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家校羣」淪爲「拍馬屁羣」

“老師在家校群裡發了作業,我一直猶豫要不要回復”。“每到逢年過節,我就糾結,要不要給孩子的老師發祝福短信?”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的家長們再也不必為這樣的問題煎熬了。

事件起因

15日晚,人民日報官微轉發了新華網《防家校交流群成“拍馬屁群”!青海西寧一區教育局出臺規定》一文,報道了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9月28日印發的《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該規定對“家校群”內容做出了明確要求。報道很快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網友紛紛建議在全國推廣這一做法。

西寧市城西區的“五要”指:發佈信息要符合教育方針、政策;發佈信息要注重實效;發佈信息要傳遞正能量;發佈信息要文明有禮;發佈信息要規範嚴謹。“五不要”是:一是休息時間不要發,信息發佈要在工作時間內,切實保障廣大學生、家長的休息權利。二是作業、成績排名等不要發,學生作業教師要當堂佈置,不得在交流群中發佈,不得發佈學生考試成績,同時批評表揚不發,拉票評比不發。三是未經區教育局許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動信息不要發,一般性通知,原則上不點贊、不回覆,避免“拍馬屁群”的出現。四是與工作無關的言論、圖片、鏈接等信息不要發,如商業廣告或商品營銷,嚴禁教職員工成為“微商”,避免“廣告群”的出現。五是他人隱秘信息不要發。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

熱議1

教育局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

當事教育局:家長普遍比較滿意

昨日,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嚴老師介紹,出臺規定的初衷是為了切實減輕老師和學生家長的負擔,理順家校管理,對相關行為做出規範。刨除國慶7天假期,規定出臺剛剛一週,目前正在貫徹落實之中。從學校收到的反饋情況看,家長們普遍比較滿意。

嚴老師說:“畢竟,家校聯繫群是一個聯繫的功能,賦予它太多功能,一是沒有必要,另外也會干擾老師和學生家長的交流,給家長老師造成一定的負擔。”

老師聲音:莫讓“家校群”成老師負擔

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吳輝告訴華商報記者,他自己也在幾個家校群裡,不堪其擾的就是家長刷屏。吳輝介紹,刷屏有兩種情況,一是很多家長喜歡接龍,比如自己的孩子買了個什麼保險,其他家長跟著接龍。二是逢年過節時,家長會在群裡發一些祝福老師的信息。這本身沒什麼,但一些家長沒有誠心,一路複製下來,不僅流於形式,造成刷屏現象,還給老師增添了負擔。回覆吧,實在回覆不過來,不回覆吧,又顯得沒有禮貌。

“西寧市城西區‘五要五不要’比較有針對性,我對此持贊成意見。”吳輝同時對“五不要”中的“不發作業”有不同意見。“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對於小學一二年級比較小的孩子,他們不太會寫字,也沒有養成記錄的習慣,老師在家校群裡發作業也是方便家長。如果是三四年級甚至更高年級的孩子,那當然不需要發了,應該讓他們養成自己抄作業的好習慣。”

律師聲音:教育局管得是否有些過分?

雲南華恆律師事務所主任曾維昶認為,教育局出臺的《五要五不要》是自身教育行政管理的職責範圍,但內容上過於詳細,涉及到微信交流的具體方式方法,如“一般不使用語音交流,不濫用私人化表情”等,似乎管的太寬了,還有一些內容也值得商榷,如“學生作業教師要當堂佈置,不得在交流群中發佈”、“一般性通知,原則上不點贊、不回覆”,作業的佈置,為什麼就不能同時在平臺發佈呢?點贊不點贊、回不回覆是家長、教師自己的自由,是不是管得稍微有些過分了?

陝西仁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梁廣玄則認為,家長對老師在網絡平臺拍馬屁實際是社會上權力崇拜不正之風的縮影。因為目前教育資源有限,老師在教育方面擁有許多隱形權力,這導致老師和學生家長二者的地位存在天然不平等。QQ和微信群等家校平臺本來是學校和學生家長溝通交流的工具,但是現在演變成了家長對老師巴結奉承的一個新的渠道,西寧城西教育局率先出臺該規定禁止不良行為是很有針對性和必要性的,應該大力提倡和給予支持。

熱議2

家校群應該是怎樣的?

家長心聲:希望在全國推廣

李先生:孩子的學習是一家人的大事,家校聯繫群是瞭解孩子在學校表現、和老師交流溝通的窗口,很有必要。自己的QQ、微信群除了“家校群”沒有設置“消息免干擾”,其他群都設置了。以前每逢節假日,尤其是教師節,經常能看到家長在群裡祝福老師的各種信息,鋪地蓋地的。自己本來沒打算髮,看到其他家長都發了,擔心對孩子不好,也就跟風發了。如果本地也有這樣的政策,以後就再也不必為這些事心煩了。

高興:西寧市城西區的做法很好,希望這種做法在全國推廣。

小興:太好了,這種不正之風是該治治了,多少家長對這種拍馬屁深惡痛絕卻又為了孩子不得不做。

王先生:老師在群裡發通知後,其他家長總是回覆“收到”“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等信息,由於自己是夜班,看到的往往是家長的刷屏信息,老師發的重要通知往往很難找到,導致孩子被批評。後來,老師特別建立了一個通知群,規定這個群裡不允許家長跟帖、點贊、回覆,有效解決了刷屏等問題。

吳先生:為了方便和老師溝通,孩子的語、數、英老師各自建立了自己與家長的聯繫群,感覺負擔很重,呼籲減負。

張女士:女兒上五年級,老師規定,群裡佈置作業後,家長必須回覆,否則會單獨給家長打電話,造成的結果往往是刷屏,如果強調不需要回復,那就好了。

專家觀點:安靜的家長群才是常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說,出現問題是因為沒有明確界定家長群的性質,制訂家長群規範,而這是我國中小學缺乏現代治理,導致家校責任邊界模糊的問題在家長群中延續。

從家長群的性質看,家長群應該是發佈家校聯繫信息的工作群,而非自發建立的聊天群、交流群,也非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情況的學習情況彙報群,對此,學校老師在建家長群時,就應該明確,並制訂清晰的群規。學校老師有重要信息,比如開家長會,學校因極端天氣調整上課時間等,才在家長群中發佈,除此,其他所有信息都不再發布,包括學生的作業、考試的成績、學校表現等都不得發佈。如果家長在群裡討論交流育兒經,教師也需要明確制止。安靜的家長群才是正常態。 華商報記者 陳有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