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欣讲故事
不要被电视、小说给误导了。
魏明帝曹睿是三国时代的明君之一。他为人果敢坚强,有非凡的判断力与决断力,特别在军事战略上有高人一等的见解。魏国名臣刘晔对曹睿有一个评价:“是秦皇、汉武之类的人物。”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准确。在魏国历代皇帝中,曹睿是最出色的一位。
魏明帝曹睿是公元226年登基,当时二十三岁,死于公元239年,年三十六岁,在位时间共计十三年。
1、雄才伟略之君
从登基以来,曹睿的表现非同凡响。特别在军事谋略上,堪称天才,即便是像诸葛亮、孙权这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领袖人物,也未必胜过他。刘晔把他比作秦皇、汉武这样雄才伟略之君,实非过誉之辞。《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像司马懿、曹休、曹真、满宠等久经沙场的将领以及刘晔、蒋济等谋臣,都从心底佩服曹睿的英明。
曹丕去世前,担心曹睿没有政治经验,便指定司马懿、曹真、陈群几人为辅政大臣,协且他治理国家。没想到曹睿上台后,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教导他。父皇留下的重臣,几乎都被他派去担任军区司令员:曹真坐镇关中,司马懿坐镇荆豫,曹休坐镇淮南。只有陈群留在中央,不过对皇帝没有什么影响力,“辅政”成为一句空话。
他打心眼里不相信任何人,这与他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谁可相信?父亲是杀害母亲的元凶,继母是杀害母亲的帮凶。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不相信,还会去相信自己见都不曾见过的人么?登基伊始,他就下定决心,把权力牢牢握在手心,其他人只能是工具,绝不能凌驾于他之上。
他的政治才能来源于亲身经历沉浮后的顿悟。
出身帝王之家,在他人看来贵不可言,是羡慕妒忌恨的对象。然而其中辛酸苦辣,外人又岂能知。母亲甄氏宠衰乃到被逼身死,曹睿的人生随之沉浮,从齐公贬为平原侯,已跌落至失势的边缘,他不得不从残酷的人生中学会生存之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其坚忍不拔之品质,殆培养于这一时期。沉潜的另一个好处是让他博学多识,他行事谨慎,从不结交任何官员,只埋头于读书,同时学会冷静观察他人,几乎记得住每个接触过的人,他们的姓名、官职、性格、经历乃至父母兄弟等等。
史书上是这样写的:“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他随心所欲地统御群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长期沉默寡言,曹睿说起话来有些口吃的毛病,当了皇帝后,他的话也不多。他看上去有些柔弱,相貌得到母亲的些许遗传,长得十分俊美,特别是一头长发直垂到地面,颇引人注意。不过,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刚毅的心,结结巴巴的话语背后是一言九鼎。他的智慧得到祖父的隔代遗传,具备领袖最重要的品质: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中抓住本质问题的能力;化复杂事物为简单的能力;在事件刚刚萌发时看清未来的判断能力。
在治理国家上,他抓住三个根本问题:其一,巩固权力在于驾驭群臣;其二,定安国家在于挫败吴、蜀的进犯;其三,安抚民众在于法制治国。
曹睿虽被比于秦皇、汉武,实无秦皇汉武的武功,问题不在于他的武略,而在于英年早逝。倘若多活几年,武功想必大有可观。其实把眼光放长远点,他的胜利实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耗尽了蜀国的民力财力,断了东吴的扩张之路,瓦解了鲜卑的崛起。当历史翻过这一页,鲜卑骑兵在未来蹂躏中原时,我们才会发现,魏国在塞北的胜利对保护中原文明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2、卓越的战略眼光
自从当皇帝始,曹睿就展露出无与伦比的军事洞察力。他刚上台时,孙权发兵攻打江夏,诸臣纷纷请求出兵援救,这时曹睿指出:孙权水兵占优,却从陆上进攻,兵力又没有绝对优势,可见只是要混水摸鱼罢了,不会在江夏久留的。
当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兵出祁山,魏国大震,曹睿却表现出一位皇帝应有的从容与镇定,他满不在乎地说:“诸葛亮本来有险峻山地为依托,现在却自投罗网,犯了兵家之忌,这次定要击破诸葛亮。”
曹睿的一大手笔,是重用司马懿。在曹睿之前,司马懿只是个谋士,并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曹睿独能发现司马懿在军事上过人的才华,委以重任,可谓是伯乐。公元230年,司马懿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曹真去世后,皇帝曹睿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抵挡诸葛亮入侵的重任,便落在司马懿身上。
在与蜀、吴的多年战争中,曹睿这个皇帝表现不简单,颇有雄才,决断力很强,在国家重大军政问题上,是有主见,有眼光,多识善断,实有明君之风范。
在如何对付诸葛亮一事上,曹睿颇有独到见解,他下发一诏书给司马懿,指示说:“一定要坚壁清野,采取守势以挫敌之锋芒。敌人进攻不能得逞,撤退也捕捉不到战机,时间长了粮食就会耗尽,又不能抢掠到物资,势必要退走。等他们撤走时,再去追击,这乃是全胜之道。”曹睿确实很有战略,他的观点与司马懿也是不谋而合。
在辽东之战中,当时由于天气恶劣,司马懿行军受阻,朝臣们也纷纷上书皇帝,认为应该退兵。曹睿是个意志坚定的皇帝,他毫不含糊地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住公孙渊指日可待。”
3、推动国家法制建设
作为一国之君,曹睿对法律制度及诉讼事件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说一句话:“狱者,天下之情命也。”就是说,刑狱之事,关乎天下人的性命。当时在首都洛阳城北有个“平望观”,曹睿将其改名为“听讼观”,往后很多重大的刑事案件就在这里审理,曹睿经常前往旁观判案过程。
对法律,曹睿是专家。史书这样说:“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魏国沿续汉代的律法,汉代的律法是在秦法的基础上扩充的,而秦法的源头则是战国时代魏国李悝所著的《法经》。从战国到三国,数百年时间,法律条文变得沉杂庞大。最初李悝的《法经》只有六篇而已,萧和制定《汉律》,增加到九篇。随着社会发展,法网愈加严密,法律条文愈加繁琐,《汉律》从九篇增加到六十篇,后又有《令》三百多篇,《决事比》九百多卷。简要地说,律就是国家基本法律;令是皇帝的诏令;比是判例。除此之外,还有对法律条文的解释,重要的是十余家,包括著名经学家马融、郑玄等人的注释。
到了魏明帝曹睿时,这些法律条文总计有两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字数达到惊人的七百七十三万字。如此庞大的法典,不要是古代,就是放在当代也是大部头。我们想象过去,这些典籍估要盖一座大楼才能放满。重新整理法律,精减条文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曹睿诏令陈群、刘邵等人修改法律,制定成《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计一百八十多篇。尽管比萧何的法律要多得多,但比起之前七百多万言,那已是大大瘦身了。在解释法律条文上,只采用郑玄一人的解释,有效遏制法令的碎片化倾向,提高诉讼效率。
可以说,这是曹睿主持下的一项伟大工程,也体现出他对法律的重视。
君山话史
曹睿,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时代最英明,最杰出的君主,曹魏政权自公元213年立国到公元 266年被晋所篡、立国52年经五帝。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中最强大的国家 。不能说政权时间短,三国 其他两国立国时间都不长。蜀汉立国经两帝42年。东吴经四帝52年。可以说都是短命王朝。而作为最强大的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曹魏却被篡位而亡(当然,曹魏也是篡位登基 ,也算一报还一报)。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曹叡、史称魏明帝,字元仲,生于公元204年,是魏武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是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大概年纪22岁的曹睿登基为帝,公元239驾崩。终年35岁 。曹叡在位的时候,是三国军事最频繁时候,战乱不断,面对蜀汉和东吴的军事入侵,曹睿能够选贤用人。任命曹真、司马懿等人抵御了了蜀汉和东吴的的攻伐,曹睿不仅在在军事上颇有作为,而且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也是政绩显著,可惜离世太早,如果多活十年,焉有司马懿篡位之事。
在曹睿17岁的时候,曹睿眼铮铮看着生母甄夫人被赐死。曹丕为何如此狠毒,实在是令人费解,对他那是相当的冷漠。曹丕当初就因为是长子才接班当魏王而后篡位登基的,轮到自己当皇帝却要废长立幼。曹睿却一直在忍、17岁的曹睿对皇后郭女王极尽孝顺之能事。郭女王没有子嗣。对曹睿产生了母子真情,把曹睿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在郭女王的坚持之下,曹睿最终登基为帝。
都说隔辈像。在这一点曹睿和曹操很像,登基以后的曹睿气度恢弘,果敢刚毅,知人善任,但后期生活豪奢。滥用民力。致使曹魏国力衰退,但能够击败蜀汉和东吴的进犯,诸葛亮在228--234五次北伐,都是在在睿睿执政时期的,次次都被曹睿击败,足见曹睿的军事才能还是有的,迅速平定孟达叛乱和公孙渊之乱都是曹睿能力的体现。而且以帝王之礼安葬了前朝末代皇帝刘协、就此来看曹睿应该是三国第一明君。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评价曹睿: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简功能,屏绝浮伪。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至于说。甄夫人在嫁给曹丕时就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那么曹睿就不是曹操的孙子,而是袁绍的孙子。这应该是胡说八道。不符合历史曹睿早年桑母,自己又没有儿子,只好立养子曹芳为太子,这应该是曹睿最大的不幸,35岁的曹睿过早驾崩。叹其不寿。若能延命十年,司马家岂能成事。太可惜了,至于说曹睿托孤失当一事,应该与曹睿的关系不大。
清水空流
曾经有记者采访曹叡的扮演者刘欢:“你是怎么将曹叡塑造这么成功的。”刘欢说:“曹叡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形象太扁平化,我抽取几个点,尽量细腻化角色形象,于是角色性格就出来了”。
其实刘欢这句话说的不太对,曹叡在位13年,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记载,怎么能说历史记载很少呢?那么曹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那种见人就杀的暴君吗?答案是否定的。
曹叡这个人很有人情味,曹丕在位时曾经下昭,曹氏藩王无故不得滞留京都,都要回到封地去。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在皇帝弱小、太后执政的时候诸藩王趁机作乱。因此,终曹丕一生,曹氏宗亲都不能前往邺城。
曹叡继位后暂时改变这个决定,下达诏书说:我不见各位宗亲已经十二年了,非常想念,今特令诸藩王选一嫡子留京都任职。以后再有少主在朝,母后执政的情况再恢复先王的规定就行了。于是曹氏宗亲这才有机会觐见皇帝。可见曹叡心地是善良的。
刘欢饰演的曹叡主要突出三个爆点,一、曹叡和辟邪的不正常关系(这个属于瞎编乱造,下文会解释),二、曹叡弑杀,以至于精神不正常。三、曹叡令人勒死养母郭照。这三方面都有问题,跟历史记载不符,那么曹叡到底是怎么一个形象呢?听我慢慢分析。
曹操在第一次见到曹叡后说过一句话:我基於尔三世矣。也就是说有曹叡这个孩子在,我曹家至少可以兴隆三代。一语成谶,曹家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之后境况直下,曹爽专政,司马懿篡权,曹家大势已去。因此如果对曹叡下一个整体评论那就是:曹叡就是小曹操。三人相比,曹操比曹叡强,曹叡比曹丕强。
曹叡长得很帅,面如冠玉,长发垂地,说话有一点口吃,这一点刘欢的形象还勉强凑合。
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曹叡还非常的聪明,记忆力极好,可以称得上过目不忘。凡是宫中之人,登记在册的,只要曹叡见过一面,无论他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曹叡都能立刻喊出他的名字。
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曹叡强于军事,熟悉法律。尤其在军事指挥上,比曹丕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曹叡曾经三次料敌如神,当时诸葛亮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变响应,天下震动。曹叡在没有发兵前已经预料到诸葛亮必败,曹叡认为诸葛亮据险自守为上策,一旦出汉中,则优势变为劣势,一旦攻击受挫,必败。果然,张郃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率军撤退。这是曹叡第一次料敌如神。
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后来,孙权率军亲征合肥新城,守城将军满宠请求撤军到寿春防守,这时曹叡又一针见血的分析了局势,料定了孙权必退。曹叡说:先帝曹操在世时,东方设置合肥防守,南方驻军襄阳防守,西边固守祁山防守,这都是长久之计,不能随意改变。如今孙权来犯,诸军在新城固守即可,我将亲率大军支援,孙权知道我们有后援,必然撤退。后来,孙权看到曹叡亲征,马上就撤走了。这是曹叡第二次料敌如神。
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第三次是司马懿亲征辽东,当时正好天气霖雨连绵,整整下了半个月,大臣都认为这次辽东平复不了,建议曹叡下旨让司马懿撤军,这时曹叡坚定的说:我相信司马懿随即应变的能力,这一次绝对可以获胜,我们需要做的是准备充足军粮即可。果然,司马懿依靠充足的军粮,坚持到雨停,然后率军包围了公孙渊,大破敌军,平复了辽东。
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时攻,群臣或以为渊未可卒破,宜诏宣王还。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卒皆如所策。那么曹叡是不是一个完人呢?不是的,曹叡也有让人不能接受的一面。
曹叡好色,好色的程度要比曹操还要严重,曹叡设置后宫佳丽近千人,将这些佳人按照朝廷官员的品级逐级封赏,还设置了六个女的尚书来帮助他处理朝政。因此在私生活方面,曹叡和辟邪的那种关系完全是电视剧瞎编的。
曹叡做的最荒唐的事情就是以给士兵娶妻为由,强行将民间的女人掳走,不管这个女人是否在嫁。如果谁想赎回自己的妻子,必须拿同等价值的钱来换。于是许多富人都掏钱将自己的妻子赎回去,而穷人穷家荡产也赎不会自己的妻女。
曹叡将这些强征来的女人分类,将漂亮的自己留于宫中,将长得丑的嫁给士兵。大臣们对他这种做法都很有意见。
诸士女嫁非士者,一切录夺,以配战士,斯诚权时之宜。又诏书听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贳,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县官以配士为名而实内之掖庭,其丑恶者乃出与士。
曹叡还喜欢举国之力去兴建宫殿,他在位期间陆续修建了洛阳宫(大修)、昭阳殿、太极殿、总章观,征役民夫,甚至文武百官都要参与亲自运土,担石头,造景观。这一项花费极大,也搞得民不聊生。
最后说说曹叡和太后郭照的事情。曹叡心机极深,当初曹丕逼死曹叡母亲甄宓,对曹叡也不待见。于是曹叡在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当时曹丕带着曹叡打猎,曹丕射死母鹿,让曹叡射死小鹿。这时曹叡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这句话一语双关,陛下已杀其母暗含自己母亲甄宓已被曹丕赐死的事实,
臣不忍复杀其子暗含请求曹丕放过自己的意思。于是曹丕心软,在临死前立曹叡为太子。曹叡当时为了取悦曹丕和郭照,每天早晚到郭照床前嘘寒问暖,郭照很满意,曹丕也很欣慰。等曹丕死后,曹叡多次派宫人质问郭照,自己母亲究竟为何而死,郭照不堪羞辱自杀。(这一点跟电视剧不太一样)。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叡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他不弑杀,没有电视剧刻画的那样变态。曹叡长得很帅,记忆力极强,心机也很深。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曾经三次料敌制胜于前,也和陈群、司马懿等人共同完善了魏国的法律系统。但是曹叡举国之力修建宫殿,强征民女充斥后宫,逼死养母郭照,这都是曹叡的污点。
每日趣评
曹叡其实是一个好皇帝的,尤其是他在军师联盟里面的那句话!朕要政由己出就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而且他那种驾驭权臣也是特别厉害,甚至连司马懿也猜不透他,所以也不敢轻易造反,从名义上来说其实曹叡跟他爷爷曹操还是挺像的,生性多疑!使司马懿惧怕,甚至比他父亲曹丕都强,曾几度想杀了司马懿摆脱他的控制,最后还说就让辽东做英雄的埋骨之地吧,哪知道辽东一站司马懿还是没有死,而自己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就这样后继无人的情况下魏国才面临衰退的!
不得已才改另立年幼的皇帝曹芳为新帝,从又让曹爽跟司马懿共同辅佐,因为他知道他们哪一方都是有野心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相互制衡!司马懿是不会久居人下的,他等待的是一个机会!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曹叡在托孤这一段还是蛮精明的,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的,只不过自己的那个叔伯兄弟曹爽实在太草包了!实在不堪一击,几下子毛病就被司马懿试出来了,从而也就导致了后面的失败,而司马懿就可以学曹操当年效仿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可以看出曹叡也是情势得以,他就跟当年的崇祯皇帝一样,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
演员任涛
曹睿到底是不是明君,这怎么说呢?应该分为两部分。一,作为皇帝,在治国理政方面来说的的确确是一个明君。二,在私事上,对待自己的母亲,也算是个孝子。他的母亲甄氏可以说为了他被郭贵妃陷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为母亲做画像,修墓园,建宫殿。建宫殿的官员因工程不能及时完工,被他查问,还没有问完,就被砍死。谁但有怨言,立马赐死。从这方面来说,他又是个昏君。
曹睿,公元205年——239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亲甄氏。甄氏原来是袁熙之妻。曹丕随曹操攻破邺城时,见甄氏貌美,娶为妻,生睿。曹丕继魏王后,郭贵妃为了谋正宫,污蔑曹睿是袁熙之子。曹丕信以为真,下令勒死曹睿的母亲。幸亏郭贵妃没有生儿子,曹睿才活了下来。
在与曹丕外出打猎时,母鹿被曹丕射杀后,不忍心自己再射杀小鹿。被曹丕说:“吾儿乃仁德之主”,并立曹睿为平原王。
公元226年夏天,曹丕亡。曹睿继位。他优待大臣,任用贤能,用法律约束官员。公元229年,曹睿下诏令司空陈群等人修改汉朝法规,要求官员认真遵守,不得违反。并将不讲实话,只会阿谀奉承,迎合自己的刘晔逐出决策层。
曹睿的正确举措,让魏国局势比较稳定,政治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公元227年,汉丞相诸葛亮利用曹丕去世,曹睿刚继位的时机出兵北伐。吴国也配合诸葛亮的北伐,数次出兵攻魏。曹睿用拒不出战,拖住蜀军的办法让司马懿拒蜀兵,直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才结束战争。对东吴,曹睿或攻或守,让东吴无功而返。
由于荒淫无度,30多岁的曹睿枯瘦如柴,疾病缠身而亡。卒年35岁。
西从头越
《虎啸龙吟》是部难得的好剧,但曹叡杀画师的桥段是个败笔。导演可能想表达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却凸显了一个暴君形象。曹叡在历史上并非一个滥杀的皇帝,他对得起名字里表示通达、睿智的“叡”,以及谥号里意为“照临四方”的“明”。
曹叡以法治国却并不提倡重典,曾多次下诏删减死刑,减轻鞭刑,并要求量刑从宽。重大刑事案件他都亲自听审,以防错判,为此还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曹叡也不是没杀过人,寿春一个农妇自称天神,说饮其圣水能治百病,曹叡好吃好喝招待结果病没好,一怒之下杀了她。不过曹叡从不杀知识分子,这点比他祖上以及后来者都强——曹操杀了孔融、杨修,曹丕杀了丁仪,司马懿杀了何晏,司马昭杀了嵇康。
剧中表现曹叡思母的情节很传神,值得点赞。曹叡继位后对母亲改葬、祭祀,以及对母舅一系的关照、爱护,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建祖庙时挖出了一块写着“天子羡思慈亲”的玉玺,曹叡持玺动容,情不自禁,跟剧中看画像的情节很相似。曹叡的生母甄皇后被曹丕赐死,自己也前途未卜,孤独压抑还没安全感,情感表现细腻而脆弱,这从他的诗歌中也能窥知一二。比如《步出夏门行》有“弱水潺潺,叶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其间”的诗句,读来忧伤而凄凉。
曹叡能得到曹操的喜爱、曹丕的皇位,都证明他有过人之处。他名气虽不如父祖,历史评价却不低。陈寿说他“有君人之至概”;孙盛说他“君人之量如此之伟”;裴松之赞他为“一时明主”;刘晔则说“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前三人评价应该都算中肯,刘晔是曹家三朝元老,说曹叡超过秦皇汉武有马屁之嫌,但也绝非谬赞,高级黑的罪名他可担不起。
“沉毅好断”几乎是各朝史学家对曹叡的共识,他继位没多久便政由己出,没两下子是做不来的。打败吴、蜀有司马懿等人的功劳,也有曹叡的功劳,《通鉴》所谓“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不是没来由的。曹叡的智商非常高,官员档案过目不忘,而且还很勤政,批阅文件不知疲倦。其他诸如访贫问苦,尊儒贵学,以及抑制浮华,考科选人等等,都不失明君之举。历史上对曹叡毁誉参半,是因为他执政后期贪图享乐,大兴土木,这的确是个遗憾。
路卫兵
现在的电视剧已经不是你心目中的电视剧了,但是曹睿却永远是那个曹睿!
《三国志》卷3《明帝纪》注引《魏书》里有个故事,说曹睿长大后从来都不结交朝堂大臣,也从不过问政事,天天只知道读书,当上皇帝之后,很多大臣就想看看曹睿这个皇帝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货。没过几天侍中刘晔就被曹睿召见进宫,两个人足足谈了一天一夜的话,侍中刘晔出来后,大家都问他:“这个皇帝怎么样?”侍中刘晔道:“秦始皇、汉武帝之俦,才具微不及耳”。这句话就是说,曹睿是个和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人,只是才能稍逊他们二人。
那么历史上曹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大家不要被现在的电视剧误导了,曹睿是曹丕的长子,母亲是甄宓,即位后称魏明帝,中国历史上带“明”字的皇帝都不一般。
在我看来曹睿应该是个善于计谋、尽职尽责、虚心纳谏的一位君王;
但是曹睿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好色,有点贪恋美色,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以为可以无忧无虑了,于是大修洛阳宫殿,起昭阳、太极殿,因为这个动用了很多人力,导致了农业没有得到发展;除此之外还经常挑选美女,这时有很多大臣开始谏言,但是曹睿也不惩罚他们,又不采纳他们的建议。
曹睿为人还有些自私,他没有子嗣,按道理继位者应该从父亲、祖父的其他后人选立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偏偏让养子曹芳继位,可是曹芳继位的时候才八岁,再加上托孤不当,就这样断送了曹魏政权。
【羽评历史:我仔细说,你仔细听;我随便写,你随便看;欢迎右上角关注】
羽评郡主
曹睿即魏明帝,前期勤政砺志能摆平蜀,吴的进犯,有力打击诸葛亮和孙十仅的连钣,稳定魏朝基业不败,确是明君,自从诸葛亮北伐不成,气死后,就放松一身,大修宫殿,贪图享受,怪不得谋国大臣刘晔说他有秦皇汉武之风彩,霸气稍逊一些,从曹睿大修宫殿,广选天下美女之举,就象秦皇修阿房宫之相仿,阵容稍少些,他最大的败笔就是托孤不当,接班人选失误,他英年早逝,应当效仿孙策不让八岁的小曹芳继位,应该从宗亲选择有才能的年长辈做继承人,(象曹宇,曹据,曹霖··)等平稳过渡曹魏政权,也不会发生高平陵之乱,魏朝衰败景象。
乡村音乐曹辉平
电视剧丑化的!曹睿死后谥号魏明帝,明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有贤明,明亮之意!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代明君,只是没有善始善终,后期昏庸无道,然而纵观一生的为君者能够光明正大,克定安邦,无愧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