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财政部互怼被指“甩锅”,你怎么看?

央行财政部互怼被指“甩锅”,你怎么看?

近日,央行和财政部相关人员接连发文“互怼”,引舆论关注。据悉,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华尔街见闻”撰文《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称,“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思考财政问题,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门的立场”“预算管理不健全,导致财政运行存在顺周期性,没有发挥好逆周期宏观调控的作用”“财政支出以应对短期问题为主,缺少对长期问题考虑的财政制度设计”等内容,被视为央行怒怼财政部。

央行财政部互怼被指“甩锅”,你怎么看?

7月16日,供职于财政系统的“青尺”撰文《财政政策为谁积极?如何积极?》回应,文章抛出三个问题“积极财政政策等于提高赤字率吗?”“财政注资金融机构是虚假的吗?”“金融机构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受害者吗?”,并逐一作出阐释。文章也明确怼回央行,指出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绝不是只会产生幻觉和弱势的“傻白甜”。并指出“决策思路上仍然属于小国央行的特征”。

7月17日,财政部官网发出一篇湖南专员办的调研文章《湖南专员办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几点思考》。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需要高度警惕。并称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金融部门以国有为主,诸多涉政府信用的融资行为大量存在,这也就意味着财政必然要在防控金融风险中担负着更大的责任。

据公号“前沿观察”称,这轮央行和财政部之争要追溯到去年底,在财新年会上,有声音表示要“把外储归到财政部去管”,引起徐忠和外管局陆磊的强烈反驳。如今,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财政部在金融领域的强势扩权明显,以及财政部统管后,在人事任命方面的担忧。6月底的2018年IIF中国金融峰会,徐忠演讲的核心问题被指是财政,其称“我国高杠杆风险的根源在于财税体制改革滞后”,而时隔半月后,其在“华尔街见闻”发文。

据悉,同在6月底,一份关于常德市化解政府债务的专题会议内容纪要流出,纪要中称“2018年内所有到期贷款和分期还款计划,一律采用延期、续贷或借新还旧等措施”“不能够提供降息、延期的,一律作为问题线索,提供给纪委清查”等内容,多少印证了徐忠关于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表述,引发担忧。而对于该事常德方面指出有关内容失实,但坦承确有领导“说了类似气话”,而常德市 “不会按(会议纪要)这个执行”。

央行财政部互怼被指“甩锅”,你怎么看?

而对于央行与财政部隔空论战,据一份由12090人次参与的调查显示,在“你支持谁?”的调查中,有55.33%的参与者表示支持央行,支持财政部的有13.83%,表示看不懂的有23.97%。而对于“为何互怼?”,有41.78%参与者认为“去杠杆阵痛,踢踢皮球”,有33.61%的参与者认为“金融系统和地方开始博弈”。

公众号“徐某人有话要说”指出“互怼是为甩锅”,因为尽管财政收入现在没问题,但一旦楼市和外贸两大部门一起出事,后面连环雷响起来,就是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之时。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是底线”。有网友指出“这口锅财政真的背不起”,认为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财政部一个部门的事儿,而“没有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地方领导和财政部门还真不一定能在融资上玩出那么多花活”。

央行财政部互怼被指“甩锅”,你怎么看?

同时,央行与财政部的互怼则引发部分网友对经济的担忧,有网民指出这种在公开媒体上的“你来我往”,实属“罕见”,“由此可知经济大环境令官担忧到了什么程度”,“看来经济确实出问题了,而且问题不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超预期0.1%,统计局解读称,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有很多网友则对于这种“互怼”给予了肯定,“不争论不进步”“有争议,有商讨,允许有多种声音出现,这就是社会在进步的表现”,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指出,我们希望专家之间互相探讨,了解很多信息,遵循一定的前提,真理越辩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