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来了,地方债也“随风起舞”

截至9月16日,已披露的将在本周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已达71只,面值总额为3788.85亿元,这将是地方债单周发行量的历史新纪录。此前,地方债发行量最高纪录出现在2015年11月2日至8日当周,为3627.31亿元。

台风“山竹”来了,地方债也“随风起舞”

近期地方债集中发行,8月31日,仅当天,浙江、山东、湖北发行了超过1200亿元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券,直接导致财政部政府债券发行系统瘫痪。不过这也阻挡不了地方政府的热情,湖北直接改用书面形式来公布债券发行应急投标书。

这场加急加量加速度的冲刺,已经拥有惊人的成绩——截至8月底,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已超过3万亿元。按照年初设定的近4万亿元发行计划以及财政部要求,还有近1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主要集中在9月完成,加上7月的7569.5亿元、8月的8830亿元,今年三季度累计发行地方债将高达2.6万亿元。目前来看,9月上半月单债券一级市场共计发行地方债规模为2413.98亿元,较8月上半月的2112.59亿元,增长301.39亿元或14.27%。

台风“山竹”来了,地方债也“随风起舞”


地方债

所谓地方债,是指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简单来说,就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向银行机构借钱欠下的债务。这些举债回来的钱,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

地方债为何集中“飞舞”?

近期地方债进入赛车模式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从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下滑压力仍比较大,近期地方债的发行至少能够作为下半年经济的一个支撑点。另外,清查地方隐形性债务和清退PPP项目让很多项目停工,政府不得不注入新的资金置换债务来推动这些项目。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通过拉动投资保增长。这一轮地方债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地方在建项目和新项目,主要用于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收费公路、水利建设、学校建设、环境保护等基建项目,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

说白了,发这些债主要就是用来还旧债以及搞基础建设。未来几个月,基建及相关行业将是最有钱的行业,也将会支撑起四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速。

显然,经历了这半年去杠杆带来的沉寂,地方债如火如荼重新起飞,是有着政策铺垫的。日前,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债券将参照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不再对银行承销比例有20%的上限。也就是说,银行在地方债方面,可以放开购买地方政府债券。8月中旬,财政部发文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同时,这些债券的投标利率比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上浮40个基点,并且有免税优惠。所以,不仅是发行限额放开,信用背书做足,而且还上调了收益率。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预计下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保持高位的格局将延续。所以,地方政府债券加速发行更要把好项目质量关,专项债券切实做到收益与融资平衡,避免为今后留下隐患。同时要引导地方债流向实业而非地产,在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早见成效。

台风“山竹”来了,地方债也“随风起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