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横山镇石窑子村:让小杂粮“大显身手”

2017年,位于横山区横山镇石窑子村的200亩示范谷子种植基地喜获丰收,由市小杂粮流动专家工作站推广指导的示范谷子新品种机械化精量播种免间苗技术当年平均亩产339.5公斤,比大田增产8.7公斤,增收35元左右。

为充分发挥小杂粮产业在我市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的工作部署,2017年我市成立了由来自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市蚕桑工作站三家单位的5名农业专家组成的榆林市小杂粮流动专家工作站。工作站围绕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整合项目,进一步培植壮大优势特色杂粮产业,积极探索产业增收扶贫模式。

横山区横山镇石窑子村:让小杂粮“大显身手”

深入调研 摸清底子——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农业产业要发展,必须深入到田间地头,只有脚上踩着泥土,心里装着百姓,才有发言权。2017年6月,刚成立不久的榆林市小杂粮流动专家工作站的农业专家们就在组长王斌的带领下,先后赴定边县、横山区和佳县开展调研工作。通过走访调研,专家们基本摸清了相关县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定边县已形成了以马铃薯、玉米、特色蔬菜、创汇荞麦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仅荞麦一项常年播种面积就达35万亩,总产量超过2.5万吨;横山区主产杂粮,搭配以马铃薯、水稻等作物,是全市绿豆出口基地县,最高年出口量达1.5万吨;佳县按照“两高一优”和“优枣、兴牧、扩草、增薯豆”的基本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枣、畜、薯、豆”四大特色主导产业。

专家组认为三个县区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产业水平和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各不相同,但在产业发展中均存在品种结构单一、良种覆盖率较低、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较低、轮作倒茬不合理、病虫害严重、销售渠道不畅、经济效益差等共同的难题。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根据县区的需要,我们每个月都会不定时地去调研了解情况,摸清县区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与各县区产业扶贫办及农业部门密切沟通,探讨产业扶贫思路、重点和实施方案。”组长王斌说,目前已经确立了以发挥区域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工作方案。

横山区横山镇石窑子村:让小杂粮“大显身手”

示范带动 打造样板——

示范新品种33个、实用新技术7项

市小杂粮流动专家工作站在横山区、定边县、佳县三个县区的13个镇建立了16个示范点,示范种植有谷子、绿豆、荞麦、玉米、西瓜等新品种33个,实用新技术7项,极大提升了辐射带动效果,提高了农户的学习主动性。

在定边县,专家组积极推广旱地全覆膜玉米栽培等技术,在学庄乡高庙湾村示范500亩,平均亩产1031.26公斤,比传统种植增产16.52%;在堆子梁镇庙湾村,专家组推广的玉米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平均亩产971.65公斤,增产9.13%,增效超过15%;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杂粮研究中心合作,在定边县建设了万亩荞麦生产基地。

在横山区赵石畔镇赵石畔村,专家组推广500亩绿豆机械覆膜播种一体技术全部采用机械覆膜、播种一体技术,平均亩产为124.5公斤,增产24.8%,增收270-300元。

在佳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专家组在方塌镇尚寨村、刘山镇桃园沟村推广绿豆旱作增效技术。该技术全部采用机械覆膜、播种一次性技术,每亩节省人工1-2个,节本增效80-160元。

横山区横山镇石窑子村:让小杂粮“大显身手”

农企携手 合作共赢——

“比去年每亩多收了30到40斤”

在打造示范基地引领农民增收的同时,工作站还积极研发推广绿豆机械覆膜播种一体化技术、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免间苗技术、谷子机械覆膜穴播技术等,达到了节省人力物力、节本增效的目的,增强产业后续发展能力。

针对山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低、商品意识不强等问题,工作站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截至目前,共邀请知名专家为近千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编印发放了《产业扶贫系列培训手册》《旱地作物栽培技术》以及“榆林旱区豆类双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挂图”等技术资料,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

“今年我家种植的七亩绿豆丰收了,亩产近200斤,总共产出1300多斤,比去年每亩多收了30到40斤。”绿豆收获的季节,佳县兴隆寺老庄峁村的村民马怀兵高兴地合不拢嘴。他说,特别感谢专家组的指导培训,今年自己家里种植的绿豆起了斑点,要不是专家组实地查看并现场指导喷了农药,今年的绿豆肯定会减产。

同时,为解决农产品销量不畅等问题,工作站深入推进农企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与佳县黄土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小杂粮生产基地5000多亩,实行订单农业、保护价回收产品等措施,帮助1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今后,工作站将在继续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同时,根据各县区产业扶贫办与贫困村的技术需求,积极主动做好科技服务和产业建设工作,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 组长王斌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