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依然在堅持!只是爲了讓中職生有更多人生出彩機會

“談‘愛’好像有點言過其實了,就是喜歡吧,喜歡跟學生們在一起。”說起自己幾十年堅守在教學一線的原因,海南省商業學校副校長盧桂英覺得自己和所有平凡的教師一樣。

從教31年的經歷,是盧桂英最為珍視的。在三尺講臺這塊方寸土地上,她既教學生做事,又教學生做人。

用最大的耐心和愛對待學生


火車一路向南。1995年,32歲的盧桂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從家鄉黑龍江出發,她的目的地是當時建省僅7年的海南。

在海南省商業學校,雖然從事的是已經做了8年的德育工作,但大環境的變化如同南北氣候的差異,讓初到的盧桂英頗感不適。

彼時,中職的“分流”逐漸從高中畢業前置到初中畢業,盧桂英面對的學生群體,從年齡上比之前的學生一下就小了三四歲,正值叛逆期。更重要的是學生心理上有落差,調整困難。盧桂英說:“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上高中,學生和家長都有一種挫敗感,自信心受到打擊。”

如何讓中職學生重新建立信心,將來擁有更多人生出彩機會,是盧桂英首先思考的問題,“我始終覺得,中職學生入學的第一課應該是心理健康,學生在這時最需要老師的引導”。

一次剛開學,盧桂英上課時發現,一名學生始終跟她沒有眼神交流,但不調皮搗蛋也不睡覺。她先是與學生和家長接觸,瞭解到學生的個性和單親家庭的生活背景,把“外圍”掃清後,盧桂英把學生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談心,並在此後的各種活動中都格外注意這名學生,引導他敞開心扉。

“一開始幾次談話他都不開口,但最後他終於說‘老師你看我的行動’。”盧桂英說,當時她用力拍了拍學生的肩膀。

“太重要了,太重要了。”談及德育對於中職學生的意義,記者話音未落,盧桂英便連聲說。在她看來,把懵懂少年雕琢成行為舉止規範、懂得感恩的人,讓他們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德育不能缺席。

從教31年,盧桂英見過的學生無數,但在她眼中,每個個體都是鮮活、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的成長背景不同、經歷不同、個性不同,教育方法也不能千人一面”。

面對學生,盧桂英認為,給予愛的同時,也要原諒他們的不完美,“給予孩子儘可能多的耐心和寬容,是我最大的支撐和信念”。

對教師職業從感性喜愛到理性思考


熟悉盧桂英的同事都知道,比起擔任行政職務,她更喜歡站在講臺上做一名教師。

盧桂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現在,她一週上4節課,教兩個班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道德與法律。31年來,不管是做教務主任還是做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盧桂英始終都站在教學的第一線。

“我喜歡和學生們一起探究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就感、幸福感。”盧桂英對教師職業的堅持,是她職業幸福感的來源。

“作為學校的領導,我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作為一名德育教師,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同學生們在一起。教育的真諦是心與心的交流,我珍惜每一次和學生坦誠交流的機會。”盧桂英說。

在盧桂英看來,所有的榮譽都無法與學生的進步媲美。一次,一名經常逃課的學生為了跟別的同學鬥氣,在德育課“人生觀、價值觀拍賣會”上,傾其所有“購買”了友情。雖然對他的做法並不認同,盧桂英還是表揚他看重友情。

“盧老師,您是第一個表揚我的人。”因為盧桂英的一句話,這名學生再也沒遲到,成績也越來越好。這讓盧桂英意識到,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能帶給學生很大的改變。

當教師是盧桂英從小的理想,幾十年裡,對教師職業的執著從沒有改變。回顧多年的經歷,盧桂英說,自己最大的變化是這份感性的崇拜、喜歡,轉換為了理性的思考。

“我開始更多地做研究,研究教育過程中的規律性內容。”盧桂英說。

她依然在堅持!只是為了讓中職生有更多人生出彩機會

在德育教學改革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2014年,海南省中職德育工作室成立,目的是推動全省中職學校提高德育教學質量。盧桂英作為工作室負責人帶領團隊四處調研,兩年時間,團隊足跡遍佈全省各市縣30多所中職院校。每到一所學校,盧桂英都會跟教師、學生面對面聊天,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

調研的結果不容樂觀——很多中職學校德育師資結構、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落後等問題被聚焦、放大。

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盧桂英組織全省中職德育教師進行業務培訓,並通過送教下鄉、同課異構、教師示範課、教學比賽等方式,帶動提升全省中職德育教師的整體水平。

長期以來,德育課程更多強調講授課本知識,忽視了對學生現實德育表現的考查。如果要跳出單一的試卷,到底該如何全方位評價學生德育情況?盧桂英率先制定了海南中職德育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把德育課堂的評價由原來單一的以考試成績評判,轉變為“學校、企業、社會、政府”四位一體的評價模式。

在海南省商業學校,德育課更加註重考查學生的小組表現、出勤、課堂活躍度。學生在第二課堂做義工、獻血、參加文明風采比賽等,還可以兌換成德育學分。

自從盧桂英在班裡宣佈了主動撿起垃圾可獲得德育加分,她就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學生會特意在她面前扔垃圾。感慨於學生天真可愛的同時,盧桂英覺得,教師不應該吝惜自己手裡的分數,而應給學生更多的鼓勵。

一本書、一支粉筆完成一節“灌輸式”的德育課不見了,學生變成了踐行者,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盧桂英談起初到海南時,學生宿舍裡有8張床,其中一張是自己的。她說,與學生們在一起永遠是自己最開心和安心的事。

30多年過去,盧桂英與學生一同成長,對德育重要性的認識也愈發深刻。她說,她還會在德育教學改革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