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峯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一、演教寺概況

演教寺,位於五臺山中臺頂。

中臺,又名翠巖峰,位於臺懷鎮西北10公里處,地形狀如雄獅,海拔2894米,僅次於北臺頂,為五臺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臺翠巖峰頂、雲霧之中、有一寺院矗立,名演教寺,文殊菩薩於此演教說法。

翠巖峰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世尊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及有無量諸天龍神夜叉羅剎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圍繞供養恭敬。”演教寺名,就是取意於文殊菩薩在此演教說法。演教,為演釋佛教儀理之意。演教寺是五個臺頂上規模最大的寺院。

翠巖峰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二、清涼山志及演教寺傳說

《清涼山志》轉引《古傳》說:“隋文帝開皇元年,下詔。五頂各置寺一所,設文殊像,各度僧三人,令事焚修。”這是演教寺最早的開始。明弘治年間重修演教寺,皆為石建。正殿石洞五間,主供孺童文殊像。前殿石洞三間,為天王殿。寺西南有文殊說法臺,中有石建祈光塔。

翠巖峰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目前的演教寺大殿,由大圓照寺與演教寺的住持海信法師及四眾弟子共同發心、歷經幾年的艱辛努力重修完畢後,於2005年8月20日舉行落成開光大典。2005年也是中國與尼泊爾建交五十週年,作為兩國建交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尼泊爾對華友好民間組織“阿尼哥協會”向五臺山贈送一尊文殊菩薩銅像。這尊銅像由“阿尼哥協會”特邀工匠耗時兩年多製作而成,該銅像高2.8米,重1.5噸,左手執青蓮花,右手執寶劍,身坐白蓮臺,栩栩如生。大殿的對面,是文殊殿。文殊殿裡面供奉著文殊菩薩法相,以及格魯傳承的祖師、藏傳佛教三大文殊之一的宗喀巴大師法相。霧中大殿 由於海拔高的原因,晴朗的時候,萬里無雲,一眼望去,可以是百公里以外;若無晴,這裡隨時都會有“雲裡霧裡”的感覺,飄渺如仙境。

在殿前的院子內,擺放著一口巨大的銅鐘:大般若鍾,鐘上刻有鑄鐘緣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殊菩薩的無盡大願以及四皈依、諸佛菩薩名號、心咒等文字。

翠巖峰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龍翻石傳說:中臺頂巨石堆積,色灰白、稜角分明,被稱為龍翻石。傳說是文殊菩薩從東海老龍王那裡取來歇龍石,老龍王的五個兒子追到五臺討還,揮舞龍爪,在臺頂上亂翻亂挖形成的。盛夏農曆六、七月登上臺頂,滿目碧翠生輝,特別在雨過天晴之後,石面望去碧翠欲滴,彷彿是巨塊的翡翠,因此中臺稱翠巖峰。

翠巖峰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三、翠巖峰上風光好

中臺距臺懷鎮直線距離雖只有10公里,但環山路卻有30餘公里的路程。較其他一些寺廟較為偏遠,於是也導致山上人跡較少,動植物都處在一個原生態的環境之中。

漫山遍野的樹木、草甸、岩石構成了沿路的別緻風景。由於五臺山中臺海拔達2800餘米,積雪天數可達279天,所以在山上記者看到,各類鬱鬱蔥蔥的樹木間時常有皚皚的積雪,有些路旁的積雪厚度甚至可達10多釐米。山中由於人跡較少,所以路旁的灌木叢成了各類動物的棲息之地。從樹枝頭不時亂蹦的松鼠,到樹梢上棲落枝頭的各種鳥類,再到山路石叢間不時出沒的白狐、草甸中悠然自得的黃牛……天地之間,動物與自然和諧的美景真讓人感慨萬分。

翠巖峰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登上翠巖峰,雖正值正午時分,但山上山風呼嘯,極度寒冷。向四周遠眺,天接著山,已經和山融成了一體。層層疊疊的高山消融在雲霧之中,給人一種人在雲中遊的感覺,如中國山水寫意畫中筆鋒間漸變的水印般美麗。向山下望去,則可以看到山中谷底的各寺廟,如低頭欣賞盆景一般,真是妙趣橫生。

演教寺佇立在翠巖峰上,寺前的一座覆缽式磚塔據說始建於唐代,內有唐代高僧帶回的舍利子,象徵著佛法的弘揚。演教寺內的五間石窯洞中供奉著“孺童文殊菩薩”,菩薩含笑而視,笑看眾生,神聖而莊嚴。

翠巖峰上風光好,見聞吉祥演教寺


一位上山的香客告訴小編:五臺山佛法之盛名不虛傳,而五臺山美景更令自己心曠神怡,希望五臺山能在傳統佛教與現代旅遊之中協調的更好,保持五臺山的純淨,保持五臺山的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