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怎么干,合肥市城乡建委提出这些要求……

导读

9月12日,合肥市装配式建筑项目第一次调度会在市城乡建委召开,各级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负责等百余人参会。会议

通报了我市装配式建筑的总体规模以及装配式建筑行业督查的结果,对督查到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相关整改意见和具体措施,就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严肃问责。

装配式建筑怎么干,合肥市城乡建委提出这些要求……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加速推进

传统“粗放”的建筑模式

亟需转型走建筑工业化之路

积极响应

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合肥市自2012年起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市政府专门成立建筑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18年6月前设在市房产局,现设在市城乡建委),建委设立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5年中,领导小组通过主动上门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发展和鼓励企业强强联合等方式,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产业化生产企业,全市建筑产业化构件年设计产能(PC)已达200万立方米,可建设80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工程,钢结构年设计产能达150万吨以上,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产业化生产集群初步形成。

同时,市政府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各类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建筑产业化项目试点示范。

具体举措

1、在公租房项目开展试点

2、向安置房项目延伸

3、向公益性项目推进

4、探索向商品房市场拓展

经开区出口加工区公租房、新站平板显示基地公租房、中科大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和花园大道公租房等项目已陆续投入使用。今年我市实际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装配式建筑怎么干,合肥市城乡建委提出这些要求……

根据职责职能,自2018年6月起,市城乡建委开展了大量创新工作,通过上报项目信息和生产厂家信息,摸清了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家底,建立了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库,制定了新的装配率计算方法,组织了专项督查调研,明确了装配率评审工作的有关要求等,通过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初步建立完善了建委关于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理顺了工作机制,社会和行业反响良好。

取得成绩

据调研,截止2018年8月底,全市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34个,建筑面积599.6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项目13个,建筑面积227.38万平方米。2018年1月至8月全市装配式建筑竣工项目6个,建筑面积54.49万平方米。拟建装配式建筑项目9个,建筑面积

176.87万平方米。自2012年以来,全市装配式建筑(包括在建和竣工)累计59个,建筑面积830.72万平方米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难题。会上,市城乡建委要求各级从事装配式建筑生产的企业和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

装配式建筑怎么干,合肥市城乡建委提出这些要求……

一是解决人才的问题,各单位需加强骨干力量的培养,把组织架构搭建起来,先把基础条件建立起来,打造一只过得硬的新型的产业技术队伍,加强现场督查。其次,加强现场操作工人的培训考核,要求“未经培训的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事灌浆作业行为,不得在《合肥市装配式建筑灌浆施工检查记录表》中签字,已经签字的按不合格处理,并给予相应的信用惩戒”。

二是解决资金的问题,事业开创初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许多单位思想意识薄弱,“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拿出资金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穿老鞋走老路,造成的结果是管理水平跟不上,产品质量品质低下,严重制约企业发展。长此以往,必然将会被行业所淘汰。

三是解决构件的问题,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结构的不同之处是建筑成品之前在工厂已有半成品,故半成品的问题关系建筑的最终质量,如何管好半成品至关重要。解决此类难题需各生产企业严格自觉,健全机构,补充人才,建章立制,严格把关,保证所有出厂构件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四是解决安装的问题,构件合格是安装的基础,现场安装则是质量的关键。各单位需从自身职责出发,需练就慧眼监督,抓住重点关注,保障工程质量。审图机构和检测单位更应加强监督责任,善于发现问题,且及时将问题上报主管部门。

装配式建筑怎么干,合肥市城乡建委提出这些要求……

同时对相关监管部门也提出几点要求,一是监督机构要成立,监管队伍要完善,监督人员要培训,相关人员需掌握相关各项标准规范,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各环节了然如胸。二是要两场联动,把企业的现场、市场行为与评优评奖、招标投标、资质资格相挂钩,对问题企业严肃处理。三是建章制,立规矩,制定《进一步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涵盖装配式建筑全建设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的细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