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农村坐席吗?你最喜欢吃哪道菜,为什么?

张旭卓


说起小时候农村坐席,我的印象里小孩子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有一方面除外,那就是虽说你的年纪小,但属于“舅舅”身份的时候,那可就是“高人贵客”,要在主桌的主客位置落座的。

小时候坐席的点滴记忆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困难。家里来客后,小孩子是不准“上席”的,大都是被大人撵到街上玩耍去了,等到客人吃饱喝足,才能吃一些剩菜的。

如果遇到亲戚家有喜事,有时候会跟着奶奶去“坐席”,说是坐席,可在桌子上是没有座位的,一般是奶奶抱在怀里或者站在奶奶身边,奶奶钳一筷子给我,再自己吃,如此而已。

过去农村孩子较多,所以姐弟之间相差年岁也大。记得真正当“主客”的那次坐席,是外甥“吃大面”的时候。在我们当地风俗中,外甥吃大面这一天,舅舅最大,连他姥爷也不例外。所以,那一次,我算是“正儿八经”地坐到了主桌主客的位置。每上来一道菜,主客不拾筷,另外的客人是不能动筷子的。所以,每一道菜,我都是第一个尝。那是长那么大以来,最有“主动权”的一次。

最喜欢吃的菜肴

如果说那时候最喜欢吃的菜肴,当属“蒸丸”和“扣肉”以及“地瓜拔丝”这三道菜了。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当地农村,有个红白喜事,蒸丸、扣肉、地瓜拔丝是不可少的“硬菜”。那时候,人们生活条件普遍困难,平日里很少吃到肉和糖,而蒸丸、扣肉那肥而不腻的两道菜最为“抢手”,那香甜的地瓜拔丝当然也是小孩子的最爱。

如今,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但在建行渐远的老家坐席,蒸丸、扣肉还是不可或缺的菜肴。我们老家的蒸丸可是有很大名气的,在我们当地叫蒸丸,出了我们老家后,被称为“辛庄蒸丸”,一些市里的人们都专门驱车到我们那边的饭店品尝蒸丸呢。而出了小城,又被冠以“招远蒸丸”的名号,这招远蒸丸还是鲁菜中的一道名菜呢。

如今,农村的宴席上的菜品也是花样繁多,一些海参、鲍鱼等都成为了桌上的寻常菜。但我还是喜欢农村老家厨子做的蒸丸、扣肉,因为这两道菜还是他们做的“地道”,带着浓浓的乡情,每每吃上一口,就会找回儿时的味道……


建行渐远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农村坐席吗?你最喜欢吃哪道菜,为什么?

说起小时候的农村坐席,在我们这个县南北风俗有较大差异。北部因为靠海,对外交流较多,风俗比较开化,宴席的菜以海味具多,盛菜的工具当然是碟子;而我们南部,俗称老南乡,风气略嫌闭塞,我小的时候没见过碟子,我们那儿全是大碗。所以我们那儿遇有红白喜事,特别是喜事,宴席上讲究的是八大碗,菜品也绝无海味。

我们当地的风俗,坐席是每桌8个人,每席8道菜,全用大海碗盛着。当时结婚啥的都是选择在冬腊月农闲季节,并且往往是腊月底,这样做是为了节约,摆席剩下的东西,正好用于过年。冬腊月摆席,用大海碗盛菜,不像碟大那样一会儿就凉,热气腾腾地让人看着暖和,吃起来过瘾,乡土气息浓厚,所以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当时农村人结婚,都是邻里之间互相帮衬,我们半大孩子,往往会被派上端盘子的角色。八大碗菜,都是我们这些孩子端给客人,所以印象较深。至于八大碗都有啥,根据各家情况不完全相同,但大套是四荤四素,互相搭配,后来随着生活提高,要脸的人家又讲究“免青”,即免除青菜,一色的鱼肉。

我印象里的八大碗,荤菜有扣肉、丸子、糖醋鲤鱼、猪肘子、整只的鸡,也有的有红烧肉,素菜有两样不能缺,这就是蒸豆腐和拌粉条。


丸子是用精肉剁细做成,有的个头不大,一碗总有十几个;也有的是大个的,一碗4个,叫做四喜丸子。不管大丸子小丸子,一般是蒸的,入水氽的丸子是汤菜,一般不上席。

肘子也是加料入味蒸熟,软烂可口,这是个大菜硬菜,也较受欢迎。

扣肉是最受欢迎的荤菜,我们当地的做法和其他地方的扣肉用料不一样,长大以后在饭店吃的扣肉多是用猪头肉做成,而我们当地是大肥肉,即大块的白肉,做法我不知道,我只记得父亲做扣肉时,会在肉上抹上蜂蜜,这样做是为了上色,也是使扣肉香甜可口。当时这道菜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扣肉往往在头天便开始蒸,蒸得非常料,入口即化,虽然是大肥肉,却一点也不腻。记得我当时端盘子,往下撤菜的时候,转过墙角总会偷喝一口剩下的扣肉汤,那个感觉至今难忘。


整只的鸡一般也是蒸的,这样入味好,也能蒸透蒸烂,老人孩子都比较适合。

糖醋鲤鱼给我印象深的是那造型,还有那酸甜的味道,不过淡水鱼刺多,我一般很少吃。

豆腐是我们这儿宴席必有的素菜,不过说是素菜,但与卤汁的充分融合,吃起来一点不比荤菜差。粉条也是必备的一道菜,我们这儿是龙口粉丝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和粉丝相关的风俗也很多,比如农村过年,都要吃的拌合菜,必以粉条为主。


齐东晏子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很亲切。

在我们那里(辽宁东部的一个小农村)办酒席的场合很多,房子上梁,搬新家,老人做寿,生孩子,结婚,老人过世甚至最近这几年流行的升学宴,基本都会办的非常隆重。其实要分开说的,这里唯一一个区别就是如果是办丧事的话,酒席的标准没有人会在意,准备的也比较一般。但是现在生活好了,酒席的标准也差不到哪去,只是那种气氛没有品尝的心情了。

其他的我们主要说说结婚的酒席吧,这也是所有酒席中最隆重规格最高的。在我们那里,如果办酒席的话,是办两天的,结婚的前一天叫做“半截席”,这个主要是本小组的人前去吃席,人不多,一般二百多人左右,菜肴也不是很丰盛,前一天主要是为了第二天酒席备料,将所有材料都准备充分了,不让第二天有任何耽搁。而第一天半截席的标准一般都是用一些边角料做菜,十二个左右,味道平平。

第二天正席的时候,作为东道主家那是一辈子中最开心的事儿,基本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我们那边没有什么特别传统的美食,基本都是家常菜,只不过非常丰盛和隆重。而且大锅菜,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特别的味道,香,那是真的香。

从上初中开始,每逢寒暑假赶上吃席的时候,我们几个差不多大的就要承担端方盘的角色,一个60*80的铁盘子,一般里面会放8个菜,两人一组,分凉热,等到开饭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但是在众人开饭之前,我们这些端方盘的小伙儿也会提前吃好。一般十来个菜,大多都是我们爱吃的,而且不限量,管够吃。尤其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母亲都是去帮衬厨师的角色,肯定亏待不了自己家的孩子。小时候爱吃牛肉,我记得那个时候妈妈动不动就端来一碗肉来给大家吃。

正席一般16或者18道菜,10道热菜6道凉菜或者12道热菜6个凉菜。这要看东道主家的条件了。但我认为,很多菜其实真的是凑数的,往往上桌前多少,吃完了还剩多少,这些菜往往也是最廉价的,丢了也不心疼。

正席的硬菜,猪肘子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大铁灶专门烧肘子,软嫩咸香,油而不腻,而请的大厨每年不知道要接多少场宴席,早已轻车熟路,做的味道深受欢迎。烧鸡也是不可少的,一般这都是买现成的,买的都是比较小的,味道就不说了。鱼是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一般都是红烧鲤鱼,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宴席上吃到过一次真正让我喜欢的鲤鱼。排骨一般都是炖的土豆或者西葫芦,肉很少。但都是农家自己养的土猪,味道很好。对虾也摆上了正席的餐桌。我们这个地方的海鲜很贵,基本上除了虾在正席上是看不到其他海鲜的了。

真的都是一些家常菜,没有特别突出的。但如果说让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那无疑是我家乡他们做的一种在外地从来都没有品尝过的汤,姑且叫做猪杂汤吧。

那是用猪肠,猪肚,鸡蛋,香菜,还有一些猪下水剁碎后勾芡做的汤,在我们那里百分百的说没有人不爱喝。一般这个汤是在人们已经做好了等待开饭的时候上的,几个大水桶往地中间一放,然后把碗筷架子放在旁边,人们就一股脑的上前盛汤。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上菜之前喝汤就喝饱了,吃饭的时候苦恼不已。至今我仍觉得这是东道主家的套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一道好汤,真的有颠倒乾坤的作用。

在农村吃席,都是乡里乡亲,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聚在一起,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朋友,所以这个气氛要远远胜过菜的味道。觥筹交错中,气氛和感情愈加升华。

但是这一两年来,一般的镇上也有较大的饭店了,可以承办各种酒席。如果是不想麻烦的主人家,很多会选择在饭店办席,只有正晌午一餐,而且所有服务由饭店服务员承担。如果是在饭店办席,那么一家出一人前去就够了,少了几份热闹,也少了些许气氛,怀念的那种感觉不复存在了。


熊九闹盛京


我是北方人,我们那里的酒席菜,菜品有很多,但小孩子最喜欢的,无疑都是糖稀饭,也就是甜汤,用米酒和罐头烧出来的。在我们那里,甜汤和鸡蛋汤基本上是最后开始上的,因为酒席菜有很多,上菜又不是那么快,在到一半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就吃饱了,然后就跑出去玩了,到了甜汤上来的时候,大人们都会喊一句,糖稀饭(甜汤)来了,赶紧过来喝喽,然后小孩子就赶紧跑过来,拿着勺子过来喝,通常情况下,一桌一碗是不够的,我们那里都是上两碗,就怕不够喝的,反正甜汤的成本又不高。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道菜。

酒席上大人呢,我发现他们更喜欢吃大肠和羊肉,我们那里的酒席菜有个猪大肠炒青椒,还有个羊肉白菜汤,大人们吃这个比较多,还有红烧肉他们也爱吃,就是很肥的那种。

到了后来,桌子上有鸡柳的时候,小孩子也都开始抢了,这个菜容易空盘子。其余的菜呢,也都还好吧,如果有青鱼,肯定有小孩把青鱼壳拿走的。


这个汤在我小时候最受欢迎


小幸福的萌萌雷


有点映像,那时候最高兴,最常吃的就是村里的结婚酒了,小伙伴们一起挨家挨户去帮忙借桌椅板凳,那情景现在想想都是满满的回忆!由于以前条件有限,炒菜调料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鱼,肉很多也是以生态饲养为主,甚至灶台也是以木材火为主,所以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很本味的,很香,具体要说哪道菜最好吃,映像比较深刻的是红烧肉,浓墨赤酱的颜色,更像是妈妈的味道,还有就是以前能大口吃肉的时候,估计也只能在酒席上了,而且酒席上的菜也是以肉类为主(沿海除外),没有现在这么花样多,你说能不好吃吗?



熊大的美食与生活


点心好吃尤其是炸香蕉

1、八冷碟:炙骨、油鸡、红鸭、风鱼、蛰皮、彩蛋、香菌、芹菜。

2、八热菜:如意海参、八宝酥鸭、花酿冬菇、三鲜海圆、荷花鸡茸、一品枣莲、麒麟送子、全家合欢。

3、点心,水果,汤羹当然也是需要的!









开心不等待


我小时候家是河南省洛阳市郊区一带,我们这一带家里有婚丧嫁娶,红白事的都是在家里做“洛阳水席”,我小时候吃坐席最喜欢的是:红薯汤(蜜汁红薯)、八宝饭。那时的小孩大都喜欢甜食,当然,肉肉类也很喜欢,如:红烧肉,滑肉,连汤肉片等等。


即然说到洛阳水席,那就多说几句,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传统名宴,始于唐朝。

洛阳水席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名宴之一。

洛阳水席是前八品(凉菜,四荤四素),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24道菜。

洛阳水席有二个特点:

1.全部热菜都汤汤水水;

2.洛阳水席热菜是吃完一道撤一道,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更新循环。

胡椒,醋,高汤(煮肉的汤)是水席的灵魂。


蜜汁红薯,水席热菜中的一道,小时候做桌时,要上“甜汤”类时,会先上一碗清水,让每人把自己“料味碟与勺子清洗一下”,因为前面的都是“咸的”,后面是“甜的”,怕串味。

小时候坐席,一上蜜汁红薯和苹果汤,那都是小孩子们的。

下图为我小时候坐席时最喜爱的“蜜汁红薯”。


小时候坐席还有一个最爱就是“八宝饭”,甜的,小孩们都爱吃。

八宝饭,八宝饭,顾名思义,上面有八种“宝”,果脯、白果、葡萄干、红豆、玉米、山楂膏、核桃、红枣干(根据地区不同,厨师不同,“八宝”也会有所不同,但都会选择带“甜”味的食材)。

做法挺简单,将果脯、白果、葡萄干、红豆、玉米、山楂膏、核桃、红枣干这“八饭”均匀摆放在碗里。

“江米焯水”后捞出,均匀平铺在摆好“八宝”的碗中。

取一蒸笼,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后将“八宝饭”放入蒸笼的篦子上,上气后再蒸15-20分钟,蒸的时间长,“八宝饭更加松软可口”。

再取一碗口大一点的碗或盘子,将蒸好的“八宝饭”反扣在这个碗上。

最后就是调制“蜜汁”了,炒锅里放上清水,将白糖(也可以用蜂蜜,也可以二种都用)也加进去,用勺子搅拌,熬成蜜汁,将熬好的蜜汁浇在八宝饭上,一道香喷喷的“八宝饭”就做好了。

因为“蜜汁”是比较稀稠的液体,所以在吃之前一定要用勺子把“八宝饭”和“蜜汁”搅拌均匀。


儿时吃坐席,蜜汁红薯与八宝饭真的是最爱。

下面再奉送几张“洛阳水席”的几道热菜。

依次是连汤肉片、焦炸丸、假海参。


人在风上走


我是沈阳这边的,85年的,那时的条件还没有那么好,但谁家办事头好些天就开始热闹了,大家伙帮着张罗事,我们孩子是最高兴的,一帮帮都是亲戚朋友的在院子里跑,玩。记得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酥白肉和拔丝地瓜,这俩菜是小孩最期盼的,也是每桌最后一个上的,四喜丸子现在也有,办事必须的一道菜,那个野鸡脖子,就是一卷一卷的,有的地方也叫卷仟,这玩意里边卷着馅,也特别好吃,是凉菜里的。小时候虽然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但气氛最好,现在的事庆就是收礼为主了,东家都是摆一通就完事了,接完钱,大伙吃完一散各忙各的,没有了过去的那种亲情热情,哎,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







博揽群


欢迎阅读,可点击上方关注,了解更多农村知识,农村故事!

看到题目就想到我们当地的特色“八大碗”,真的勾起了满满的情怀,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去吃坐席,那时候条件不好,十岁以下的一般都跟着家里大家旁边挤着坐,不占位置的,听父亲说过他小时候去坐席出人情3毛钱。

九十年代以前生活不富裕,八大碗真的只有八碗,那时候没还圆桌,办酒席全是方桌。坐席也是有讲究的,会请一个专门主持事宜的人记人情账簿,按辈分,按远近安排座位喊你坐。像结婚如果来了表舅,那要坐主桌,因为远道而来,要好好招待。

一桌八个人,正好对应了八大碗,每人一副碗筷,两人面前一个酱油碟,上菜前先散点花生瓜子,正菜前有一个冷盘,最里面是糖醋萝卜,外面一圈圈再围着猪肝,香肠,咸鸭蛋,花生,红绿丝等拼凑而成。

这边上菜的风俗是要端下一道菜了,就把上一道吃剩的盘子撤下来,盘子要拿去洗了循环用,不会摆上满满的一桌。下面介绍下我们这边传统的八大碗和上菜顺序:

1、猪皮杂烩,头道菜

2、糯米肉圆,非常特色

3、涨蛋糕

4、红烧肉

5、淡菜萝卜粉丝

6、鸡汁粉丝

7、羹

8、红烧鱼

后来条件好了,慢慢的加到十个菜,十二个菜,十六个菜,已经见不到当初一扫而光的情景了。

阅读后欢迎点赞关注本人,留言讨论,带您了解更多农村的人,农村的事,谢谢!


田间小云娘


吃酒席在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是非常的流行,过去的话因为生活水平低,家境都不是很好,所以说人们有了婚丧嫁娶都是自己买菜,然后在家里搭简单的灶台,于是便有了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水席,也就是酒席,而说到酒席也是不同的地方规矩不同。



像我的老家就位于农村地区,自己小的时候也是特别的喜欢吃酒席的,像过去因为生活条件所限,到了吃酒席的时候就可以解解馋,在我们那吃酒席也叫做桌或者吃桌,也就是吃酒席的意思,像吃桌的话几个凉菜,几个热菜,几个荤菜和素菜都是相当的讲究的。


刚开始的时候先是三四个凉菜,然后就是小炒肉配青菜,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后面的大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菜,分别有块鸡,块鱼,整条鸡,整条鱼,还有红烧肉,甜米饭,小的时候特别的喜欢吃甜米饭,里面有青红丝和蜜枣,自己小时候特别的喜欢吃蜜枣,不知道你们小时候做过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