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此時正值金桂飄香,秋高氣爽的好時節,定此節日與古人比較注重儀式感分不開。人們歷來在今天都會插茱萸,登高望遠,飲這個季節特有的菊花酒,和吃重陽糕。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重陽也叫“重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農曆九月初九又逢兩九相重,故稱之為“重陽”。從易學方面來講重陽節是個祛兇、辟邪的日子,自漢代開始人們都有了個共同的認知:“九”為“至陽之數”,因此九月初九兩九相重陽氣過盛,陰陽失調的情況下,需要祛兇和辟邪。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對於這個節日,還有個悠久的傳說。相傳東漢時期,汝南縣有個叫做桓景的人,決心要去往東南山尋找一位名叫費長房的大仙拜師學藝,因為一場大瘟疫奪去了他父母的生命。在他很小的時候,當地的大人們就給孩子們講過,汝河裡住著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興風作浪,禍害百姓。費長房大仙被桓景的誠意打動,一年後的九月九日,他將一包茱萸葉子連同一瓶菊花酒交給徒弟,命他會鄉帶領父老鄉親登高避禍。原來這天正式瘟魔出動的日子,桓景不但將鄉親們安全轉移,每人分贈了茱萸葉和菊花酒,還英勇地用降妖青龍劍搏殺了瘟魔。從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就開始遵循九月九日登高避禍,遍插茱萸的習俗流傳到了現在。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這個美好的傳說,雖然帶有些許的神話色彩,但卻將這個節日的來龍去脈,充分為大家做了非常形象的講解,也為遵照民風民俗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其實,在古老傳統意義上,這個節日並不能互道快樂,而應祝福彼此。因為“極陽”相遇,即為“二剛相逢”也就是相剋的寓意,自古以來被認為是“厄日”。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重陽節可賞菊花,飲菊花酒,但忌諱送菊花。在中國傳統裡菊花是用來祭奠的花朵,屬於供贈與死者表達哀悼的花,因此無論何時尤其今天,贈送菊花都會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的意思。如果真的想在重陽這天贈花給老年人,可以康乃馨表達感恩愛情之情。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於插茱萸這一習俗陷入模稜兩可的境地,對於“山茱萸”還是“吳茱萸”的分別,經過現代植物學家、歷史學家的考證,被認定為自古流傳至今的應為“吳茱萸”。中醫書籍上記載吳茱萸的葉子能除瀉痢,殺蟲害,果實有特殊的芳香,三國曹植的《浮萍歌》裡有:“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的詩句。由西晉人周處所著的《風土記》裡可以瞭解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闢除惡氣而御初寒”,由此吳茱萸得來個神武優雅的稱號:“辟邪翁”。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1989年,國家將每年的農曆九月九定為“敬老節”,亦取其“九九”“久久”的同音寓意,因在數字中“九”為最大,被人們認為是長久長壽。關於重陽節最為人們所耳熟能詳的詩句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詩人李白也寫過一首《九日》: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這兩首詩體現的是親人與友人之間,思念的情感。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以及納蘭容若的《採桑子·九日》: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這兩位才情婉約的詩人,則以感情為主題,將相思薄涼寫到斷腸。

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

在此小編以一段祝福語結束本次的分享:

茱萸遍插菊花黃,九九又重陽。落葉悠悠金桂涼,登高望遠鄉。若非又是重陽日,又怎會緬懷歲月長。重陽節,人生金秋,步步登高。願德壽俱高者福壽安康,年年度重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