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師贊成背誦幫助孩子「積累」 但要注意背誦形式和內容選擇

全国名师赞成背诵帮助孩子“积累” 但要注意背诵形式和内容选择

■學生正在閱讀語文課本(資料圖 藍業佐 攝)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語文不能強行灌輸和死記硬背,認為這樣學到的知識記不住,且得不到很好的運用;也有家長說,只要理解了意思,不需要背誦也行。但是國內語文界兩位從教數十年的特級教師卻不約而同地提出同一個觀點:學語文,一定要記!要背!

對此,東莞教師也贊同兩位特級教師關於背誦的觀點,認為死記硬背並不是完全不可取,屬於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但從方法和技巧上而言,學生如果學會一些花樣背誦,學習起來會更有趣且輕鬆一些。

特級教師

學語文 死記硬背不可少

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提出,所謂死記硬背實際上就是“積累”的過程,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 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黃玉峰還表示,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因為節奏感在裡面。此外,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指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很難想出來。

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也表示,讓孩子在其記憶力最旺盛的時候,通過背誦將最經典的古詩文化作自己的血肉,這是形成終身語文能力的“童子功”。當然,並不是所有古詩文都要背,而是選擇背誦經典詩文,且越多越好,肚子裡“別人的東西”儲存多了,漸漸就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了,必然出口成章,行文流暢。

東莞教師

贊同背誦

低學齡孩子更有必要

東莞朝天實驗學校語文教師余文真認為,背誦能幫助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積累,識字寫作初期,孩子肚子裡東西並不多,不背很難實現有效積累,會導致寫不出來,作文就言之無物,或者匆忙結筆,考場上的時間很有限,不太可能在沒有積累的情況下去創造,平時的背就顯得尤為重要。二是記憶力的問題。記憶力是可以後期進行訓練,如果孩子不斷的讀、背,他的記憶庫慢慢擴充,容量越來越大,他能記的東西也會多,而且不斷的訓練,他記東西會越來越快,記憶力的重要性不止體現在學習上。三是語感的問題,讀多了語感被培養起來,他們的思維會更細膩敏感。

也有部分家長有疑問,孩子背了現在還不能理解,背了還有用嗎?對古詩詞以及優美的語句,可能高齡段的孩子理解起來比較容易,那麼對於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要如何去積累?東莞松山湖實驗小學語文教師顏麗瓊認為,低齡段的孩子確實不可能去完全理解所有的內容,不理解的情況,只能通過多讀、反覆讀才能熟記於心,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死記硬背,但也千真萬確屬於“積累”的過程,“很多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開始學習國學,那麼小的孩子不可能完全理解,但依然會去背誦,去記,屬於先儲存,等到了一定的階段和年齡,能理解後,孩子運用起來便會相對容易。”

花樣、選擇性背誦和反覆讀更好

顏麗瓊表示:“作為語文老師,平時我不直接要求背,而是要讀,反覆讀,直到自然背誦為止,低年級的孩子還可以在反覆讀中自然識字。”

東莞石碣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廣東省名師工作室指導老師鄒冰凌指出,平時課外閱讀的積累,老師、家長可以花一點心思變換一下花樣,採用四種方式幫助孩子進行積累。比如主題式積累,圍繞一箇中心話題積累豐富的語言信息,例如:圍繞時令季節、父愛母愛、友情等主題,可以積累有關成語、格言、詩詞或者文段等。又比如情境式積累。將學生已經積累的各種語句運用到一種新創設的語境中去。通過情景使用來強化學生對積累的使用意識。比如現在秋天到了,可以積累一些名家關於秋的描寫的語段,或者直接鼓勵把閱讀中看到的好詞佳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去。再比如比較式積累,閱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將相同題材、相同主旨的語段或者詞語集中在一起,作比較式的積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進而加深感知和積累,並從中悟到一些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精妙所在。最後還有復現式積累。定時通過積累背誦小競賽等多種途徑複習或運用積累的語段或語句,促進學生的爛熟於心乃至言隨意動。

余文真還建議:“背的東西要有選擇性,譬如散文就不建議背誦,散文是形散神不散,直到初中寫作文,大部分還是寫人敘事為主;學生不能把握到這一點,背多了相反會跟他們完整地寫人敘事產生衝突,可以多背詩歌、對聯,培養一種節奏感。”(記者 覃鳳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