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之前。重阳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登高等辟邪、祈福的习俗,所以互道“重阳节快乐”并无不妥,极恰当。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时,重阳节气氛已经浓厚,被人重视,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唐朝著名诗人王维重阳所作的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道出了重阳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在唐朝时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直到今日。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重阳节适值秋季,菊花此际正当盛开时,故重阳和菊花有很多关联,又被成为“菊花节”。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日亲友欢聚饮宴,共赏菊花,有雅趣的文士则会吟诗作赋,是重阳节重要的活动。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1989年起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老人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且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时至今日,重阳节仍然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然而与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相比,倒没显得那么被重视,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如今反而不如七夕。重阳既没有既没有春节那般重要,虽然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但是列入其中应该排在末位。既没有端午那么深的文化蕴涵,又没有中秋那样人尽皆知的传说,能够作为传统佳节流传至今,已属不易。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今天重阳节传统的庆祝活动淡漠了许多,甚至已经被遗忘。今日过重阳节也没有了古人的情致,反而更重视所赋予的尊老敬老的新寓意。毕竟今日不同古时,人们生活的步伐匆匆,不小心就老了,还要记挂着年迈的父母。至于登高。咏诗,没有那么多闲情。菊花还偶尔能见到,倒不知茱萸为何物,能够邀亲朋一聚已属难得。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及重阳节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