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在變形中,挖出了孩子內心的欲望難道不是一種罪惡?

【本文共1500字,閱讀需時8分鐘】

人都是有慾望的,古人總結說“慾壑難填”。往好的方面說,這慾望正確的疏導利用時,能使人激發鬥志;往壞的地方說,這慾望被強行壓制下去的,又能使人墮落。而人呢,在骨子裡隱藏著一種習性,叫“惰”,好逸惡勞,當慾望得不到滿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強行壓制下去,自卑甚至自怨自艾,容易結出惡果。

魚君生於改革開放開始的那一年,童年的記憶裡,日子過得雖算不上多麼艱難,吃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玉米麵窩窩頭,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吃到白麵饅頭;穿的,也都是哥哥替換下來的衣服,總會有一些補丁。只是那時候村子裡的小夥伴都是一樣的,沒有對比,幼小的心靈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變形記》在變形中,挖出了孩子內心的慾望難道不是一種罪惡?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等到升初中、高中以後,離開了自己的小村莊,生活的圈子就像一個充著氣的氣球,一天天變大,接觸到的小夥伴也越來越多,讓自己感覺到,村子以外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城裡的同學的生活條件是我們那些農村裡來的孩子們渴望而不可及的,內心的自卑油然而生,很多時候會想:我為什麼會生在農村,我的父母為什麼不是城裡人,我的假期為什麼要去幹活,為什麼會因為一百塊錢的生活費而遭受自己親戚的白眼,等等……總感覺老天是如此不公平!

《變形記》在變形中,挖出了孩子內心的慾望難道不是一種罪惡?

幸運的是,在慾望的溝壑裡,沒有迷失掉自己,一點點的努力、成長,消化心理落差。雖然當下的日子雖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總還能過得去。

在前段時間,在網上看了某電視臺播出的一檔子節目——《變形記》。就看了一集,再沒看過。可能這檔節目,其初心是好的,通過把兩個世界裡的孩子對調身份,感受世界的不同,從而使他們珍惜當下,努力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未來。

《變形記》在變形中,挖出了孩子內心的慾望難道不是一種罪惡?

魚君,作為一個從苦難日子裡走過來的人,感覺這檔子節目,對於那些條件優渥而叛逆性較強的孩子去體驗下艱苦的環境是有利的;而對於那些生活環境、條件還很惡劣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情的摧殘!理由如下:

其一,那些參加節目的窮苦的小孩,原本應該像魚君的童年一樣,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像一個被慢慢吹大的氣球,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接觸外面的世界,一點點消化吸收自己的一些心理落差。但突如其來的、如同“天上掉下的餡餅”一樣的機會,帶他們走出自己熟悉的一切,感受外面世界的巨大不同,過了幾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這對於他們幼小的心靈是何種的震撼——我想這種震撼無異於“劉姥姥走進了大觀園”,而他們又會不會驚歎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 !而這天上掉下的餡餅,是不是根本就是一個陷阱?!

其二,對於那些參加節目的窮苦小孩來說,“幸福”來的是那麼的突然,而又是那麼的短暫,節目結束了,他們又被打回了原形,不得不重新面對自己曾經以為的幸福和快樂,只是他們還是原來的他們嗎?他們還會認為自己曾經擁有的這一切,是幸福、快樂的嗎?他們幼小的心靈能夠承受這兩極世界的快速穿梭嗎?瞬間就被吹大的氣球,會不會因為這兩極世界間的巨大落差就突然爆裂了呢?

其三,既然是做這麼一檔節目,曾經在著手準備時,有沒有充分考量可能會對那些窮苦環境下的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難道那些孩子的苦難也可以拿來娛樂嘛?可以拿那些窮苦環境下的小孩看到從沒見到過的繁華世界的吃驚,來博取觀眾的眼球嗎?成長,是一個緩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時間內從低處爬到高處,再從高處跌落,別說是孩子,就是一個成年人也未見的能夠完全承受!某電視臺不妨來一個成年人版的《變形記》,讓一個成年人過幾天土豪的日子,看看他們會受到如何的影響?

魚君,在網絡上看到過許多參加節目的城裡的小孩憑藉節目混的風聲水起,但很少看到有文章介紹那些曾經上過節目的窮苦小孩的成長,這麼多年過去了,相信有些小孩已經長大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收集下,看看這些孩子現在是什麼樣子?看看這檔子節目對於那些小孩子的成長有沒有益處?貌似沒什麼人會關心他們!也許這個節目本就是一場有錢人的遊戲!

同時,也懇請某電視臺在製作了這麼多季節目之後,再回過頭來去看看那些孩子,你們到底給那些窮苦環境下的孩子帶去了什麼,別總是把眼睛盯在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上!若不能帶給他們實質性的改變,請停下你們毀人的罪惡的雙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