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說的那些「術後忌口」,到底該不該信?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首先我想說,我真的很反感街坊鄰居,親戚朋友提的各種醫療養生防癌建議。你說他沒安好心吧,他也確實想為你好,只是不小心坑了你。這種鹹吃蘿蔔淡操心的事情,我奉勸各位還是少做的好。

曾經,我的一個學生接了個自己遠方親戚的電話,應該是親戚的朋友住院了,似乎住院手術的恢復過程還不是非常順利,於是便過來討教我的學生,到底是不是醫生的操作有錯誤或者存在醫療事故的可能性。

我的學生沒有回答他任何問題,因為不光是他,連我這個“偷聽”他打電話的人都猜得出來,那個親戚的提問本身就很有傾向性,充滿了對那個醫院的不信任。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試想,一個三甲醫院的醫生,對自己沒有親眼所見的醫療行為都不會輕易給出自己的意見,那麼這些從來沒有學過醫的街坊鄰居,又是誰給他們的自信呢?

似乎你一生病,所有你身邊的人都成了祖傳老中醫,就沒有他們不懂的,也沒有他們不敢說的。這年頭,瞎說也不用上稅,你卻永遠也不知道自己隨意的一句話,會給病人和主管的醫生帶來多大的麻煩。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一、手術完千萬不能吃“發物”?

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半門診的患者會問我這個問題,剩下的一半,估計也只是憋著沒問而已。

最經典的例子是,一個大娘一邊誠懇地問著你,是不是不能吃“發物”,說“發”的時候,一個手從攥拳到慢慢張開,似乎在比畫一個花骨朵的發芽過程一樣,讓你一下子就能理解她要表達的意思。

就是說,有些食物,能夠刺激腫瘤的種子在身體裡面開花結果。這個“發”字,實在是形象生動,深入人心。但是這種“發物”,真的適用於腫瘤嗎?

其實,如果說西醫的腫瘤學發展是一位200 歲的長者,那麼中醫在腫瘤方面還只是個20 歲的孩子。有人會反對說,中國人很早就會治療腫瘤了。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但是腫瘤的好發年齡平均是60 歲,中國人以前平均年齡是多少歲呢?中華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平均壽命是:東漢,22 歲;唐朝,27 歲;宋代,30 歲;清代33 歲;民國時期35 歲。

其實只有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們的壽命才逐漸追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1985 年我國人均壽命68.92 歲,2010 年,部分地區才超過70 歲。以前我們對於年齡的描述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實際上,能活過50 歲的人已經算是少有的高壽了,又怎麼能期待那個時候的中醫祖先們對於平均60 歲才發病的腫瘤有獨特的治療理念呢?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所以千萬不要拿祖傳了幾千年的中醫理論,去套現在的西醫,這就好像喝咖啡啃大蒜,紅酒配豬蹄一樣,未免是一種過於奇葩的混搭。

腫瘤的發病是由環境因素和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非常多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也根據證據級別把它們劃分為I 類致癌物(確切證據)和II 類致癌物(證據不明確)等,這才是科學家無論是在細胞,還是在動物,更是在人體已經被證實的東西。

但是我們老祖宗的這些所謂的“發物”,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並沒有發現其中任何成分會致癌。其實我理解很多手術後的患者,他們也是抱著任何能夠提升癌症治療效果的心情去向醫生詢問的。

我也同樣理解很多患者將信將疑地離開,最後仍然選擇避開那些所謂的“發物”,

因為大部分醫生都可能會非常不耐煩地說“沒有‘發物’這一說!”然後便把病人打發走。

這並不是醫生和患者的錯,醫生說的是科學和事實,而病人需要的更多的是安慰,他們更需要知道的是,為了讓我的爸爸腫瘤不復發,我能不能做點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沒有什麼忌口,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如果醫生不告訴我,那我只能去網上查。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由西醫引導患者去適當選擇正確的飲食策略,比否定任何飲食策略,放任病人自行選擇,要有效得多。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二、得了癌還能吃雞肉嗎?

與其說這是一個科學問題,不如說這是一個心理問題。村西口養雞的老張頭得了肺癌,麻利地做了手術,然後術後很開心地和家人生活,自家的雞也吃了不少。

但是過了兩年,腫瘤復發了。在彌留之際,老張頭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腫瘤

早期的自己會復發,於是只好總結出一條經驗,雞肉是發物,發物致癌。

這時候,村東口的老劉頭也得了肺癌。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老張頭拖著虛弱的身軀趕緊跑到村東口,告訴老劉頭,千萬不能吃雞……

這是最常見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在癌症患者的身邊,也許每天都在發生著。“他化療花了好多錢還是復發了,千萬別化療啊!遭罪”“不能做手術啊,不做手術還能活長點,做了手術馬上人就沒”這些謠言無時無刻不在傷害著本來有治療機會

的患者。

那麼,老劉頭在對癌症完全不瞭解的情況下,聽說了吃雞肉“導致”的惡果之後,就找到我問個究竟。但他發現我完全沒有按照套路出牌,一點也沒有給他講雞肉的營養物質和“致癌機理”,而是問他:

“我說,吃雞肉不會致癌,您怕嗎?怕的話就別吃,吃鴨肉您怕不怕?不怕就吃鴨肉。”

我從來不會去解釋一個東西為什麼“不致癌”,因為這往往是很困難的。研究證明無害,但是謠言證明有害的東西,你是沒法解釋的,因為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癌症對於患者來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正是因為無助,才會相信任何他們能夠理解的事情。在手術之後,我們需要患者均衡營養,像正常人一樣健康地生活。

“忌口”是層出不窮的,今天說不能吃雞肉,明天說不能吃鴨肉,這樣下去,患者什麼都不吃了,難道就健康了嗎?

首先,建議家屬一定要明事理,聽醫生的話,不要聽信網上的謠言,更不要道聽途說。另外,如果患者自己對於某種忌口確實有牴觸情緒,也建議家屬不用過於和患者理論,只需要順著他的意思來即可。

但家屬一定要知道的原則,就是均衡營養,不吃雞肉,就要適當加強蛋奶、魚肉的攝入,以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如果說非要說一些忌口的話,只要把最關鍵的兩樣忌掉,比什麼都強。這兩樣一個叫作煙,一個叫作酒。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三、辛辣的食物不能吃嗎?

這應當是一條傳播最廣泛的謠言了,甚至我們很多醫生也在說,絕對不能吃辛辣的食物。其實在中醫當中,我可以理解辛辣對於一些藥物寒涼溫熱的影響,食物之間的配伍禁忌等。

但是在西醫當中,特別是手術後,對於辛辣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而且有大量的研究可以作為證據。

辣椒是否防癌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討論,作為醫生,一個病人剛剛做完手術,問我能不能吃辣椒,我該怎麼回答呢?

曾經一個四川的病人來找我諮詢術後的飲食,家裡人說,老太太就是不聽話,本來是無肉不歡,結果現在燉湯的肉還能吃點,炒菜的肉是一點都不吃了,每天就是吃素唸佛的,把家裡人急壞了。

我看了看老人有些尷尬又無奈的樣子,把他的家裡人叫出了診室,我小聲地問老人:“大娘,您老實告訴我,我看您是四川人,是不是以前特別能吃辣。”

看老太太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我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老太太本來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四川辣妹子,這一做完手術,家裡人肯定告訴她不能吃辛辣的食品,這下子老人的飲食習慣一下子被改變了,她一時間肯定很難適應。

我趕緊把老太太的家裡人都叫進來,真誠地和他們解釋:“手術是我做的,現在老太太恢復得非常順利,所以如果還信我的話,聽我一句勸,給老太太的菜裡稍微加上點辣椒調劑調劑。”

兩個人似乎不理解,難道不是說,只要生了病就不能吃辣了嗎?其實,除了胃手術的患者,辣椒都是不忌口的,而且研究表明,適當地吃辣椒對於胃黏膜還能起到保護作用

同時,辣椒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這也是一種抗氧自由基損傷非常好的食品,長期服用甚至能夠減少癌症的發生。

那麼對於胃和食管手術的患者,吃過量的乾紅辣椒對於胃黏膜以及胃黏膜下面的神經會產生強烈的刺激,這是需要避免的,但是並不是說,辣椒就完全不能食用,少量添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所以如果患者因為不吃辣,那就嚴重影響了正常飲食的攝入,那麼家屬沒有必要那麼刻板地認為吃辣就是不好,我這麼老的大夫況且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地學習,更何況那些年輕的家屬呢?

民間的謠言大多是自古傳下來的,之後被老百姓不斷演繹,並不代表著科學性,也並非“存在即合理”,也更不適用於現代人的疾病觀念和疾病譜。

那個老太太自從改善了飲食之後,每頓可謂是“吃香的喝辣的”,以至於後來再到我門診常規復查的時候,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世上有什麼比吃得幸福更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呢?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四、只要輸液就不用自己吃東西?

在營養領域,盛傳著一句話,被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視若真理。那就是“ If the gut works,use it.”也就是說:“當胃腸道功能允許時, 應首選腸內營養。”人類進化了6500 萬年所形成的腸道,是天然的,也是最好的吸收營養的工具,它的強大超乎人們的想象。

人體的小腸只有4 ~ 6 米長,但是小腸上面有非常豐富的絨毛,用來增加與食物的接觸面積,促進營養的傳遞和吸收。

如果把小腸的絨毛全部熨平了展開,它會有200 ~ 400 平方米大小,將近一個排球場的大小,正是這麼大的面積,才保證了人體吸收營養的速度和效率。

小腸之後是大腸,也就是醫學當中的結腸,結腸的作用是什麼呢?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協助排除糞便。

你可以把自己理解為食物,當你走進超市的時候,超市借給你一個筐(消化液)用來幫助你裝東西,但是當你離開超市的時候,超市又把這些筐取回去(見圖2-5)。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所以人體每一個器官的構造都合情合理,比我們人為地干預要更加智能、精細、節約。所以如果能利用腸道,是一定不要靠輸液的。

輸液是什麼?是醫生根據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把糖、脂肪乳和氨基酸溶液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到一起,然後再加入離子,加入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輸入人體當中。所以我們輸入多少就是多少。

首先,這些能量的配比只能接近人體的最佳吸收配比,但一定不是最佳,也許糖水多了,也許脂肪多了都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輸液的營養只能滿足人體的基本需要。

另外,人體到底缺不缺鈉和鉀,補充的電解質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都需要根據抽血的結果來看。

我當病房主治醫的時候,經常碰到長期輸液的病人發生嚴重的嗜睡,查房的時候覺得狀態很蔫的病人,我會讓他們立刻查一下血中的離子。檢查結果往往都是會發現病人嚴重的低鈉,導致的大腦水腫,以致出現意識淡漠的症狀。

所以輸液往往會導致電解質的失衡,只能依賴於經驗和定期的監測。除此之外,人體的營養素除了我們已知的以外,還有大量的是我們所未知的。

或者說,我們補充進去的這些營養素,雖然是公認有效的,但是到底病人自己需要不需要,是不是過量了,那就沒有人能夠知道了。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輸營養液還隱藏著更多的隱患。例如,有些患者存在嚴重的心功能不全,長期大量輸液,很可能會加重患者心臟的負擔,誘導出現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等新問題。

但是腸道就不一樣了,它聰明得很,如果人體不需要這樣東西,腸道會視如糟粕,相反,如果人體需要,那麼它會視如珍寶。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這也很好理解,腸道的上皮黏膜細胞其實就泡在人體的組織液當中,假設人體處於低鉀的狀態,那麼細胞周圍的組織液也會低鉀,導致上皮黏膜細胞低鉀,這個時候如果來了一堆富含鉀離子的食物,那麼上皮黏膜細胞就如飢似渴地去吸收這些鉀離子,然後像接力一樣,一級一級地把它傳遞迴血液中去。

之後人體就不缺鉀離子了,這就使得這些上皮黏膜細胞周圍的組織液也富含鉀離子,上皮黏膜細胞自己也是“富得流油”,這個時候它再看到鉀離子過來,就根本看不上眼,讓它們順著糞便就排出了體外。

所以說,腸道是個好東西,同時,還有另外一件事情,你必須要知道。如果長期不用腸道,身體會出大問題的。腸道當中可不是無菌的,裡面有大量的大腸桿菌,負責幫助人體進行糞便的處理,並且分泌出一些黏液用來潤滑腸道,保護腸黏膜不受侵害。

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不進食,這些細菌就會覺得非常難受,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菌群失調的情況,甚至更嚴重的情況是,腸黏膜因為沒有了黏液的保護,失去了這層重要的屏障,腸黏膜這一邊的細菌就透過水腫的腸黏膜,進入了腹腔當中,造成嚴重的腹腔感染。

因此,腸道不只是好用,而且必須要用!這是任何輸液都替代不了的。

只有在患者胃腸道功能嚴重失調,例如,大量的腹瀉,嚴重的腸梗阻,劇烈嘔吐的情況下,我們才需要讓胃腸道好好休息一下,通過輸液來提供患者必需的營養,讓患者能夠元氣滿滿地扛過腸道“休假”的階段

但是當腸道開始恢復的時候,例如,腹瀉緩解,或者腸道不通之後重新出現了排氣時,都提示腸道功能逐漸開始恢復,這個時候,適當的食物刺激也能夠讓腸道更好地進入工作狀態。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五、喝湯真的能大補嗎?

年輕的時候,誰不想娶一個廣東媳婦呢?從下午開始煲一鍋湯,雞肉燉得絲滑鮮嫩,加上蔥段、姜、枸杞、黃芪熬製出一股濃烈的藥膳味道,打開砂鍋的蓋子,光是看上一眼,聞上一聞,身子彷彿就舒坦了。

喝一口黃白色濃郁的湯汁,似乎所有的藥力都在體內遊走起來,活神仙一樣快活。對於手術後的患者而言,似乎熬一鍋雞湯是最完美的大補之物,但是很可惜,雖然湯汁非常鮮美,但是這個大補,似乎只是一場美麗的謊言。

雖然剛剛結束手術,清流食,也就是雞湯、魚湯是非常好的補充。但是當患者開始吃半流食或者軟食之後,沒有靜脈的輸液,光靠喝湯,身體可是會越補越差的。

我們需要先想一個問題,既然要補充營養,那麼是肉裡面營養含量高還是湯裡面營養含量高呢?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一鍋雞湯拿出100g 的雞肉和100g 的雞湯來進行比較。可以按到同樣重量的雞肉當中含有167kcal的熱量,48μg 的維生素A,而雞湯當中呢?

只有可憐的61kcal熱量,幾乎不含任何維生素,更不用說那些不可溶於水的鈣、鎂、鋅等離子了。

所以很多做了甲狀腺癌切除術後的患者,因為甲狀旁腺受到了累及導致了嚴重的缺鈣,在補充鈣片的同時也希望用食療的方法進補,於是熬了好多骨頭湯來補鈣。

之所以喝骨頭湯,就是因為俗話所說的,“吃什麼就補什麼”的理論罷了。其實從數據上來看,這些骨頭湯裡面每100ml 只有1 到4mg 的鈣,而100ml 牛奶就有100mg 了。

所以雖然看上去骨頭湯煮了那麼久,鈣這些營養物質都進入了湯汁裡,但是實際上,你只是喝進去了骨頭裡面的油脂罷了。那些不喝骨頭湯的,我很少看到低鈣的患者,但是長期喝骨頭湯的,骨質疏鬆的我可沒少見過。

另外,喝湯對於營養吸收其實是不利的,這主要是食物密度的原因。因為食物密度的不同,吃100g 的雞肉所佔的空間,遠遠小於100g 雞湯。

也就是說你雖然喝湯喝了很多,但是隻是喝了個水飽。你以為補充的是營養,其實不過是一些水而已。

更何況,雖然你喝湯也能獲得61kcal 的能量,但是與此同時,100g 雞肉裡面含有的20g 蛋白質,你的湯裡面只有6g 蛋白,那你說這61kcal 的能量都是什麼提供的呢?沒錯,大部分都是脂肪提供的(見圖2-6)。

街坊说的那些“术后忌口”,到底该不该信?

因為在雞湯熬製的過程當中,蛋白質因為自身結構的問題很少會以遊離態進入湯汁,而恰恰是脂肪在加熱之後,會大量進入湯裡面,漂在湯汁的表面形成一層黃色的油滴。

所以這些既美味看上去又很營養的湯,只是一些油滴混成的水而已。所以假設患者已經開始進食,沒有了輸液,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把湯當作營養,而可以把它當作開胃或者飯後的一些暖胃的食物即可。

享受美味,滿足口感固然重要,但是對於這個階段的患者來說,更重要的還是營養啊。

楊躍 王興

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