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是坐以待斃,從鄭莊公的故事中看明白這一點必定大事可成

小不忍則亂大謀,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自亂陣腳,讓自己處於被動的。

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武公的王后姜氏,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寤生,次子叫共叔段。姜氏對共叔段特別偏愛,幾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卻均遭到了拒絕。

“忍”不是坐以待斃,從鄭莊公的故事中看明白這一點必定大事可成

武公死後,長子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姜氏見扶植共叔段不成。便請求莊公將京邑封給共叔段,莊公不好拒絕,只好應允了。

大夫祭仲知道後,立即面見莊公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太大便會對國家便構成威脅。按照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大城不得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得超過國都的五分之一。可現在分封給共叔段的都城這麼大又非常重要,不但不合法度,而且這樣下去的話恐怕您將來也制服不了他。”

莊公卻並不驚慌,淡淡地說:“母親喜歡這樣,我怎麼能讓她不高興呢?”

“忍”不是坐以待斃,從鄭莊公的故事中看明白這一點必定大事可成

其實莊公心裡明白:自己勢單力孤,共叔段身後還有母后支持。過早動手必遭外人議論,說我不孝不義,不如先讓他們惡事做絕,待罪惡昭彰之後,再討伐除之。 共叔段到了京邑之後果然將城池進一步擴大,逐漸地把鄭國西部與北部的一些地方也據為己有。

大臣們見此情形萬分焦慮,對莊公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您要怎麼辦,請早下決心!

莊公假裝生氣地說:“你們就不用擔心了,我自有我的主意。”

此後,共叔段又將他的地盤向東北擴展,竟與國外接壤,此時又有大臣來見莊公,說:“應該除掉共叔段了,如若再讓他擴大土地,得到民心的人就是他了。”

莊公說:“他多行不義,人民是不會擁護他的。他的地盤雖然擴大了,但一定會崩潰的。”

共叔段見莊公屢屢退讓,還以為莊公怕他,更加肆無忌憚,糾集民眾,加固城郭,徵集糧草,修整武器,編組戰車,並與母后姜氏約定日期,企圖偷襲鄭莊公,弒君奪權。

莊公對共叔段的一舉一動早已看在眼裡。當得知共叔段與姜氏的行動日期後,就命大將子封率領二百乘兵車提前進攻京邑。歷數共叔段之種種罪行,這時京邑人民也倒戈相向,反攻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鄭莊公伐鄢,後共叔段畏罪自殺。他們的母后姜氏也因大勢已去,無顏面再見莊公而離開宮廷。

“忍”不是坐以待斃,從鄭莊公的故事中看明白這一點必定大事可成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鄭莊公一心殺弟,卻先步步退讓,對姜氏的無理要求屢屢滿足。身邊大臣皆驚駭擔憂,惟有莊公卻不以為意,坐觀其大,靜觀其變。直到共叔段終於起事謀反,莊公方才痛下殺手,並且窮追不捨,斬草除根。

鄭莊公有千古“陰毒”之名,但是他的謀略手段,可以為我們所借鑑。

要知道,“忍”不是消極地坐原地而待斃,而是積極地運籌帷幄,以備其變:時機一旦到來,便直搗黃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