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財政部互懟被指「甩鍋」,你怎麼看?

央行財政部互懟被指“甩鍋”,你怎麼看?

近日,央行和財政部相關人員接連發文“互懟”,引輿論關注。據悉,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華爾街見聞”撰文《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稱,“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甚至是緊縮的”,“財政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支柱,思考財政問題,一定要站在國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門的立場”“預算管理不健全,導致財政運行存在順週期性,沒有發揮好逆週期宏觀調控的作用”“財政支出以應對短期問題為主,缺少對長期問題考慮的財政制度設計”等內容,被視為央行怒懟財政部。

央行財政部互懟被指“甩鍋”,你怎麼看?

7月16日,供職於財政系統的“青尺”撰文《財政政策為誰積極?如何積極?》回應,文章拋出三個問題“積極財政政策等於提高赤字率嗎?”“財政注資金融機構是虛假的嗎?”“金融機構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受害者嗎?”,並逐一作出闡釋。文章也明確懟回央行,指出金融機構在地方債亂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著“共謀”或“從犯”的角色,絕不是隻會產生幻覺和弱勢的“傻白甜”。並指出“決策思路上仍然屬於小國央行的特徵”。

7月17日,財政部官網發出一篇湖南專員辦的調研文章《湖南專員辦關於防範金融風險的幾點思考》。文章指出當前我國的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需要高度警惕。並稱我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金融部門以國有為主,諸多涉政府信用的融資行為大量存在,這也就意味著財政必然要在防控金融風險中擔負著更大的責任。

據公號“前沿觀察”稱,這輪央行和財政部之爭要追溯到去年底,在財新年會上,有聲音表示要“把外儲歸到財政部去管”,引起徐忠和外管局陸磊的強烈反駁。如今,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財政部在金融領域的強勢擴權明顯,以及財政部統管後,在人事任命方面的擔憂。6月底的2018年IIF中國金融峰會,徐忠演講的核心問題被指是財政,其稱“我國高槓杆風險的根源在於財稅體制改革滯後”,而時隔半月後,其在“華爾街見聞”發文。

據悉,同在6月底,一份關於常德市化解政府債務的專題會議內容紀要流出,紀要中稱“2018年內所有到期貸款和分期還款計劃,一律採用延期、續貸或借新還舊等措施”“不能夠提供降息、延期的,一律作為問題線索,提供給紀委清查”等內容,多少印證了徐忠關於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的表述,引發擔憂。而對於該事常德方面指出有關內容失實,但坦承確有領導“說了類似氣話”,而常德市 “不會按(會議紀要)這個執行”。

央行財政部互懟被指“甩鍋”,你怎麼看?

而對於央行與財政部隔空論戰,據一份由12090人次參與的調查顯示,在“你支持誰?”的調查中,有55.33%的參與者表示支持央行,支持財政部的有13.83%,表示看不懂的有23.97%。而對於“為何互懟?”,有41.78%參與者認為“去槓桿陣痛,踢踢皮球”,有33.61%的參與者認為“金融系統和地方開始博弈”。

公眾號“徐某人有話要說”指出“互懟是為甩鍋”,因為儘管財政收入現在沒問題,但一旦樓市和外貿兩大部門一起出事,後面連環雷響起來,就是金融系統性風險發生之時。而“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是底線”。有網友指出“這口鍋財政真的背不起”,認為財稅體制改革不是財政部一個部門的事兒,而“沒有金融機構的推波助瀾,地方領導和財政部門還真不一定能在融資上玩出那麼多花活”。

央行財政部互懟被指“甩鍋”,你怎麼看?

同時,央行與財政部的互懟則引發部分網友對經濟的擔憂,有網民指出這種在公開媒體上的“你來我往”,實屬“罕見”,“由此可知經濟大環境令官擔憂到了什麼程度”,“看來經濟確實出問題了,而且問題不小”。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8%,超預期0.1%,統計局解讀稱,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但有很多網友則對於這種“互懟”給予了肯定,“不爭論不進步”“有爭議,有商討,允許有多種聲音出現,這就是社會在進步的表現”,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指出,我們希望專家之間互相探討,瞭解很多信息,遵循一定的前提,真理越辯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