侧面均为法式拱门,在气质上力求给人以深度的感染。正门有台阶,两侧有扶壁,内廊下部装饰的绿色宝瓶也反映了当时法国最为流行的样式。

「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瑞丰祥入口

法式建筑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瑞丰祥钱庄在处理拱门和拱窗的关系上,进行了巧妙的融和,大胆运用了法式雕花、线条,制作工艺考究,显示出优雅的诗意。并依循法式建筑的一般特点,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在一片中式建筑的环绕中突兀而起,显得格外突出。

1925年,瑞丰祥钱庄在与新当局银行贷还的纠葛中被没收充公,作为官方的金融机构。

1929年末至1930年初,邓小平带着党中央的指示,两次来到龙州开辟左江革命根据地,为创建中国红军第八军,酝酿革命起义,住进了瑞丰祥钱庄的法式楼房。

「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瑞丰祥钱庄法式楼房

「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瑞丰祥钱庄法式楼房

1930年2月1日,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爆发了。工农群众和革命武装汇集龙州广场,建立了红八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邓小平任总政治委员兼前敌委员会书记,俞作豫任红八军军长,李明瑞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形成了中国大地的又一块革命根据地。瑞丰祥钱庄成为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左江革命委员会即设在钱庄楼后约50米的中式楼房。党中央为此在《红旗》刊物上发表《赤色的龙州》社论,高度赞扬红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以及工农群众的英勇反帝精神。瑞丰祥钱庄也由此被称为红军楼。楼前两株高大茂盛的柏树是邓小平当年亲手栽种的。1974年,邓小平还托人打听这两棵柏树的生长情况。

「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红八军军部会议

「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瑞丰祥钱庄内的红军井

1963年,瑞丰祥钱庄作为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广西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红八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古建筑」龙州瑞丰祥钱庄

龙州红八军广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