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第一高僧,与双妻同居不染,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近代第一高僧

虚云法师

(1840-1959),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60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也是近两百年来中国第一高僧。1951年农历九月十二圆寂,世寿120岁,戒腊一百零一。作为近代禅门首位泰斗,虚云法师的主要贡献,除了恢复重兴多个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副会长就更多了,而他本人则是首届佛协名誉会长。他本人的经历、见闻、修为、言行,富有传奇色彩,也许更值得后人了解与学习。

虚云法师初生下来时是一个肉团,其母颜氏夫人骇恸,气壅而死,故一生为母忏悔。自幼即厌荤食,性喜恬淡。13岁时,跟随父亲奉生母祖母灵柩回老家安葬。葬礼之中,初见三宝法物,有喜欢之心,从此渐弃举子业而嗜佛典。随之萌发弃世出俗之愿。17岁曾只身欲往南岳衡山出家,行至半道被父截回。后来又被父亲强徙至福州,并为之娶回田、谭二氏,强禁锢同居于一室,为其举行新婚。虚云却居内而无染。久之,出尘之志益坚。

近代第一高僧,与双妻同居不染,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清咸丰八年(1858年),虚云法师19岁,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偕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投常开老人坐下出家,取法名古严,又名演澈,法号德清,即虔心奉佛,诵读经书,习学仪规。次年,依妙莲受具足戒。

光绪八年(1882),虚云法师二度朝礼普陀,为报亲恩,再礼五台。是年七月一日,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一直拜到五台山。经南京渡江到浦口,在狮子山寺挂单过年。再由狮子山寺起香,经苏北入河南,经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后在洪福寺挂单过年。正月初二再起香前进,拜到五月底终于到五台山显通寺。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23个月,这种毅力,实不是常人所能及!

光绪十年下半年,他礼拜北岳恒山、西岳华山。翌年春抵西安,礼慈恩寺大雁塔、华严寺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及兴教寺玄奘法师塔。然后入终南山,在南五台结茅修行。这时在南五台结茅的,还有觉朗、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师,虚云与诸师同参究,他自觉甚有饶益。

近代第一高僧,与双妻同居不染,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后来,虚云法师仍在各地参访:到衡阳岐山寺礼恒志和尚,到武昌宝通寺礼志摩和尚学“大悲忏”法,到庐山海会寺礼志善和尚,到九华山礼宝悟和尚,到宝华山礼体性和尚,到宜兴礼仁智和尚,到句容礼法忍和尚。光绪十七年(1891),他在南京净成寺与杨仁山居士往来,讨论《因明论》、《般若灯论》。以后又到九华山结茅修行。

虚云法师曾以此一对联自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五帝: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皇帝。四朝:满清王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难:生为肉球、饥寒雪掩、痢疾待毙、口流鲜血、失足堕水、大病顿发、索断浸水、险遭剖腹、全身枯木、遭匪毒打。

在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武汉,毛泽东问周恩来,为什么你办事总是那么圆满?周恩来答道,主席,我除了马列,还有佛法。毛泽东很好奇地问,你皈依了哪一个人?虚云老和尚,周恩来就给毛泽东讲了虚云法师的故事,听完之后毛泽东很是动心,就想叫虚云老和尚到武汉来。但遭到了拒绝,虚云法师说,自古法王大于人王,主席要皈依,请他到南华来。此事后来就不了了之。


近代第一高僧,与双妻同居不染,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1952年11月4日,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于北京召开,汉、藏、蒙、傣等各大民族佛教徒派代表参加,虚云法师被推举为第一发起人。在向中央政府的呈书中,虚云法师力请当局允许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并提出不许再拆除寺院、毁坏佛像、焚烧经书,不许强逼僧尼还俗等寺院保护管理办法。政府采纳同意了。

1953年,年已114岁的虚云法师,谢绝了中央政府到北京安度晚年的邀请,也谢绝了庐山大林寺、南华禅寺等各大名刹的邀请,在佛源、觉民等禅师的陪同下,步行到达云居山,发大愿要重修祖师道场。

自此老和尚开始了在云居山的修行,并在这里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时光。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数。虚云和尚移居云居山的消息很快就传开后,各地僧侣闻讯亦接踵循迹而来,不到一个月,云居山已住僧数十人,从此山中天未亮之前又复闻钟鸣板响,经咒之声开始回荡于山谷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