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一查他的遗产,为什么会气得直拍桌子?

羽评郡主


诸葛亮不仅仅是历史有名的军师,更是担任了半生的蜀汉丞相,那么一生深得两位蜀汉国君信任的诸葛亮死后留下了多少财产呐?

三国里的诸葛亮一生显赫,做过多年丞相,一生多次收到先帝刘备和后主刘禅的封赏。按理说位极人臣的诸葛亮即使不像和珅一般富可敌国,也应该是大富大贵之家,另外诸葛亮曾经受到蜀汉后主八十万斛米的赏赐,,光是这一次奖励,诸葛亮就可大富大贵荣华一生了!

诸葛亮一生写了两篇自陈述衷肠的文章流传于世。一篇《出师表》令人为之动容、津津乐道。在晚年更是上书后主刘禅一篇有名的《自表后主》,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主动的交代了自己家的财产,文章如下:“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通俗点讲诸葛亮的财产主要有朝廷发放的俸禄,以及在成都有桑树800株,15顷田地,用来供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这些财产已经有所富裕了,另外,关于自己的穿着和饭食的费用全部依靠自己的官衔所领取的俸禄。

从这份有关诸葛亮的自爆财富来看,诸葛亮虽然身居蜀汉丞相之位,可是位极人臣,却能够一生都坚持奉公守法,清白廉洁,真正的做到了为蜀汉奉献一生的承诺。

诸葛亮一生想要实现自己平生的夙愿,那就是匡扶汉室恢复汉家天下,还于旧都。然而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北伐而奋斗,最终也死在了北伐途中的五丈原。相传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后主刘禅曾经派人去他的府上做了一番调查,发现丞相府中并无多余的财产留给后人,甚至显得十分的寒酸,此时蜀汉后主刘禅才发现先皇刘备留下的诸葛亮果然和上表中说的一致。家中的收入勉强能够维持日常的开支,并无多余财产留给后人。

知道真相的蜀汉后主刘禅十分懊恼自己曾经怀疑过诸葛亮,因而更加佩服诸葛亮的为人和能力,在刘禅的后半生执政生涯之中,多次向官员们表露出自己对于诸葛亮的怀念景仰之情。

诸葛亮这样主动公布个人财富的行为在世族大家极为富饶的时代是极其罕见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汉哀帝曾赐给董贤田地2000余顷,东汉王朝的济南王刘康光个人的私田就达到了八百顷之多。诸葛亮一下的15顷薄田看起来真的是少的可怜,而诸葛亮的家人们,则要通过自力更生勉强过日子,自己的夫人也没有华丽的衣服,更不用说家中的下人和奴婢,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度日。

像诸葛亮这样的能臣清官,敢问世上又有几人呢?


珞珈山的猫


诸葛亮曾经给刘阿斗报告过自己的财产,说有桑树八百颗,良田十五倾,衣食皆能自给自足,死后没有财产留给子孙后代。刘阿斗对相父诸葛亮的财产申报不以为然,蜀汉丞相位高权重,国家大事悉数决于丞相,怎么可能才那么一点点“薄产”。刘阿斗虽然节俭,但是也有后宫佳丽三百,锦衣玉食豪宅住,古玩珍器犬马玩,好不惬意。

刘阿斗还经常给相父诸葛亮赏赐良田美宅,金银珠宝,钱粮衣帛,以尽孝道,不可能只有那么一点点遗产的。

诸葛亮死于北伐后,有人污蔑诸葛亮家有万金,其财富可敌国,真是蜀汉第一大贪。刘阿斗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相父一生忠心为国,就算有一点遗产那也是国家对人臣功勋的赏赐,说诸葛亮是大贪一定是污蔑。不过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了,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给刘阿斗说前丞相贪污腐败,说得言之凿凿,描述得绘真绘色,听多了刘阿斗就信以为真了。

如果诸葛亮都贪污的话,那么他蜀汉政权还有谁可以信任,他刘阿斗将依靠谁呢?越想越生气,刘阿斗对相父满怀恨意,于是亲自去追查诸葛亮的遗产数量。

刘阿斗到了前丞相府后,一翻仔细搜查下来后,发现相父没有留下一点遗产,兄弟们都粗茶谈饭,长辈们都穿着粗布衣服。刘阿斗十分不解,就算相父清廉没有贪污,那每年的俸禄、赏赐积赞下来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啊,至少可以过上富豪生活吧,何至于兄弟们只过着温饱生活呢?

刘阿斗问大娘何以清贫至此,俸禄、赏赐之钱粮安在?大娘说俸禄除了少部分留作家用外,其余的跟赏赐一起都赏给伤残将士们了。刘阿斗听后当场痛哭不止,愤怒不已!

刘阿斗气得拍桌子主要有三层含义:其一、对自己怀疑相父贪污腐败之事感到深深后悔,一定是有小人污蔑相父,而自己作为一个君主明显不及父皇那般信任相父;其二、对朝中小人的愤怒,亲贤人而远小人是父皇死前留给自己的,很明显他亲了小人而远了贤臣;其三、对自己没有尽到孝道感到气愤,相父去世了,自己却没有照顾好相父的家人,生为人子而不孝,可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真实写照!


大秦铁鹰剑士


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而诸葛亮生前曾在《自表后主》中对自己的遗产有过一段记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己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派人去料理诸葛亮后事,顺便也查了一下诸葛亮的遗产,发现诸葛亮真的只有他所说的这么多,要知道这点在当时甚至还不如一个小地主。有人说那他至少也过的比小老百姓好吧?其实不然,诸葛亮家大,压根是不够的。而且他的遗产全部只来自朝廷俸禄,没有任何其他来源,这就让他更艰辛了。诸葛亮在他的《自表后主》中上报的遗产是只少不多。

而且他还曾向李严写信说出自身情况:“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诸葛亮是没有任何积蓄,穷的连老婆都没有换洗的衣服。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一国重臣。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对于这种级别的人来说是很少的,毕竟按功劳、地位随便一犒劳也不止这么点。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家人连衣服都没有换洗的。

刘禅得知到了这个消息,先是震惊,然后才是气怒。因为在此之前他虽然得知诸葛亮节俭,但他却无法想象自己尊为相父的那个长辈居然真的这般清苦度日,他为自己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这个“父亲”而生气。

他怒的是自己,因为自己直到诸葛亮死后才发现诸葛亮这般状况,怒自己无能才让诸葛亮为他操劳过度,最终身亡。怒自己再也无法补偿相父,尽孝道,他生气的同时更多是懊悔。

特别是诸葛亮还曾对他说过“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他妻子衣服都没有换洗的,这就让刘禅更加难受了。


刘禅与诸葛亮就好比一对父子,父亲把一切都给了儿子,全力帮助儿子。儿子却没有咋认真关注过父亲的生活,直到父亲死后才知道父亲是怎样节省的,儿子最后估计就只剩下对自己的懊悔与气愤了。

诸葛亮一生清廉、正直,世间少有,其实就冲他敢于公开个人财产这一点就估摸着很多官员做不到了。


夏目历史君


和珅死后,嘉庆皇帝查其遗产气得大拍桌子,怒不可遏;当年蜀汉权臣诸葛亮死后,刘禅同样也查了他的遗产,结果也是气得直拍桌子,心理久久不能平静。只不过嘉庆是在憎恶和珅,而刘禅却是在反思自己,为何刘禅在查看丞相诸葛亮遗产后会如此动怒呢?下面我们便一探这背后隐藏的真相!

诸葛亮的简朴人生

诸葛亮之所以备受后人崇敬,不仅仅因为他的忠贞之心和非凡才智,其节俭朴素之风也是一大亮点,诸葛亮到底有多节俭呢?在《亮自表后主》中有着这样两段记载:

1:“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这是诸葛亮向刘禅的自述,第一段清楚的交代了他自己的财产,仅仅有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农田而已,作为一个丞相,国家重臣,所有的家产还不及当时的一个小地主,不得不令人诧异。第二段更是将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这是在以身作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古今几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语?而诸葛亮不仅说了,他更做到了。

如此丞相,如此薄葬!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为兴复汉室耗尽了自己最后一口气。作为蜀国丞相,一生又劳苦功高,按礼制,诸葛亮的尸身本应运回成都风光大葬,不过尊重这位丞相生前的遗嘱,他的葬礼办的极其简单。军士们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将他葬在了葬在了汉中定军山腰,依山势修建了一个不起眼的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陪葬物品依照诸葛亮生前嘱咐,只将其平时所穿衣物入殓,连其他陪葬的普通器物都不要。如此薄葬,古今将相中,唯诸葛一人。

刘禅的惭愧与懊悔

诸葛亮死后,刘禅命人料理诸葛亮后事的同时,无意之间也查看了一下当年这位简朴相父的余财,而这一查的结果却是大大出乎了刘禅的意料,本来之前刘禅还认为诸葛亮上表自述的遗产只是谦逊之词,毕竟是位高权重的丞相,家产不止那么一点吧!没想到一查,结果还没有之前诸葛亮所说的那么多,诸葛亮家人甚至连换洗的衣物都没有,记得诸葛亮曾给李严的心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这让刘禅十分震惊,震惊的同时也是自责,他不禁怀念起昔日诸葛亮的悉心辅佐,又想到了诸葛亮一生为国操劳,鞠躬尽瘁,最后都是病死在了复兴汉室,北伐中原的途中,更是悲由心生。自己虽事之如父,但何曾尽到过一丝为人子的孝道?看到相父家中竟是如此清贫,连妻子衣物都没有多余可以换洗的,不禁深深自责,气得直拍桌子,懊悔不已。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扶不起的阿斗竟然还会发脾气?究竟是什么事能让阿斗拍桌子?

刘备白帝城托孤,将所有事物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负所托,安蜀国、收蛮夷,紧接着又是亲自北伐,最后却病逝五丈原,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心血来潮,决定看看相父究竟有没有骗自己,于是查看诸葛亮的遗产。

△刘禅剧照

这一查,刘禅看到诸葛亮的遗产清单,顿时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气的直拍桌子。可想而知,刘禅气愤的是因为相父诸葛亮太过清廉。

刘禅陷入了深深地内疚当中……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为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想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后取荆州、舌战群儒、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哪一件事不是为了蜀国大业?


如果说刘禅要是知道自己老爸托孤的时候,老爸和诸葛亮的对话,怕是现在更是要气出病来,刘备建议诸葛亮:“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夜辅,如不行便可自取。”



老爸都放出这样的话来,按理来说,刘禅自己碌碌无为,换做他人说不定早已经取代自己了,可是相父诸葛亮并没有。

接着又想起相父诸葛亮去世之前的多次叮嘱,要求自己的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即可,并不需要陪葬品,有这些陪葬品可以奖赏给士兵,当作军饷。而相父诸葛亮生前也曾对自己说:“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

然而自己却不信,因为相父就算清正廉明,但是丞相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怎么可能会没有丝毫家产?带着怀疑的态度去查相父的家产,如今的确如相父生前所言,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怎么能不生气?刘禅气自己的昏庸、气自己的猜忌、更气当朝的官员没有一个比得上相父。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公元234年10月,蜀汉丞相在北伐的途中操劳过度,于五丈原魂归天际,兑现了自己当年对刘备许下的承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临死前,曾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为丞相。当时的刘禅虽为皇帝,但是刘禅不傻,知道自己才能有限,因此蜀国的大小事情,基本是诸葛亮一人说了算。

诸葛亮一心为了蜀国,为了能让蜀国强大,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也就是所谓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虽然没有二心,可刘禅毕竟为皇帝,对于诸葛亮的行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总归是不痛快的!

诸葛亮死后,压在刘禅头上的这座大山终究是倒了。我想此时刘禅的心中应该是五味陈杂:

诸葛亮死了,那个总是为他遮风挡雨的巨人倒下了,再也没有人为自己抵挡了;诸葛亮死了,自己终于摆脱了束缚,今后的事情就是自己说了算了!


在这样的心情下,当诸葛亮死后,有人向刘禅举报诸葛亮贪污,刘禅立马就信了,派人去查诸葛亮的家产。

诸葛亮临死前,曾给刘禅写过一封信,里面详细的介绍自己的家产:

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堂堂蜀汉丞相,只有这么点家产,刘禅自然是不信。但是问题刘禅派人去查了半天,发现诸葛亮家中竟然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而当年刘禅赏赐给诸葛亮的钱财,都被诸葛亮赐给了将士们!

我想,这个时候的刘禅脸上一定是火辣辣的,他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是如此的两袖清风。此时的刘禅心里一定很恼怒,恼怒自己听信他言,去查诸葛亮的家产,结果还得自己自己被打脸,所以才忍不住气得拍桌子!


通过此事,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蜀汉,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可惜,天命如此,才有了诸葛亮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悲情!


胡史乱翔


三国出权臣,魏国司马懿,吴国孙子远,汉(蜀)国诸葛亮。西元234年10月8日,神一样的诸葛亮驾鹤西去成了鬼。这边诸葛亮刚刚去世,那边汉仁宗刘禅就查诸葛亮的老账,这速度只能解释三个个字——佷恨狠!佷通很,违背,不顺从也。你猜怎么地,刘禅一查诸葛亮的账后,拍案而起,怒不可遏,这是为什么呢?且听福垊慢慢为您道来。

卧龙哥在《自表后主》里向刘禅申报财产:叔在成都有片小树林,都是些桑树,共有八百株。还有薄田1500亩,家人吃穿不及大户地主。叔百年后,家没细软,外无阿堵物(钱)。

刘禅当时心想:叔你就可劲装吧。你堂堂一国之相,高工资高福利,俺跟俺爹没少赏赐你。你活着的时候,我不得不听你的,等你死了,再好好查你的账。诸葛亮死后,刘禅一查。哎呀,我去。孔明叔的家境比写的还可怜,这到底肿么了?李严说:虽然曾赏赐他粮食八十万斛,但卧龙哥还是穷穷穷。孔明兄不是方孔兄,你婶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这,孔明兄都给我说过,他还让我保密。

于是刘禅在朝堂上开始了他的表演,拍案而起!先自责自己对丞相关心不够。再批评有司没有重视丞相生活。继而讴歌了诸葛亮的一生,然后只好说诸葛亮裸捐了。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对丞相家人狠狠地赏赐了一把,而心中却是非常的郁闷和烦躁的。这时李邈说诸葛亮专权,又说后主怕诸葛亮,刘禅的脸掉到了地上,李邈很快就成了李鬼了。

关键是李邈的话,实在太诛心了,让刘禅尴尬而心痛。这就使刘禅想起,诸葛亮不把他当皇帝看待。《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像训儿子一样。后来诸葛亮和李严的对话,诸葛亮说加九锡都不足以赏其功,就是十锡也不过分。九锡就是曹操魏王的那种,十锡就是曹丕取代汉献帝的那种。刘禅听说,真是又害怕又生气,当时却又不能不屈服于诸葛亮,不然自己不仅不是位不保,就连命也得丢掉。《三国志.邓芝传》更是把诸葛亮和孙权相其并论。诸葛亮死后,文武大臣要求在成都给诸葛亮立庙,被刘禅推三阻四,最后勉强同意在沔阳给他立庙。

刘禅回到寝宫,拍案而起,对亲信和宠妃说:别的不说,想当初攻破成都,俺爹可是奖赏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每人五百斤金子,一千斤银子,五千万铜钱,一千匹锦缎。这资产基本相当于未来的马云、王健林了。怎么俺婶会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俺叔家人只顾个吃穿。那么多钱都哪里去了?这诸葛亮生前把我当木偶,死后又埋汰俺们父子。要多少赏赐是多啊?诸葛亮这样做,分明是想让自己在外人眼中就成了罪人,真是毒辣可恨!

谢谢大家。


福垊


刘禅拍桌子完全是因为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写的肺腑之言《自表后主》一文与事实严重不符,诸葛亮的虚报事实情一事在当时着实让后主刘禅大动肝火,这个看似“乐不思蜀”稀里糊涂的刘后主虽然治国无方,但待“相父”一直不错,没想到诸葛亮竟这样做。


那么,事情的原尾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面大有文章。

汉哀帝刘欣是汉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虽有治国之志但无治国之才,早年勤学苦读但晚年贪色纵情,更是公然违背限田令,本来制定的诸侯王、列侯、吏民占田不得超过30倾,而刘欣竟一次赏赐给对朝廷没什么贡献的董贤2000顷土地,让当时的臣民气愤不已。

无独有偶,光武帝刘秀赏给妻舅家良田4700余顷,就连没什么贡献的济南王刘康都有私田800顷。

看到这里,一般人可能对那些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也不会对赏赐的多少有什么其他的想法,然而等你看到《自表后主》中记载,你就会惊讶的发现,诸葛亮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表后主》中记载:诸葛亮根据当时形势,北伐不顺,刘禅稚嫩,各方面都不及魏国吴国,在劝勉后主刘禅清心寡欲、约己爱民的同时,也顺便用事实表白自己忠于朝廷。其中,诸葛亮更是把自己的悉数家庭财产清单上报给了刘禅,刘禅起初并不愿意相信一代名相诸葛亮怎么会有如此可怜的家产。

但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派人查他的遗产之后,气的直拍桌子。“成都有桑八百株,良田十五顷”,这一点确实与诸葛亮上报的一致,而“子孙衣食,自有余饶”实际上是“虚报”,并不是说他报的少,而实际上诸葛亮的家里人穷的连换洗的衣物都没有。

刘禅想到诸葛亮一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祁山;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的功劳,并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诸葛亮的存在,才有三国局面的形成,才有刘备的蜀国。再看一下诸葛亮留下的遗产,不仅仅是愤怒,更是心疼。

刘禅愤怒的是自己无能,连累了相父,更愤怒的是蜀国已再无能人可用,剩下的人不及丞相才能的十分之一。并且当年父亲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曾明确提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么多年过去了,相父依旧是鞠躬尽瘁从无怨言,刘禅更多的是心疼。

有鉴于此,诸葛亮死后刘禅查他遗产,气的直拍桌子,这里的气更多的是对诸葛亮一生“悲惨遭遇的气”。诸葛亮的境界自然很高,不会在财产方面轻易就范,观其少年时代何其潇洒,作为一介布衣又是晚辈却让刘备三顾茅庐。沙场之上,智计迭出,压根就不是冬烘腐儒之辈。而刘备对其也是真心信任,才使得诸葛亮甘愿逆天以酬知己,二人之间的拳拳之情已经超越君臣。刘禅生气,也有一部分是愧对自己的父亲。



小小嬴政


阿斗这个泥菩萨都有三分土性!诸葛亮高低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让温良恭俭让的阿斗生这么大的气?

刘禅与诸葛亮,名为君臣却恩同师徒,更是情同父子。刘备死的时候,刘禅才14岁,诸葛亮42岁。

刘备死后,刘禅年纪小,事事以诸葛亮的意见为最高指示,经过11年坚持不懈的折腾,诸葛亮把自己累死了,也把蜀国折腾的只剩下半条命了!

刘禅的14岁到25岁,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期,要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在皇宫里当囚徒。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去视察了蜀国最关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你以为刘禅真的傻吗?刘禅只是心善而已!刘禅在诸葛亮活着时,对诸葛亮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反正相父你那么帅,你说什么都对了!

诸葛亮死后,还在控制刘禅!诸葛亮死后,给刘禅准备了很多“人才”,诸如姜维、杨仪等人,反而最有水平的魏延和王平要靠边站甚至被处死。

你以为刘禅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染坊吗?不!他要君临天下!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丞相职位,蒋琬,董允和费祎虽然名为丞相,却没有了“录尚书事”的权力,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相权被削弱的同时,必然会有人攻击前任丞相,从而为削弱相权的改革提供合法性!于是核查诸葛亮遗产的事情,就成了刘禅关系的事!

诸葛亮晚年,曾专门做过一次“财产公示”,叫做《自表后主》全文如下

伏念臣 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 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 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 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 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在这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遗嘱”中,诸葛亮自称只有800颗桑树,15顷耕地,刘禅作为长在深宫之中的公子哥,断断不会相信手握蜀国命运的宰相居然只有这一点点财产,于是命人前去核查。

结果是,就是只有这么多!

诸葛亮在智商上面堪忧,情商却高的厉害!

试想一下,如果刘禅发现诸葛亮有万贯家财,有巨额不明来源的财产。诸葛亮必然会有挫骨扬灰的命运,诸葛亮的儿子孙子,也难以善终。

1000多年后,明朝的万历皇帝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张居正,当了10年的大明首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历皇帝在他死后给予最高国葬礼仪。但是仅仅两年后,有官员弹劾张居正贪赃枉法,万历下令核查,件件实锤。万历大怒之下,剥夺了张居正的一切荣誉,他的儿孙们要么被饿死在家中,要么是流放到边关。

当刘禅知道诸葛亮真的家无余财的时候,不能快意恩仇报复这个“监狱守卫”而是只能大耳瓜子扇自己——

“阿斗啊阿斗!你枉做小人!相父何曾负你,你竟怀疑相父的人格!”

智商不足,情商来补!诸葛亮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情商课!


历史知事


诸葛亮对于刘备,对于刘禅,对于蜀汉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的时候不过才27岁,之后一直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帮助刘备夺取荆州,后来又是入蜀,夺取汉中等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永远只是一个至于几千人的丧家之犬。在没有诸葛亮之前,看看刘备一直都是打败仗,只有在徐庶的帮助下打赢过一次。但是之后徐庶就走了。

刘备也是知道诸葛亮的才能,所以在临死之前托孤给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又是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但是在刘备死后,整个蜀中的大权其实就在诸葛亮身上,诸葛亮说北伐就北伐,没有人敢反对,他说不打就不打。实际的掌权者。

但是即使如此诸葛亮也是从来没有想过自立。还是一直辅佐刘禅。中原在234年最后一次北伐,死于五丈原。为蜀汉耗尽了自己最后的一口气。

之后刘禅在清点诸葛亮的家产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数十年依仗的大臣一家人竟是过得如此的清贫,据说诸葛亮的家人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诸葛亮一种只有800棵上树,15顷土地。之后什么就没有了,一个国家的丞相,掌管百官,还有所有的军政大权的人,竟然只有这点财产。在《亮自表后主》中有一段记载:“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什么意思就是自己死了之后,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一件衣服,外面也有没有一点财产,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是愧对陛下。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做到?

刘禅在发现诸葛亮一生都是这样度过的,是何等的愧疚和自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