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的“整编74师”是个什么样编制?与军有何区别?

天蓝海蓝542


“整编74师”,全称“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实际上这个番号仅仅存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1946.6——1948.9),其余时间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

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成立,由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升任第七十四军首任军长。下辖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我们先来看下这两个师吧。

五十八师:

1935年俞济时在宜昌整编创立,次年全国陆军开始现代化整编,五十八师被列为调整师。所谓调整师,就是以教导总队为样板,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充实,以应急需,所花经费不多。经整编过后,五十八师总计兵力10923人,编为2个旅4个团,另配属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各一个。全师共配重机枪54挺、轻机枪274挺、掷弹筒243个,迫击炮、平射炮30门,野炮、山炮、榴弹炮16门。如此精良的装备,在当时全国202个步兵师中算得上顶级了。

五十一师:

五十一师前身乃国民革命军补一旅,在江西围剿结束前钱大钧在保定设立编练处,成立6个补充团,编为2个补充旅。王耀武为补一旅旅长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作战。1934年9月,在黄山谭家桥与红十军团作战,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副总指挥兼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总指挥方志敏受伤被俘。随后,补一旅升为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列为正规野战军。

第七十四军在抗战时又换了两个军长。抗战前第一任军长即俞济时,1939年6月王耀武接任第二任军长,1943年春,第三任军长由施中诚接替。第七十四军在抗战中在多场大型会战中重挫日军,有“抗日铁军”之城,美国顾问团曾称“中国国军只有七十四军能打”。

1946年4月20日,张灵甫任第四任军长,第七十四军也随即整编为“陆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年后被粟裕全歼于孟良崮。之后以在战前刚刚被划拨给整编七十四师还尚未参战的3个新兵团和榴弹炮营为基础,重建整编七十四师,邱维达任师长,下辖整编第五十一旅、整编第五十八旅。1948年9月又将番号改为第七十四军,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被解放军全歼。

所以说,整编第七十四师只是第七十四军在历史上经历的一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最强盛的一个阶段。张灵甫虽任师长,但与其他部队的军长同级,军衔中将。这个整编后的美械王牌师,下辖3旅6团共有300辆车、1000匹罗马。全师满编3万余人,各连级单位配备无线电报话机。全师配备12门105毫米榴弹炮、96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75毫米山炮、108门60毫米迫击炮、36门37毫米战防炮、54具火焰喷射器、36具火箭筒、108挺重机枪、2400支美制9毫米M1汤姆逊冲锋枪和加拿大斯泰林卡宾枪、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备9毫米勃朗宁M1911A1手枪。


兵说


整编74师就是74军,下辖51、57、58三个师,只是名字不叫“师”,叫“整编旅”。

国民党整编军、师、旅是国共重庆谈判的产物,当时抗日战争已胜利结束。在美国调停下,国民党同意削减1/5的兵力。国军整编为30个军,90个师,共军整编为18师,全国共设108个师。

国民党为了尽可能保留军、师部队原来番号,将军队进行如下改编

集团军(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以下称呼不变。

整编师师长→中将;整编旅旅长→少将;整编旅下辖团长→上校

可以看出,整编师将校配置,就是军的级别。

整编师辖2-3个整编旅,整编旅下辖2个实编团及1个训练团。或整编师下辖2个整编旅,整编旅下辖3个实编团。

总的情况,整编师与军相比,作战部队人数有些缩减。但蒋介石的嫡系,如整编74师,则保留了51、57、58三个整编旅。满员31000人。

在整编过程中,国共内战爆发。

国民党在北方的一些部队来不及改编就投入了战场,仍保留了原来的番号,例如东北的廖耀湘集团的新1军,新6军,52军,14师,54师,169师等。

内战打到后期,国民党处于颓势,部队士气低落,整编师、旅的将军们怨气蔓延;“仗越打越大,官越当越小”。蒋介石无奈,又恢复了兵团、军、师的番号。


谌人


相信很多学过历史的朋友对国民党王牌“整编74师”和孟良崮战役都不陌生,但是有很多人也非常疑惑,我军为了围歼该师,竟然出动了几乎所有主力,计9个纵队(军),其中五个纵队用于直接进攻74师,国民党军一个“师”何以如此强悍?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我们先来说说74师的由来,其前身是由国民党军著名将领王耀武率领的74军,其在长期的抗战烽火中英勇顽强,战功卓著,打了很多恶仗硬仗,并成为国民党军中的“五大主力”之一,因此,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根据蒋的授意,缩小了编制,但是它是“整编师”,而不是普通师,整编师是国共和谈蒋介石为了掩人耳目研究出来的,即把所辖部队精简整编,把军压缩为师的编制,师辖旅,旅辖团,其实兵力装备并未受到多大影响,相反去除了老弱病残后,部队进一步增加了战斗力。而普通的军一级单位一般辖三个师,每师辖三个团,所以,整编74师相当于军的编制,兵力达到三万余人,它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普通师编制了。


在抗战期间,74军
(整编74师的前身)结构一直比较合理,老兵比例达到惊人的90%,部队战斗力有了极可靠的保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改编了74军,将该军3师9团制改为3旅6团制,压缩了编制,减少了部分人员,精简了人员机构,进一步充实战斗兵员。同时抗战胜利后,一部分老兵退伍,使得整个74师编制结构中,老兵比例下降到80%,但即便这样,该师战斗力依然非常强。
1947年初,由于战争的需要,整编74师又开始回复3旅9团编制,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已经开始在后方安徽地区整训,没有参加孟良崮战役,后来成为重新组建的74师的骨干。解放战争开始后,74师一直充当进攻解放区的急先锋,先后参加了睢宁,宿迁,涟水,两淮等战役,伤亡过万人。其中,两淮虽然取胜,但是该师伤亡3000余人,两战涟水伤亡8000余人,总计超过一万人,超过了该师兵员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孟良崮之前,74师已经伤了元气。后来张灵甫虽然要求补充兵员,但是一直都有缺口,甚至把300名解放军俘虏直接补充进74师,后来安排守垛庄,为后来垛庄失守埋下了伏笔。所以说,74师不是普通师,而是军经过精简整编后的“整编师”,但是其无论是编制还是人数,该师都是军的实力。整编师的出现,不过是蒋为了应付和谈上演的一种手段而已。最后还是被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聚歼。


军情大家谈


74军是三个师9个团,加上军直属队最多时有3万7千人。整编74师是3个旅6个团,加上师直属队,总共26000人,但是编余人员,收容俘虏等等,后来又编三个补充团,加上如私编的缁重团等,合计仍然有三万七左右。在孟良崮战役时,扣除少量留守部队,共26000人参战,(国民党方面数据是22000人参战,由此可以知道,其合法编制就是26000人上下)。

整编74师恢复为74军后,一度只有2个师,兵员还不如整编师时期多。虽然恢复为军后,每军定编可以达到35000人,但是多数军都达不到这一标准,很多军实际战斗人员人数还不如整编师初期,战斗力当然也就更不行。



国民党标准的整编师就是,三个旅六个步兵团的,总计26000人。两个旅四个团的,20000到22000人。至于说,整编到1万5的,那是和平后的远期目标,取消了旅之后的情况。所以,国民党的整编师和军更接近,基本上就是一个军压成一个整编师,连序号都不变。

由于内战全面爆发时,只整编了路南的部队,路北部队仍然使用军的番号,每师下辖3个团。后来,这部分部队继续参加后续整编,虽然番号改称整编师,但是下属旅并未压缩掉一个团。究其原因,这个时候,改回三团制的呼声,已经很高了,所以就直接保留了三团制。第五军,第八军都是这种情况。如第八军在第二期鲁中会战开始时,还是称第八军,到会战结束时,已经称整8师了。这个番号持续时间不长,1948年,又改称第八军了。



(这是一师三团时期的编制,可以看到全师一万多人,每团三千多人,后来压缩到全师9000多人,再压缩成两团制整编旅,约7500到8500人,由于少了一个团,剩下的两个团反而更充实了,当然有的部队一直不满编,那别是一回事儿)

74师,虽然号称全美械,但是到孟良崮战役时,已经是一只国,美,日械都有的部队。其中重火力,冲锋枪,主要是美械,步枪已经换为国械,同时还有少量日械,这些日械可能缴获自日军,也可能从解放军那里得到的,私下截留给补充人员和后勤辅助人员使用,也有用来加强分队火力的,比如华野就在孟良崮缴获不少歪把子机枪。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74师,国,美,日重机枪都有,但从1947年大众日报照片上看,还是以美式1919风冷机枪为主,因此不存在重机枪缺水普遍打不响的问题。



然而,国军74师在孟良崮的覆灭也非毫无意义。国军通过此战大体摸清了华野主力的位置,为国军鲁中会战的胜利铺平了壕沟,随后,国军成功进占鲁中,胶东。3


吴林宝1


张灵甫的整编74师,是比原74军更强大的一支国民党主力,看似降低了编制,在原74军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补充。主帅张灵甫,作为蒋经国的结拜兄弟,终于成为国民党的头号主力,是蒋氏集团的心腹铁杆。

张灵甫的整编74师,主战力4万3千人,下辖3个整编师,七个独立旅。当时的74师,武器装备代表国民党部队的最新,最现代化的配置,拥有美国大口径火炮489门,装甲车218辆。士兵清一色美式装备。张灵甫提拔大量有才华的中青年军事人才带兵,作风硬朗,作战顽强。

抗日战争中,74军立下汗马功劳,在原军长王耀武的带领下,与日军发生无数次硬战,恶战。张灵甫作为74军的一线指挥员,所带领的部队被日军称为【张天师】,闻风丧胆。张灵甫在对日作战中,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十一次受伤,其中五次重伤。蒋介石曾经派专机把昏迷之中的张灵甫直接送往国外治疗,而在伤势还未全愈的状态下,偷偷又回到战场。不能不说张灵甫是个勇敢的抗日英雄。在抗战统计中,74军共歼日军十二万余人,是名副其实的抗日铁军。

张灵甫接替74军后,蒋介石作了大量的补充完善。成为他的御林军。虽然称74师,实力远超集团军。张灵甫的74师,作战主力,加上后勤保障,已经达到5万多人。张灵甫从74师选送860人去美国特训,不同程度地把先进国家的军队管理进行了引进。

当然在解放战争中,张灵甫作为将氏集团的铁杆主力,也躲不开历史的恶运,最后终于为蒋氏集团做了牺牲品。张灵甫是个可悲的人物,销声匿迹在历史的潮流中。


白这个颜色


其实整编七十四师就是一个军的编制,就是名称换了。战后,蒋介石对自己的军队进行大调整将“军”改为“整编师”,补充新式装备和兵力,七十四军改为整编七十四师。不过七十四师中的抗日期间英勇作战的铁血战士比例却小了,他们一部分老了,一部分战死 ,一部分留下来。张灵甫胜任整编七十四师师长,为国民党五大战力之一,号称“全美装备”。


74师的前身74军,在抗日战场上有着出色的表现。抗战前期的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但是有一支军队却在高安一枝独秀,就是74军。

1938年—1943年,可以说是74军最辉煌的时期,两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师长李天霞,施中诚,副师长张灵甫,廖龄奇。他们几乎都是黄埔军校中的高材生,战场上的天之骄子。高安战役张灵甫腿部受伤不下火线,南昌会战国民党众军溃败唯有74军打出了血性和胜利。上高会战,74军更是打出了正面战场上的一次全面胜利,被何应钦称为“最精彩的一战”。



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在陈毅元帅和粟裕将军的带领下全歼了国民党王牌“整编七十四师”。



红雨说历史


看了一些回答,重复的就不啰嗦了,不浪费读者时间,说一点没人说过的。

1946年元旦,整编第74师还叫第74军(同年3月,“军”改编为“整编师”),担任首都南京的卫戍部队,号称御林军。这一天新年,蒋介石带着一众军政大佬(包括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和全国各绥靖区的头头脑脑们),前往第74军观摩学习。在这里,蒋介石讲了一句话,算是为国军“五大主力”的大部分正名分:“新一军、新六军、第18军、第74军作风顽强,功勋卓著,最为国人钦佩,而74军又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1946年3月改编完成后,张灵甫(前排左二)与同僚合影(图注)

很多人根据蒋介石这句话,认为国军五大主力,第74师最厉害,是主力中的主力。有这种看法的人,估计涉世未深,阅历不足。如果蒋介石视察的是五大主力之一的其他部队,也会说对面那支部队厉害,这是“政客语言”。试想,当着第74军官兵的面,最高领袖却说其他的部队最厉害,第74军全体上下作何感想?蒋介石说话很讲究艺术——一方面把第74军排在几大主力最后,另一方面又说第74军最棒,既没有得罪其他几大主力,又单独表扬了第74军。

顺便说一句,整编第74师就是由第74军改编而来,这支部队非常狡猾,在孟良崮覆灭之战中,还有几千人差点漏网——躲在山谷里。要不是粟裕“数学好”明朝秋毫,这几千漏网之鱼很可能逃脱,成为重组第74师的种子。后来,尽管第74师重组,但几乎没有老74师的底子了,在济南战役中再次被歼几个连,最后在淮海战役中彻底玩完。


脑洞大开的历史


提到国民党的整编74师,真是如雷贯耳。国民党的王牌部队,五大主力之首。全副美式装备,装备精良,战士素质高。真正的虎狼之师,是解放军心腹大患。



其实解放战争中的整编74师,已经没有抗战中的74军强了。抗战中的74军,营级以上军官多为黄埔军校毕业生。74军出现战斗减员,国民政府都会优先考虑补充兵源,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会先补充进74军。老兵新兵的比例一般保持在9比1。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军队进行整编,由三师九团变为三旅六团。战士也由4.5万人减少到3万人。


到了解放战争,74师作为国军主力参与了两淮、宿迁等战役,共损失战士1万人左右。国民党为74师补充了8600新兵,但一直没有全部到位。74师的新老战士比例变为4比6,战斗素质比抗战时期大幅下降。

再看74师的装备,与抗战时期相比,步兵营的8挺机枪标配已经变成5挺,后勤部门只有正副班长配备手枪。再经过与解放军的几次战斗消耗,74师的火力装备也已经下滑严重。

美式装备虽然优秀,有一个最大的缺陷,维护不易。1946年,美国有一段时间对国民党实行武器禁运,导致武器装备无法补充,只有用淘汰过的武器代替。

这样看74师,战士战斗力和武器装备精良程度,都已经比抗战时期74军大幅下降。所以,整编74师其实也没有那么强。

反观粟裕的华野,集中9个纵队包74师饺子,每个纵队差不多就有3万人。武器装备也是解放军最好的。张灵甫的猪队友汤恩伯与李天霞又靠不住,被全歼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沧海历史春秋


所谓整编74师,前身是74军,除了改名,基本都没变,所以才叫整编师。

整编74师的前身是74军,想搞清楚整编74师,必须追溯74军的历史沿革

抗战全面爆发前,蒋介石的中央军是以师为战略单位进行调度指挥的,但淞沪会战开始后,老蒋发现一次会战投入几十个师,指挥起来效率太低,于是下令把一些师整合为军。

1937年9月,51师(师长王耀武)和58师(师长俞济时)组成74军,俞济时为首任军长,后58师由冯圣法接任。

1939年初,57师(师长施中诚)编入74军,至此形成下辖3个师的编制。

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为第二任军长。

1943年春,施中诚调任74军军长,为第三任军长。

1946年4月,国军进行改编。整编师由军改建,下辖2-3个整编旅;整编旅又由师改建,但进行了缩编,原辖3个团改为2个实编团和1个补充团,只有个别整编旅仍辖3个实编团。

在此基础上,第74军番号改为整编第74师,下辖3旅9团缩为3旅6团,全师3万余人,张灵甫任师长,实际上是74军第四任军长,军衔是中将。

整编74师编制不少,但人员有缺额,新兵比较多,战斗力不如以往

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是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主力之一,几乎参加了抗战期间的所有大型会战,立下卓越功勋,整编为74师后,编制基本上没少,但74军在抗战中损耗较大,整编为74师后补充了4000多名士兵,这些士兵素质比起老兵逊色不少,整体战斗力不如原74军。

解放战争爆发后,74师作为国军头等主力,一开始在华东站场出尽风头,大片攻城略地,也付出不少伤亡代价。孟良崮战役前,全师累计伤亡超过了1万人,占编制人数1/3。

尽管蒋介石有求必应,答应给74师补充8400名新兵,但这些新兵有一部分只是口头支票,实际补入74师一线的仅有2500人;另外新增加的3个团刚刚组建,还在安徽后方集训,没来得及赶上参加孟良崮战役,因此整编74师实际参战的兵力没变,仍为3旅6团。

人员有缺额,新兵比较多,战斗力下滑,大名鼎鼎的整编74师即便全副美式装备,在孟良崮负隅顽抗,依旧难逃覆灭之命运。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74军或者说74师的辉煌的创造者是俞济时和王耀武,并不是张灵甫,只是因为蒋介石的宠爱,让张灵甫捡了个便宜。

所以与其说是张灵甫的74师,我倒更愿意说是王耀武的74军,只是让人无奈的是王耀武的名气偏偏不如张灵甫。

1946年5月蒋介石下令将74军整顿缩编为74师,从此74军便成了整编74师,虽然说是缩编,可是实际上所谓的整编74师在人员编制上与整编前的74军并没有明显差距。



在说张灵甫的整编74师之前,我们先说说王耀武的74军。

王耀武被我军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中少有的明白人,既是说他做人明白,也是说他在指挥作战方面很有水平。蒋介石也曾夸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在国民党内部也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可见王耀武的军事才华之高是得到公认的,是绝对的“帅才”。

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了淞沪会战。9月1日,为便于系统的指挥作战,即在淞沪战场以王耀武的51师与俞济时的58师组成了74军,由俞济时任74军军长。1939年施中诚的57师被编入74军,74军也因此从两个师的编制扩编为三个师,兵力在3.2万人左右。1940年俞济时升了官,王耀武凭借赫赫战功接手了74军军长的位置,这年57师的师长也换成了余程万。中国在抗战时期有三场著名的保卫战,石牌保卫战、衡阳保卫战以及常德保卫战,余程万即是常德保卫战的指挥官。

1941年3月王耀武率74军参加上高会战,经过上高会战,74军被罗卓英誉为“抗日铁军”,获得“飞虎旗”,王耀武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张灵甫因此役升任58师师长,余程万则带着57师打出了“虎贲”的名头。

1943年74军57师参加常德会战,在常德保卫战中,57师8500余人打到最后,只剩83人存活!

1944年1月王耀武因功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辖73军、74军、79军以及100军,74军则交给了施中诚,张灵甫于当年5月升74军副军长职。1945年4月,施中诚率74军参加雪峰山战役,重创日军先头部队,74军再次获得“飞虎旗”。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74军被调到南京驻防,拱卫京畿,成为蒋的“御林军”!



从74军到整编74师。

74军驻防南京没多久后,施中诚即升为第11绥靖区副司令,此时的74军该让谁接手呢?

蒋介石为此问了74军创始人俞济时,俞毫不犹豫地说:“74军军长一职由副军长张灵甫升补,名正言顺,部队也好带。”

蒋介石听完俞济时的话点点头,然后又去问了王耀武,王耀武在74军的威望毕竟很高,确实有必要问问他的意见。王耀武带着74军的时候便对跛脚将军张灵甫很欣赏,此时又想到蒋介石也很看重张灵甫,自己也乐得送张灵甫个人情,于是便也向蒋介石推荐了张灵甫。俞、王两人皆推张灵甫,很合蒋的心意,蒋高兴了,张灵甫的军长自然是跑不了了。

1946年4月张灵甫升任74军军长,成为名符其实的“御林军”统领,“天子近臣”。

1945年8月至10月,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随后在马歇尔的组织下,我党以周总理为代表,国民党则以张群为代表,签订了两党军队的整编方案。国民政府于1946年2月在南京召开了整编会议,基本确定了整编方案,5月74军整编为74师,即整编74师,师长为张灵甫。

原来的军“缩编”为师,原来的师“缩编”为旅,但是在人员编制上并没有多么明显的变化,实际上只是国民党在“挂羊头卖狗肉”,想以此迷惑我党我军罢了。整编74师在人员编制上仍然是3万余人,并且全副美械装备,它的战斗力变弱了吗?完全没有,甚至因为全部换装美械装备,战斗力反而隐隐超过原来的74军。

蒋志清变成了蒋中正,他也仍然是蒋介石。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蒋介石在明面上宣布整编,将74军变成整编74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我党我军的作用,让我党误以为他确实有作和谈的准备,并放松警惕。




王牌军整编74师的覆没。

74军或者说74师,毋庸置疑是国民党军中王牌的王牌,是蒋最宝贝的王牌军。

74师在张灵甫手里最出彩的时候应该是在淮阴对战陈毅的时候,甚至在粟裕赶来相助后,仍然稳占上风,致使陈、粟两人不得不选择暂退以避锋芒。但是,张灵甫很快也被陈毅他们引进了套里,张灵甫与74师被我军围困在孟良崮,黄百韬想去救去不了,李天霞不想救,即使李天霞想救也许也会像黄百韬那样被拦在外围。

最后,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也死在了山洞里。

曾经战无不胜的74军成为过去。

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又重建了74师,以邱维达为师长。1948年9月,74师又改回74军,但是终究已经不是原来的74军了,更不会有真正的74军的军魂。

最终,重建的74军在陈官庄被我军歼灭,军长邱维达也被我军所俘虏。

胜利属于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