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渡漢江》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從詩歌裡能看出來,前兩句看出來,作者遠離家鄉,客居嶺南,連與家人的書信都斷絕了,歷經春夏秋冬,時間、空間都在這裡十個字裡表達出來。後兩句,看出來作者好不容易回鄉了,那種感情是“怯”,又希望得到家人的音信,又怕得到這音信。在外時候,家鄉是人心裡最美的地方,真的要來到家鄉又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害怕家裡親戚朋友有了什麼變故……所以,並不“敢”去問家鄉路邊的行人。這是字面意思,下面看看詩歌的背景。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作者是宋之問,宋之問詩歌在歷史上評價很高,但是,人品不好,曾經想做武則天的面首,只是因為口臭才沒有做成。更有殺人奪詩的惡名。而這首詩歌的背景,我們來看看。

魏建安後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謂蘇武、李陵也。——《新唐書》

宋之問為了仕途攀附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宋之問甚至給張易之段溺器(廁所用具,不解釋)。所以,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諸人必武則天退位的時候,宋之問作為依附之人,也是被髮配了,發配到了瀧州。後來,一番折騰,偷偷逃回來了。他是這種心態。

於時張易之等烝暱寵甚,之問與閻朝隱、沈佺期、劉允濟傾心媚附,易之所賦諸篇,盡之問、朝隱所為,至為易之奉溺器。及敗,貶瀧州,朝隱崖州,並參軍事。之問逃歸洛陽,匿張仲之家。

你想想一個人,在外呆了很久,混的不好,突然回去了,又想家裡人認識你,大家還記得你,又想大家最好別認出來,要不然親人“噓寒問暖”時候,才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成就,羞於見人。所以是“怯”一個詞。這兩句,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吧?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