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汽車產銷大幅下滑:車市尚未觸底

車市的“金九銀十”未在2018年如期而至,對不少廠商而言,今年的“金九銀十”不再是豐收時節,而是一個難熬的深秋。

10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月度產銷數據顯示,今年9月汽車產銷同比大幅下滑。當月,全國汽車產銷輛分別為235.62萬輛和239.4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1.71%和11.55%。其中,乘用車生產202.48萬輛,同比下降11.86%;銷售206.05萬輛,同比下降12.04%。1-9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跌破1%,僅為0.64%。

隨著汽車銷量連續出現三個月下滑,業內預期汽車市場年內難以復甦。如今擺在中國汽車行業面前的可能是,乘用車年度銷量或出現近3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9月份的銷量降幅遠超預期,我們低估了市場多類因素對消費端的衝擊,對車市造成的影響。”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負增長几成定局

9月初,中汽協仍對中國車市維持樂觀態度。儘管當時的數據顯示汽車產銷在7、8月下滑明顯,但中汽協依然維持了全年3%的市場增速預判,並認為“金九銀十”是傳統旺季,市場壓力或會緩解。

不過,從9月的數據可以看到,對此前市場面臨的壓力嚴重低估。儘管環比8月保持增長,但同比降幅較大。銷量不僅沒有回暖,各項數據的降幅均已超過兩位數。

“現在看來,今年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很大。”許海東表示。

此外,由於往年四季度的基數大,後續市場壓力極大。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後幾個月的銷量難以達到去年同期水平,且面臨較大的市場缺口,目前來看,汽車消費需要寄希望於從明年開始回暖。

“現在的問題不是全年零增長或者微負增長,而是負增長的幅度會是多少,從9月的趨勢來看,肯定不止1%。”許海東說。

不過,在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看來,銷量下滑也是市場的正常現象。“前兩年的購置稅政策確實拉動了市場的增速,但也提前透支了部分市場需求,因此今年的車市增速放緩。但這並不能說明中國汽車市場沒有繼續增長的潛力。”師建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他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突破。市場日趨成熟,增量放緩,但是整體呈現出往中高端升級的趨勢。

“中國整個汽車體量到了3000萬輛的檔次,連續多年佔據全球第一。市場面臨的問題是剛性存在的,但是,3%的增長和負3%的增長有本質上的區別嗎?沒有。汽車銷量稍微有點降落,我覺得市場沒有問題,是可以接受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的評判是2030年汽車體量將達到近4000萬輛,所以中國車市沒有遇到天花板。”

可以看到,增速放緩,車市的馬太效應正在加劇。隨著SUV退潮,自主品牌在與合資的競爭中落入下風,自主品牌乘用車9月的市場份額繼續位於40%的市場紅線以下。

在自主品牌內部,表現強勢的頭部企業逆勢上揚,但弱勢自主品牌的糟糕銷量並未得到緩解。吉利、奇瑞、上汽乘用車、廣汽傳祺、比亞迪保持增長之外,其他大部分主流自主品牌銷量下滑明顯,一汽奔騰、一汽夏利、長安、長城、東風、北汽等車企的自主板塊持續低迷。

“對於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來說,這是一個機遇。很多發展當中的問題,有可能會被高速增長所掩蓋。當我們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向增速換擋的新形勢下,我們要看整個汽車產業競爭力和汽車產業的活力是不是在增強,結構是不是在優化,創新能力是不是在提高。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有優勝劣汰的機制出現,不排除有一些不符合市場的技術、產品甚至企業在退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對記者表示。

是否需要政策刺激?

車市的“寒流”也讓經銷商“負重”前行。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數據顯示,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已經連續9個月均處於警戒線之上,經銷商整體經營狀況欠佳。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經銷商還將繼續面臨經營風險增大的壓力。一方面,年底“去庫存”的廠商將庫存壓力轉嫁到流通環節,造成經銷商流動資金困難;另一方面,需求不足使得市場缺乏增長動能,為了清倉經銷商不得不實施激烈的價格戰。

庫存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經銷商或許會面臨長期的雙向壓力。在不少汽車業內人士看來,車市低迷或將延續至明年和後年。

“未來在2-3年內增速相對會比較低。”威馬創始人沈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寶沃汽車集團總裁楊嵩則認為,中國車市今年下半年將繼續下行,明年可能更加糟糕,這種低迷將成為未來至少三年左右的“新常態”。

多位業內專家和車企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若無政策刺激,車市難以回暖,將持續低迷。

10月11日,有外媒報道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9月向政府提交文件,提議將2.0L及以下排量車型的車輛購置稅減半至5%,以此刺激汽車消費,緩解市場壓力。

對此,10月11日晚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稱:“9月,協會確向政府有關部門遞交了協會對當前汽車市場出現的問題的若干建議。但沒有此建議!”據悉,流通協會提出的建議主要與調整二手車稅收政策、發揮汽車金融拉動消費引擎作用、研究開發我國農村汽車市場等相關。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車輛購置稅的降低對車市是有積極意義的,對調節消費非常有價值,能夠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

“從長遠眼光來看,小型車購置稅補貼政策有利於國內車市平穩發展,這樣的積極政策理應成為常態化,而不應成為短期政策。”許海東表示。

不過,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汽協不會作出購置稅減免相關提議。

“政策的頻繁變動不利於中國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希望市場能夠自然地增長。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無需再單純將高速增長作為行業發展目標,更加重要的是擺脫外力幫助,提升品質,實現高質量發展。”師建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