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金來源看18年基建投資

去年以來,財政部50號文和87號文已經對地方融資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範,同時財政部92號文和發改委192號文則對PPP進行了整肅,再結合去年貫穿全年的金融強監管壓力,一時間市場出現了對18年基建投資的悲觀情緒。

從資金來源看18年基建投資

按照基建投資資金來源的基本劃分,我們看到,國家預算內資金在基建資金來源中佔比約為15.89%,遠非資金來源的最大項目。另一方面,回顧歷年財政收入增長情況,其大致與名義GDP增速保持同步。而去年的赤字目標3%,赤字額度2.38萬億,根據17年名義GDP實現額,18年絕對赤字額度並未變化,仍為2.38萬億,再考慮到近年來基建投向在財政支出中的佔比由9%左右提升至接近11%,預計基建當中預算內資金仍將保持一定增速。而在國內貸款方面,儘管17年基建相關貸款遭到了較強的監管壓力,但目前為止社會融資貸款餘額仍保持13%左右的高增速,預計基建投資中國內貸款項目增速將較此前水平小幅下行至10%左右。

從資金來源看18年基建投資

而作為基建最為主要的資金來源,自籌資金的項目構成極為複雜,既包括不受財政赤字限制的政府性基金,也包括城投債、專項建設債等債項融資,此外,PPP項目投資也大多計入了自籌項目。我們綜合各類公開數據,對自籌項目進行了進一步拆解。

政府性基金方面,其資金來源受到地方政府供地的較大影響,自2017年以來,隨著土地市場的持續火熱,其最低增速亦達到了27.5%的水平,我們按照財政部公開的細項估算其中約有40%-42%的比例投向了基建投資。此外18年度地方專項債安排發行額度1.35萬億元,比去年目標大幅增加5500億元,這部分資金也將計入政府性基金。從這一點上看,18年基建投資中來自於政府性基金的部分大概率將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從資金來源看18年基建投資

城投債方面,一方面,財政部早在14年就已經對城投債做出了嚴格規定,禁止了地方政府對城投公司進行直接或間接擔保。隨著17年以來監管壓力越來越大,“城投信仰”逐步消退,城投債發行規模較16年明顯縮減。另一方面,18年城投債總到期額高達1.4萬億,面臨較大的置換壓力,這也將削弱城投債部分的融資功能,預計這部分資金將在17年的基礎上繼續萎縮。

而PPP大概率仍將對基建投資形成較強的託底作用。儘管17年年末集中退庫導致PPP項目總數和投資總額增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PPP項目退庫部分有90%左右處於識別階段,集中清理退庫對實際投資額影響有限。另一個角度看,PPP項目平均投資建設週期約為3年左右,考慮到16-17年度PPP項目一直維持較高增速,則18年PPP實際投資額度出現明顯下滑的可能性亦不高,預計PPP部分資金來源至少將維持30%的增速。

綜合以上各方面情況看,儘管18年基建投資面臨著赤字率下調、地方政府債和城投債融資受限等一系列壓力,但政府性基金和PPP項目仍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我們也以各部分佔比加權的方法粗略估算了18年基建投資增速,預計其大致仍將保持13%-13.5%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