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長春媽祖宮位於泉州豐澤區法石社區東段的泉州灣出海口,距長埕古碼頭僅百步之遙,與文興古碼頭、美山古碼頭相毗鄰,與海關泉州常關法石分卡遺址、河泊所遺址、報稅口遺址以及美山媽祖宮聯通相應。始建於清代,佔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2001年列為泉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長春媽祖宮

殿宇坐北朝南,現存建築自南而北由拜亭、天井、正殿組成,正殿面闊、進深三間,抬梁式木結構,硬山式屋脊;拜亭四柱腳八卦頂,頂蓋採用無樑結構,呈蜘蛛結網狀藻井,如迴文織錦般華蓋,整座宮廟極具閩南傳統建築規制佈局和清代古建築風範。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閩南建築風格

正殿神龕塑有媽祖雕像,兩側配有“千里眼”、“順風耳”雕塑,氣象莊嚴肅穆。同治丁卯年(1867年)由當地長埕村近代首富陳亞婆兄弟獨力落架重修擴建,煥然一新,規制更臻完善。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網狀藻井式八卦頂蓋

同治年間,陳氏兄弟自福州購得上等福杉三船,專用於重修長埕陳氏宗祠和長春媽祖宮以及興建現今的石頭街244號陳氏民居。至今長春媽祖宮內尚存有同治丁卯重修碑記石刻一方和陳氏兄弟撰書石刻聯對:

長沐恩波殫心頂禮,春謀匠石獨力肩成

鍾英毓秀於今法石猶靈,山峙水流此地長春不老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媽祖宮正殿

武安尊王與四王爺

長春媽祖宮除了供奉媽祖娘娘之外,還有武安尊王和四王爺,他們共同庇護長春全境的幸福安康。在民間傳統中有文武尊王——文安尊王許遠、武安尊王張巡,二者皆是安史之亂時的忠臣義士。明末清初愛國義士洪承畯撰寫的楹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便是盛讚張巡、許遠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貞不貳。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四王府誕辰

“王爺信仰”是閩南和臺灣南部最為獨特的習俗,閩臺地區十分普遍,並且在民間信仰體系中佔有重要席位。雖然王爺信仰沒有像“媽祖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那樣受到歷代封建王朝皇帝的冊封,其信仰傳播的範圍較小,但是,它具有不同的特點:王爺不一定是王公貴族出身,可以包括對國家和民族有突出貢獻的官員、平民被授予的稱號,甚至是對靈物的崇拜所賦予的尊稱。

長春媽祖宮的四王爺分別為:“大王李府千歲”、“郭聖王”、“康元帥”、“雷府千歲”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信眾供奉

抓鬮定筵碗

長春媽祖宮沿襲傳統的敬奉儀式,用抓鬮決定筵碗由誰提供。在這古老的敬奉儀式中,敬奉神靈一般有三種規格不一的筵碗:二十九筵、三十六筵、四十八筵。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筵碗敬奉

以二十九筵為例。首先將要敬奉的二十九種供品羅列出來,然後分別寫在小紙條上,摺疊好,開始抓鬮,誰抓到哪一種供品,就敬奉對應的供品。之所以要這麼做,是為了要體現出神靈的旨意,敬奉供品,要由神靈來決定,這是對神靈的尊敬。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信眾虔誠剪影

佈施海中亡魂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二,泉州長春媽祖宮都會佈施溺水亡魂,又稱“鄉靈公節”,這個傳統至今已有好幾百年。長春媽祖宮正對著茫茫大海,海難之事並不在少數,其中有些亡魂沒有人來超度,久之便成了孤魂野鬼。秉著自利利他的精神,長春媽祖宮每年都會佈施一些食物和紙錢,讓這些亡靈得到安息。一來,佈施亡魂,是慈悲為懷的善舉,可以積陰德。二來,也可以庇護全境安康,闔家幸福。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鄉靈公節”之牽水轉

在進行佈施海中亡魂的時候,需要一個牽水轉的儀式。所謂的牽水轉就是用竹條做框架,然後外面糊上一張張長短不一顏色各異的紙條,還有竹子搭建的梯子。當牽水轉開始轉動起來的時候,海中的亡魂就可以通過竹子搭建的竹梯上來,這樣就可以將它們從茫茫大海中解救出來。

泉州民間信仰巡禮之:長春媽祖宮

興建的武安尊王殿

如今長春媽祖宮正在興建武安尊王殿和四王爺府,準備為武安尊王與四王爺重塑金身,以求以神靈之力來護佑地方風調雨順,安享太平。

責任編輯:視野LR18001,組稿:陳章仕 吳澤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